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盐城】黄海滩涂的鸟类守望者,一家三代接力守护大美湿地
来源:盐阜大众报   2024-02-02 15:59:00

东方湿地,鹤舞鹿鸣。在盐城,人与自然美美与共。盐城湿地品牌走向世界,离不开湿地守护者的风雨兼程。30多年来,杜进进一家三代人在湿地保护一线选择坚守,用脚丈量,用心守护,用青春和信念守望这片黄海滩涂。

三代人的接力传承

1月28日上午11点,射阳县黄沙港镇射阳河口,清晨浓雾终于散尽,越冬候鸟身影逐渐显现。“那个应该是鹬。”越冬候鸟同步调查队成员、市观鸟协会会员杜进进停下车,举起双筒望远镜,对准在河道里觅食的尖嘴水鸟,“是白腰杓鹬,2只。”

今年盐城首次启动全市范围越冬鸟类同步调查监测。他和调查队成员记录下鸟种和数量后,继续沿着预定线路前行,边驾车边观察沿线的鸟类。一路上,苍鹭、大白鹭、豆雁、凤头麦鸡、白鹡鸰、白琵鹭等20多种野生鸟类出现在视野里,给深冬时节的滨海湿地增添了生机。

“看到越来越多的鸟来到盐城、栖息盐城,格外欢喜。”今年62岁的杜进进,退休前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30多年,走遍了沿海湿地的角角落落。

“那时都是骑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小路上边走边看鸟。保护区范围非常大,从南到北一圈看下来就要一个多星期。”30多年来,他和同事们坚守在生态环保一线,每天早出晚归,记录滩涂上的各种鸟类信息,守护这片美丽的湿地,也见证着这片湿地的绿色嬗变。

在杜进进家中,生态环保事业一直在传承——

杜进进的父亲杜官鉴今年84岁,曾经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贡献青春,1985年作为引进人才回到家乡,是盐城首位环保方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先后负责盐城全市工业污染源调查、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排污申报、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湿地管理保护等工作,退休后仍在发挥余热,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精湛业务能力,帮助盐城工学院创办环境工程系本科专业。

1986年,跟随父亲的脚步,原在广西从事地质勘探工作的杜进进来到黄海滩涂。刚调到保护区时,条件艰苦,水电不通,荒草野滩,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年轻的他下定决心留下来,这一留就是30多年。

2014年,杜进进的儿媳张亚楠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后,也立志从事湿地科研工作,如今是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科研监测部负责人,着力探寻湿地保护和修复的科学路径。

是荣耀更是责任

1月16日上午,市冬季鸟类同步调查监测项目小组成员周晨曦、杜进进、冉全在大丰沿海发现新鸟种——欧亚旋木雀,经专家确认,为江苏新记录鸟种。

多年来,在广袤的黄海滩涂上,杜进进追踪着鸟类的身影。通过长年累月的观察、比较,他渐渐懂鸟态、识鸟性,能快速识别出各种鸟类的信息。丹顶鹤、勺嘴鹬、黑嘴鸥等珍稀候鸟在黄海滩涂上如何栖息繁衍,每年到此越冬的数量多少,这些都是杜进进研究的范围。

对于杜进进来说,知鸟懂鸟不值得炫耀,令他最有成就感的是全程参与了盐城黄海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2016年盐城启动黄海湿地申遗,由于杜进进对黄海湿地和迁徙鸟类非常熟悉,他被调入市申遗办。

“申遗难度非常大,黄海湿地要得到世界的认可并非易事,我们每天都在准备各类申遗材料,办公室里的材料堆起来比人都高。”杜进进说,在申遗过程中,大家经常连续多天不回家,吃住在海边和办公室。

“盐城通过!祝贺中国!”2019年7月5日,北京时间下午3点30分,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会主席阿布尔法斯·加拉耶夫一锤定音。盐城黄海湿地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二个潮间带湿地自然遗产。

