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之后再获“国字号”荣誉。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全文]
在苏州已失传近百年的传统手工艺“犀皮”3日被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漆艺)...[全文]
今年常州要再建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到明年市级以上工作室至少35个,结对培养高技...[全文]
  • 云锦
  • 苏绣
  • 蓝印
  • 梳篦
  • 泥人
  • 漆艺
  • 家具
  • 年画
  • 玉雕
  • 风筝
  • 乱针绣
  • 发绣
  • 紫砂
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和“龙种”。他们的“龙袍”制作得极尽人工之美,上面装饰着各种美丽的图案。有所谓“十二章”者,即在皇帝的礼...[全文]
有趣的是,这种纺轮在中国至少被使用了八千年之久,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江南农村还能见到,不过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而变成了老...[全文]
郭沫若认为,九歌“情调清新而玲珑,可能是屈原年轻得意时的作品”。因而早在两千多年之前,便出现了一条通达西方的“丝绸之路”,经千年...[全文]
随着云锦知名度的日益扩大,前往南京云锦博物馆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博物馆组织技工为游人近距离演示云锦的编织原理,令游客大开眼界...[全文]
图为一位年轻的绣娘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大展现场进行苏绣制作。如今,仅镇湖就有高级工艺美术师30人,其中姚建萍、梁雪芳、卢福...[全文]
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江苏人创造丰厚的物质资源奠定基础,多样的水文化孕育出江苏人如水一样仪态万千的文化灵性和精神气象,也塑造了江苏人...[全文]
如果没有先人创制骨针,后人很难从缝制衣服的针法中获得启示,也不可能孕育出延续至今的刺绣艺术。[全文]
据说这座先蚕祠的后院原有戏台,在小满节要上演酬神戏,谓“小满戏”,以纪念蚕花娘娘,希望保佑蚕桑丰收,丝业盈利。山东人统称蚕神为“蚕姑...[全文]
据现有的史料记载,蓝印花布起源于宋朝嘉定年间的江苏嘉定安亭镇。其产地以南通为中心,印染制品除供应本地外,还畅销其他地区,防染印...[全文]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各传统印染方式的传承和相互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体来讲,其工艺的兴起及发展,与染料配制工...[全文]
南通历史上就以生产“南通小布”著称。棉花种植的兴起、纺纱织布技艺的不断成熟,为蓝印花布在南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全文]
棉花种植的兴起、纺纱织布技艺的不断成熟,为蓝印花布在南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全文]
梳篦是两种器物,即木梳和梳篦。常州梳篦制作工艺技艺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全文]
常州梳篦之所以驰名中外,在于选料精细,工艺精湛,制作精良,功能独特。篦箕从原料到成品,共须经过72道半工序。[全文]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金松群介绍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它的实用性越来越淡化了,从原来纯粹使用...[全文]
对外交往中,常州梳篦常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并于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卜仲宽此次捐赠的28个花式品种、30件梳篦...[全文]
惠山的主要街道——横街和直衔有许多泥人店,成为远近闻名的“泥人一条街”,每天都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旅游参观团和游客。[全文]
对于惠山泥人起于何时的问题,似乎无人知晓。官方的历史文书在当时还没认识到这些小玩意儿的价值,极少给予记载,使它充满了未知的空白...[全文]
早期的惠山泥人大致有神佛、人像和各种动物。随着昆曲和京剧艺术兴起,惠山泥人的发展进入成熟期,以表现京昆戏剧人物形象为主的“手捏...[全文]
惠山泥人由捏塑和彩绘两个工艺组成,捏塑决定着泥人的神态,而彩绘可使泥人的神情更突出,形象更生动,惠山彩塑泥人第一要素是色彩,以...[全文]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为中国传统的特种工艺美术品。明清时代是扬州漆器历史上的全盛时期,名家荟萃,诸品具备。[全文]
扬州漆器制作技艺主要有九大门类:点螺工艺、雕漆嵌玉工艺、平磨螺钿工艺、楠木雕漆砂砚工艺、雕漆工艺、刻漆工艺、彩绘(雕填)工艺、...[全文]
中国的漆艺有悠久的历史,本文详细介绍了福州、扬州、平遥、成都四地的漆艺历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全文]
漆艺制作方法图集。包括彩绘、雕刻、抹样、打坯等工序步骤。[全文]
苏州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外来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所以也称...[全文]
苏作家具是指以苏州、无锡、常熟等江南为中心的地区制作的红木家具,其造型简约清秀,线条优美,尺寸合理,在设计上吸收了宋代家具风格。[全文]
苏式家具的风格必然符合文士们的情理和怡性,造型的“方正古朴”、“古雅精丽”便成了一种独特形式。[全文]
6月19日,为期4天的第五届苏州家具展览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次展览会参展面积达12万平方米,国内外600余家企业参展,展览范围涵...[全文]
桃花坞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桃花坞木版年画在发展盛期,苏州七里山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年产量...[全文]
桃花坞木版年画产生于明代,当时在苏州七里山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年产量多达数百万张,故以桃花坞为名。[全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历史赋予民间木版年画以新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初期,从事桃花坞木刻年画创作的美术工作者,创作了...[全文]
年近八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当场创作桃花坞年画《花开富贵》。对于水印版画的传承,中国水印...[全文]
现代扬州玉器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讲究构图、章法、层次、造型和做工,更具时代特点。[全文]
据相关史料记载,扬州的玉雕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书经·禹贡篇》中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全文]
中国画和玉雕作品的设计,其构图同是根本与基础,在工艺美术各门类中,无论是雕塑和艺术都面临着一个造型,塑造形象的问题,形象是绘画...[全文]
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诸如“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白蛇传”等传说是工艺美术普遍表现的题材,佛教题材也为工艺美...[全文]
南通板繇风筝的基本特征在于“哨口”设计,哨口的大小形状和材料的差异,使发出的音量、音质、音调千变万化。[全文]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南方称“鹞”,北方称“鸢”。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著名风筝产地,都有重要流派的传世佳作。[全文]
风筝在中国流行很广,北京、天津、潍坊都是出名的风筝产地,只有南通人做出了会“唱歌”的风筝。[全文]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飞行,64岁的尼克教授顾不上倒时差和身体疲劳,6日上午搭乘一辆从上海开往南通的大巴车,前来寻找张文智。[全文]
乱针绣源于中国传统刺绣,初名为“杨绣”。其绣法在中国工艺美术体系中堪称一绝。乱针绣是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的一种审美创造。[全文]
随着“乱针绣”作品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不断面世于社会,它越来越受到社会和百姓的欢迎和认可,已成为人们享受生活、优化环境、追求精...[全文]
乱针绣的针法同其他各种传统刺绣针法迥然不同,传统刺绣针迹均按同一方向排列,乱针绣针迹则随色彩明暗的变化,按不同方向交叉排列。[全文]
苏绣的概念往往给人一种直觉,认为是苏州的绣种。创始于常州的乱针绣,它的成长虽然曲折,但在坚韧的常州绣娘努力下,终于迎来了它辉煌...[全文]
发绣,顾名思义,就是用人的头发作为材质,以发做绣。由于发丝可以经耐岁月,千年不腐,这就使得发绣作品也可以流传千年而不变。发绣以... [全文]
说起现代发绣,领军人物中国东台发绣艺术馆馆长、中国唯一的研究员级发绣大师陈德中如雷贯耳。 [全文]
发绣精品赏析:虢国夫人游春图、喻继高花鸟、十二月令图、富春山居图等。 [全文]
双面发绣,即双手并用,上下运作、穿针引线,在底料上用头发绣制成两面完全一样的刺绣作品。 [全文]
此后宜兴作为一郡之区域中心,历晋、刘宋、齐、梁、陈数朝共285年,这是宜兴历史上最为称重的一个时期。[全文]
以“宜兴窑”为代表的青瓷产品和以“欧窑”为代表的颜色釉高温陶产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定的传播面,为中国青瓷工艺和新釉陶工艺做出...[全文]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成品以茗壶为代表,其制器物件有光器(又分圆器和方器)、筋纹器和花器等不同的造型流派。[全文]
明代起源说一个很重要的证据就是吴经墓中出土的提梁紫砂壶。正是由于这一方水土上的艺人们默默地坚守,这一特殊的技艺才得以流传,并在...[全文]

