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帝王陵墓一般“因山而藏”,封土而作,而唐代帝陵则是依山为陵,通过凿山开穴而成。也有少数以“潜埋”的方式,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个别为了防止墓室被盗,采用“故布疑冢”之计。但总体而言,建筑高大的封土堆,或巧借山体为墓冢,是帝王陵墓常见的两种形式。纵观历代帝王陵墓,其选址除了考虑风水等自然因素外,特别注重陵寝的安全与壮观。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也一脉相承,不过,它兼及依山和封土,将两者合二为一。
南京四周,除了城西为浩瀚的长江,余处群山连绵,各有特色。若散而实聚,若断而实续,相传为秦始皇所凿断之处,虽山形不联,而骨脉伏地,隐然相属。
钟山与巍峨的三山五岳相比,只能甘拜下风,其名气要小许多。但它在南京诸山之中,绝对是首屈一指,影响最大。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多荟萃于此,故有中国“城中”第一名山之称。所受关注的程度,从它称谓的变化上,可见一斑。
战国时代,群雄争霸,楚威王灭越国后,相传曾在钟山掘土埋金,以镇 “王气”,故那时的钟山名叫金陵山,它是已知钟山最早的称谓。到了汉代,风水术盛行,术士说此山为王气所“钟”,即汇聚之意,这应是钟山之名肇始。孙吴时,因避讳孙权祖父孙钟之名,遂以东汉末年战死于钟山的秣陵县尉蒋子文之姓改名为蒋山。东晋初,元帝渡江时,随行的风水先生称山上有紫气萦绕,因而得名紫金山。其实,“紫气”来源于山巅紫红色页岩在阳光照射下所折射出的色彩,并非什么吉兆。其后,钟山之名又几度变更,南朝时因山在城北,被称为北山。到了明代,由于太祖葬于此,又改名神烈山。
六朝兴废,江山易主,手足残杀,令朱元璋不堪回首。如何巩固朱明江山,保证世代永续,他煞费苦心。朱元璋虽无多少文化,但见多识广。他曾经投身佛门,参禅打坐之际,常会思考人生的归宿。什么天地神灵、阴阳风水、生死轮回,都会划过他的脑际。所谓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历史中的偶然成分很大。面对神秘莫测的世界,其认知显然不足以看清,只能祈求上苍的庇护,保佑江山一统,国运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