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在江苏水乡河荡上一片轻灵飘逸的云霓

苏州刺绣_前言
2013-04-23 14:33:00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苏绣,投影在江苏水乡河荡上一片轻灵飘逸的云霓,盛开在江苏平原沃土间一丛花团锦簇的奇葩。她不仅是千百年来伴随着江苏地区民众生活的日常用品,还是一种文质兼备的手工工艺,更是凝聚着从世俗百姓到文人雅士风韵情愫的物质载体。

  一  

  苏绣从最初的单线辫股勾勒轮廓,到今天变幻多姿的各种针法,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的漫长过程。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已形成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凝结着地域文化特点。这一个性,可从其历史发展和横向比较中加以认识。

  绣品的精细入微。明清时形成独特风格的苏绣,以精细雅洁著称。无论山水景物还是花卉翎毛,都讲究精巧细致,达到成像精美、设色雅致的极高境界,与其他地区绣品的粗犷与浓艳形成鲜明比照。

  技艺的不断创新。历经千百年的磨砺和淬炼,苏绣从传统针法到乱针,从单面绣到双面绣,乃至双面异形异色绣,在创新中不断提升,臻于完美。

  绣工与画理相结合。苏绣不仅从民间服饰、年画、器物等姐妹艺术中获取灵感,更从专业绘画艺术中汲取营养。历来江南文人对闺阁绣格外钟情,为之提供绣稿,指导创作;出身于书香门第的绣娘,通过各种途径浸润于书画艺术,甚至本身就是擅长丹青的高手。画绣相彰,更添绣品运化之妙。在近代,传入中国的西画,在透视、比例、分色等方面对苏绣产生巨大影响,诞生出新绣种。

  实用与欣赏相兼容。苏绣制品首先是应用广泛的实用品。与此同时,刺绣图案纹样也凝聚着源自生活又超越生活的美。随着刺绣工艺的专业化,与涌现出的刺绣艺人相对应,苏绣欣赏品吐芳挺秀,连连在国际、国内博览会上获奖。实用品与欣赏品相互涵养,相得益彰,推动着苏绣艺术登上传统手工艺成就巅峰。

  二

  江苏行政区划形成于清康熙朝,在明正德年间已扬名海内外的苏绣,指的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吴地一带的刺绣。随着技艺的成熟和影响的扩大,苏绣覆盖到更大范围。那么,为何苏绣这株奇葩盛开在江南?这方水土又为苏绣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什么样的滋养呢?

  江南,山水清丽,气候温润。律动季节所繁育的花卉果实、虫鱼禽鸟,为苏绣提供着无尽的创作题材。而灵动的水面,氤氲的水汽,以及气象、物候、色相的灵敏变幻,则涵养着江南女子精巧、细腻、温婉、柔美的内在品格,深深影响着苏绣艺术,赋予其婀娜多姿的风骨神韵。

编辑:冯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