盐城仅用2年多时间,实现一般申遗项目需要8年左右才能完成的目标。“盐城申遗成功啦!”在阿塞拜疆,杜进进和团队其他成员举着从盐城带去的标语牌,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因为贡献突出,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申遗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是荣耀更是责任。”2023年退休后,杜进进却比原来更忙了。鸟类监测、科普宣传、办观鸟赛……他和本地其他爱鸟人士活跃在盐城沿海湿地,为保护这片鸟类天堂鼓与呼。在领导的支持下,他推动成立盐城市黄海湿地生态农业产业推广协会,“湿地范围内的社区发展很重要,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发展‘生态+农业’,推出区域农产品品牌,让更多遗产地周边群众从中受益。”

更加科学的守护

2014年,24岁的张亚楠在取得硕士学位后,一直在珍禽保护区从事湿地科研工作,2023年因工作需要,调到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负责科研监测工作。“我们在家里经常交流工作,有说不完的话题。”张亚楠说,现在对滩涂和鸟类的研究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很多方面离不开老一辈的工作经验。

与鸟共生,与林共长。无论是在珍禽保护区还是在世界遗产中心,张亚楠经常要去野外进行科研监测。常常是三个人,一台车,每人二三十公斤的观鸟装备,一路行一路停,一路拍一路记,记录鸟的种类,观察湿地生物多样性,巡护湿地的安全。“虽然苦些,可这不正是成长的‘养料’嘛!”张亚楠说,父辈对生态、湿地保护事业的热爱和坚守,对她的影响很大。

青绿色的麦苗,长势喜人,成群的鸟儿飞过湖面浅滩,溅起涟漪……“看,丹顶鹤!有14只。”1月20日,在建川养殖区生态修复基地,透过望远镜,张亚楠格外惊喜。此前,这里并未发现丹顶鹤。

建川养殖区生态修复基地位于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缓冲区,以前是淡水鱼养殖区。2020年以来,大丰建川养殖基地开展生态修复项目,探索“为鸟留食”的“生态+农业”模式,推广“金融+生态”创新试点,致力打造出既为鸟类提供更友好栖息地,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生态示范项目。

“鸟的数量和种类有明显增加,近期除了丹顶鹤,我们还发现了12只东方白鹳、上百只灰鹤来这里觅食休憩。”自项目启动以来,张亚楠和同事们一直在进行基于鸟类友好的湿地生态修复和固碳增汇技术研究,以期对盐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经验。

生态修复监测是张亚楠和同事们的工作重点之一,他们在东台市川水湾、条子泥“720”高地等生态修复项目设置监测点位,进行长期跟踪,积极探索总结盐城生态修复的有效路径。

“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是一门科学。”加强鸟类监测,逐步完善基础监测体系;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湿地科学有效管理路径;搭建科研平台,助力黄海湿地科研及产业化发展……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来守护,张亚楠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这份“湿地情结”。

标签:湿地;盐城;黄海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微信截图_20240428172723_副本.png
4月28日,我国首个“交改直”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正式竣工投运。
微信截图_20240428171612.png
随着免签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加之最近新出台的多项便利化措施。今年以来,江苏文旅持续火爆,入境游热度不断增长,外籍来苏旅游人数稳步上升。
dcf3bedf-80c8-490b-bd1b-d43acc6d6fe5.jpg_副本.jpg
昨日, 2024 “老外看扬州”大型原创IP融媒体活动启动仪式暨“老外看何园”深度体验之旅拉开帷幕。
2024042809162690010421_副本.jpg
上月初,无锡发布了《外籍人士来锡便利化十项措施》,其中有一条,提升支付便利便捷化水平,优化外卡受理环境。
MP2UeS0PRSNMtkIJOVjus1OY_副本.png
作为本年度最重磅的国际A级车展,北京车展全球首发车117款(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30款)、概念车41款,新能源车型278款,吸引全球1500余家主流车企及零部件制造商同台“打擂” 。
本网策划
主视觉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