紫砂大师吕尧臣、吕俊杰传艺授业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吕俊杰现场讲述紫砂原创精神。在27日的开幕式上,他说,紫砂的艺术语言丰富,工艺和装饰表现手法众多,通...[全文]

记中国刺绣艺术大师蔡梅英

2013年11月 蔡梅英和女儿钱晓丽的作品《无量寿佛》在第十五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2013...[全文]

碧玉薄器“空飘细” 一器一色皆上品

以玉石雕刻蜚声海内外的东渚镇,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玉雕大师,他们不仅技艺娴熟,更是德艺双馨,俞挺当之无愧是其中的佼佼者。[全文]

素手拈花 乱针绣出梦里江南

2010年,周海云的刺绣作品《拙政园》作为上海世博会江苏展馆唯一一件苏绣展品展出,现在已被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收藏。周海云董...[全文]

朱宇刻舟 成就“江东船王”

很多年前年的濠河之畔,曾有一位少年在这里放下了一只折叠的纸船,却很快被河水的涟漪打翻了,少年为此伤怀不已。多年之后,这位...[全文]

沈绣“绣娘”圆梦传承发展

14日,在位于江苏凯利绣品公司的海门沈绣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刺绣工作室里,沈绣第四代传人唐兰菊、施善萍、陆秀琴和其他“绣娘...[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