文明,赋予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十年画卷”上,“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识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江苏单元里,一幅幅精彩图片、一件件实物展品,让观众充分感知十年来江苏社会文明发展成果。
“十年来,江苏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标识、讲好江苏故事、建好精神家园,文化创新创造成为发展新优势,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建设迈出新步伐。”面对展墙,观众们驻足“读图”:小学生在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事迹展览,追寻先辈爱国情怀;青年读者在江苏书展上阅读书籍,陶醉享受书香;造型宛如水滴的江苏大剧院璀璨夺目,向观众敞开高雅艺术的大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向学生讲授苏绣技艺,文化传承延绵不息……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让观众宛如穿梭在江苏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现场。
“晒”一次孝礼、建一本家庭文明档案、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展览现场,一幅徐州马庄村的年度十佳精神文明户评选的图片,吸引很多观众。画面上,村民们手捧绣有“十佳精神文明户”的大红香包,脸上笑开了花。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产生广泛影响。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告诉记者,“十佳精神文明户”评选的背后,是一套完善的“家庭档案”管理制度,“对村规民约的执行、志愿活动的参与等情况,我们会进行年终打分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公示出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让村民们自觉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谐的文明风气。”在马庄村,评上精神文明户的占80%左右,助推培育乡村好风尚。
千年运河,托起江苏“美丽中轴”。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和遗产点最多的省份,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现场,一组“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保护发展成就”综合展项,让源远流长的运河文化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近年来,江苏制定大运河文化带建设“1+1+6+11”规划体系,出台全国首部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地方性法规、创办全国首个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举办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等重大活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一系列扎实举措,从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文旅融合等多方发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
现场的一块透明屏幕上,直观呈现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中的23个核心展示园、26条集中展示带,让观众一睹江苏运河文化风采。在屏幕下方,一座精致的实物模型映入眼帘。“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7.9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万平方米,全面展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是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一张闪亮名片。”讲解员娓娓道来。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雄姿巍然。这座美丽的模型吸引很多观众前来打卡拍照。“这种船型的博物馆很新颖,让人感受到古老文化和现代展示的融合。”观众王媛说,看到视频上通过大运河的流淌,把江苏各地串起来,这样的展示形象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近年来,江苏推出一批以运河题材为主题的文艺精品。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模型下方的屏幕上,《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缓缓“流动”,以艺术形式呈现大运河前世今生和沿线新图景新风貌。这幅史诗图卷由运河沿线8省(市)艺术家历时2年创作完成,原画长135米、高3米,被誉为当代“清明上河图”,这次通过视频形式展现,引来不少观众驻足观赏。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展览现场,中国首部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采用方志体例,全面记述中国运河的河道变迁、水利工程、沿线重点城镇、社会文化现象。《江南大运河历史图谱》从明、清等时期700多种所见方志、政书、档案、治河文献中,搜寻出近70种大运河图谱,最大程度地还原江南大运河的原貌,吸引了很多观众的目光。
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全省革命纪念设施、遗址1710处,省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13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2家,居全国前列。”顺着讲解员的指引,“江苏著名革命历史纪念设施云展览”吸引不少观众参与互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点击屏幕,观众可以进行全景式浏览。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江苏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不仅涌现出赵亚夫、王继才等一批“时代楷模”,还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书香江苏”建设,国民综合阅读率达90.23%,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一级馆数量居全国前列,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新提升。徜徉展厅,观众还能看到“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的成果《江苏文库》,以及让人大饱眼福的苏绣、泥塑、水晶雕刻等非遗作品……更加具象地感知江苏文化发展的亮丽成果。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周娴 顾星欣/文 蒋文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