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孕育出的陶业之都

历史悠久的技术传统--陶瓷工艺
2013-04-24 16:27:00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宜兴陶瓷工艺起源于约 7000年前,此后代代绵延,直至当世,并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殊传统、用途、造型风貌、技术特征和艺术风格。

  从史前时代起,这里因其区位优势已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骆驼墩类型文化”。生活于 7000年前左右的先民们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出各类精美陶器。随着原始人类经验的积累,制陶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逐渐开始了轮制,器形更加规整、匀称。到 5000年前左右的良渚文化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在黏土堆砌的穴式陶窑内烧制黑陶、灰陶、红陶等陶器,其中夹碳黑陶的技术要求很高,器物表面的装饰丰富多样,有刻划、彩绘、压印、镂空、堆贴等技法。

  先秦时期,这里先后有吴、越、楚三种文化交汇,陶瓷文化也跃上新的台阶。宜兴先民制作出质量更高、技术要求更加全面的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至东汉时期,在宜兴丁蜀镇和南山一带已烧制出成熟的宜兴古窑遗址堆积物 青瓷器。汉代窑址广泛地分布于宜兴境内,比如马臀窑、六十头窑、龙丫窑、东瓦窑等。东吴至南朝的“六朝”时期,此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瓷器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小窑墩遗址是典型的六朝青瓷窑址。

  宜兴城区发现的西晋名人周处墓中出土了各式罐、碗、杯、壶、盘等青瓷器物,胎质坚硬细密,釉色莹润光亮,造型优美,莲花纹饰较多,反映了佛教艺术对瓷器的影响。墓中还出土了熊形灯、蛙形水盂、鸡头壶、狮形烛台等动物雕塑,其比例协调,生动传神。

  历唐代、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直到宋代,宜兴的青瓷工艺续有发展,产品在胎骨、造型、釉色、纹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考古界和陶瓷工艺界提出了“宜兴(青瓷)窑”(也有专家称“南山窑”)的概念,以区别于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境内发现的同时期青瓷窑系。唐宋时期,这里还出现了以为特点的瓷器。到明代,工匠们最终在“宜兴窑”青瓷烧造传统并追求艺术创新的基础上,创造出以红、蓝釉窑变为特色的“欧窑”(一称“宜均”)器。

  以“宜兴窑”为代表的青瓷产品和以“欧窑”为代表的颜色釉高温陶产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定的传播面,为中国青瓷工艺和新釉陶工艺做出过积极贡献。

    更多内容请关注《江苏符号》系列丛书

编辑:冯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