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终结, 在所有时代都是一个令人感到困扰的问题, 因为无论圣贤与白痴、 伟人与草民, 都难免一死。人类不得不面对和接受死亡这一现实。
出于孝道, 在亲人故去后, 要为死者行送终大礼, 由此产生了各种葬式与葬俗, 出现了形色各异的冥间世界。如果我们把墓地视为死者的另一个世界, 每一座墓葬, 就如同他们在地下的一个居室。它实际上就等同于死者生前的居室在另一个世界的投影, 由此, 我们就不难理解帝王和平民墓冢之间的区别, 因为它已上升为一种等级制度, 是现实生活的某种延续。
中国的帝王陵寝文化发展史, 可以追溯到大约五千年前。不过, 无论是炎帝、 黄帝, 还是大禹, 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帝王” 。因此, 中国帝王陵寝文化的真正肇始, 还应推 “千古一帝” 秦始皇的陵墓。中国古代墓葬的一个重要特征, 便是普遍崇奉厚葬, “事死如生” 的观念使这种风气大行其道。不仅如此, 历代统治阶级穷奢极欲, 为了显示他们的地位与财富, 随葬品贪多求全, 极大地助长了厚葬风气愈演愈烈, 皇帝陵墓则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秦王朝虽然寿短, 但著名的秦始皇陵不仅封土高大, 作为陪葬的兵马俑坑更是气势雄壮。仅此一点, 就足以在秦汉以降的中国帝陵中独占鳌头, 因而享有 “世界第八大奇迹” 之誉, 成为天下周知的厚葬典范。
为了修建这一宏大的地下宫殿, 秦始皇征调了七十多万民工, 前后花了三十多年时间才竣工。从气势恢宏的兵马俑仪仗, 就可以想象秦始皇陵内部的豪华宏丽, 犹如人间天堂。
汉代, 也是一个讲究厚葬的时代, “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 天下贡献三分之, 一供宗庙, 一供宾客, 一充山陵” , 意即国家每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都用于建造皇帝陵墓。当时的埋葬风俗是 “厚资多藏, 器用如生人” ,可见, 死者一如生者, 希望能在阴间继续享受美好生活。它形成了中国古代墓葬史上第二个厚葬高潮。
唐代的帝王, 也是厚葬的倡导者, 为了使逝者能够像生前一样享受, 统治者不惜重金模拟地上王国于阴间世界, 墓中放置千味食品、 万般器用。上行下效, 厚葬之风盛行全国,
形成了第三个高潮。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 世袭制贯穿始终, 帝陵文化盛衍不衰, 绵延发展。其间虽有明君、 昏君之别, 治世、 乱世之分, 但只要是个皇帝, 在其死后, 一定是要享有最高规格的墓葬形制和礼仪形式, 但其中也不乏个别因改朝换代、 兵荒马乱之际落难异乡而草草掩埋的孤魂, 如隋炀帝、 南唐后主李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