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珍贵的未曾消失的传统文化

云锦,中国丝织的“活化石”
2013-04-26 11:18:00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华美的衣饰可以为人仪表。《天工开物·乃服》说:“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骸而存焉。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以治天下。 ”意思是说,人在万物之中是最有智慧的,五官和肢体都长得很完备,高贵的君主穿着富丽堂皇的龙袍,光采焕发,治理天下。这是一种象征。古代的皇帝是代表国家的形象,要有尊严和气度。所谓“垂衣裳而天下治”,出自《易经·系辞下》,是说黄帝和尧舜时,已建立起较高的文明,丝织的长袍代替了简陋的兽皮;宽衣大袖,落落大方,意味着文化的提高和发展。

  古代的皇帝自称“天子”和“龙种”。他们的“龙袍”制作得极尽人工之美,上面装饰着各种美丽的图案。有所谓“十二章”者,即在皇帝的礼服上织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十二种纹样,寓意天地和人间的方方面面,都是由他来统领和管理。由装饰而上升为政治符号,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在当时是最神圣和高贵的,无数次的改朝换代,历经数千年,“十二章”的符号是不改变的。  

  中国古代尚礼,将礼节、礼制看作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古人的服饰也被纳入到这一系统,特别是官员的礼服,多有严格的规定。《后汉书·舆服上》说:“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章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顺则上下有序,德薄者退,德盛者缛。”这里所指的“服”,就是服饰。服饰要“顺礼”,才能“合礼”。在古代礼制下,“合礼”也就是“合理”。

  自从有了蚕丝,并用来织成美丽的彩锦,便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高度重视。从皇帝的礼服龙袍到后妃、大臣的“命服”,都用不同的彩锦制作。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皇家设立了庞大的锦绣作坊,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仅以汉代的东织室和西织室为例,从事劳作的织绣艺人数以千计。历代相传,在中国政治中心城市,必有大规模的织锦制造,同时也在一些发达地区设有“服官”,组织生产。

  汉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和文化重心逐渐向南转移。经过南北朝,尤其是隋唐之后,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局面。宋元时期,有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赞美江浙的富庶。而南京处于长江南岸,龙蟠虎踞,地势险要,雄踞江南之首,号称十朝之都,是我国历代建都最多的城市之一。

  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人事社会的变迁,江南发展丝织的基础要优越得多。所以说在江苏南部等地区,很快出现了“家家养蚕,户户织绣”的风气。

编辑:冯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