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发布厅 > 省政府发布会
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周年新闻发布会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0-08-19 08:38:00
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来,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经省政府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向大家介绍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来的情况,并对出台的相关文件、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等进行解读。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去年8月份,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这成为我省建设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新平台的重要标志。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来,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经省政府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向大家介绍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来的情况,并对出台的相关文件、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等进行解读。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商务厅赵建军厅长、朱益民副厅长,南京海关陈建东副关长、省药监局陈和平副局长,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的: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林其坤副主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孙爱华主任、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孙扬澄副主任。各相关方面负责人也在发布厅前排就座。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受省政府张叶飞副秘书长委托,主持本场新闻发布会。

首先,请省商务厅赵建军厅长发布新闻。

赵建军(省商务厅厅长):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衷心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一直以来对自贸区建设发展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自贸试验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省委十三届七次、八次全会以及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今年7月10日,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2次会议,省委娄勤俭书记、省政府吴政隆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动扛起国家赋予的职责使命,率先在变化变局中闯出一条新路,“育新机、开新局、探新路、作示范”,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重视推动,为我省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活力。

近期,经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第2次会议审议,省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和省自贸办分别印发了第一批在省内复制推广的20条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江苏自贸试验区发展情况和相关文件内容。

一、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江苏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牢把握“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战略定位,紧紧围绕着“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发展目标,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开放发展提质增效,探索实施全国全省首创改革举措60余项,形成11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项在全国面上推广,4项在国家相关部委完成备案,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在省内复制推广。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情况:

(一)改革任务加速落地。全力支持三大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一是推动地方立法。在省人大常委会及省司法厅支持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立法工作进展顺利,预计9月下旬一审。二是下放一批省级权限。以省级行使的依申请六类权力事项为基础,一次性赋予自贸试验区273项省级管理事项,省商务厅也率先制订配套工作方案,确保三大片区接得住、用得好。三是出台一批配套政策。省、市层面和自贸片区共制定出台配套政策文件110份。以《若干意见》为总领、以3个设区市支持政策为主干、以相关部门专项支持政策为支撑的“1+3+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建立一套任务清单。原来的132项改革任务分成三个清单,目前落地实施的已经达到124项,同时,在132项既有任务清单基础上,及时征集企业需求诉求形成“企业需求清单”,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做法形成“集成创新清单”,总结自贸试验区典型经验案例形成“复制推广清单”,建立既有任务清单加上三项滚动清单的“1+3”动态更新清单模式。

(二)开放发展动能强劲。加快推动由商品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积极探索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更具竞争力的制度安排。一是投资更加自由。加快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落实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截至6月底,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2.91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近300家。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占全省12%。二是贸易更加便利。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全产业链保税监管模式改革先后落地,离岸转手买卖在我省自贸试验区“破冰”。今年上半年,自贸试验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468.7亿元,占全省13%。连云港港吞吐量达1.26亿吨,同比增长3.46%。三是金融服务更加完善。制定出台《关于金融支持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配套政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顺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拓展至服务贸易领域,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创新活力充分释放。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自贸试验区发展第一位。一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力度,一次性赋予境外高端人才最长5年的工作许可,加快实施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创新人才举荐通道,落实高端人才补贴奖励政策,打造高水平人才“强磁场”。截至上半年,三大片区累计引进A类高端人才2000余人。二是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南京片区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加快申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实体化运作。苏州片区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科技部专家论证,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揭牌成立。三是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完善科技资金“拨投结合”“投贷联动”机制,苏州片区发行全国首单科技园孵化器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南京、苏州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提升。

(四)产业基础有力夯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着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高质量产业项目带动作用明显。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力度,先后签约落地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二是先进制造业集群效应明显。支持片区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纳米材料等领域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参与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竞赛。支持南京片区建设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试点城市和产业园。支持苏州片区建设省级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省内首条5G覆盖的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连云港片区获评国家五星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三大片区生物医药产业共性优势明显。省自贸办组织省有关部门、三大片区和近20家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专题研究,形成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的思路举措。6月23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印发《江苏自贸试验区聚焦制度创新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专题简报。南京片区“基因之城”加速建设,苏州片区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连云港片区2019年生物医药科创产出位居全国前列。

(五)长效机制初步建立。牢固树立“自贸办+”“+自贸办”理念,不断建立完善自贸试验区“促改革、抓创新”的体制机制。一是横向形成合力。建立完善月度例会制度,定期会同省有关部门,“面上+重点”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二是纵向压实责任。加强对片区的分类指导,督促片区有效落实改革创新主体责任,建立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直通车”等常态化机制。三是内外协同联动。加强与上海、浙江自贸试验区沟通协作,积极探索推动自贸试验区与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努力放大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

这是我给各位介绍的第一个方面情况。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文件的情况。首先介绍一下关于我省支持自贸试验区发展《若干意见》的情况。

(一)背景及过程。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今年5月上旬,省商务厅(自贸办)启动《若干意见》起草工作。我们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自贸试验区部署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自贸试验区,全面梳理、积极学习研究借鉴各地出台的政策文件,广泛听取省有关部门、三大片区及企业意见建议,起草完成《若干意见》送审稿。7月10日,省自贸试验区第2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若干意见》。7月23日,《若干意见》以省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名义正式印发。

(二)主要内容。《若干意见》共七大部分、30项主要任务举措。一是总体要求。二是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三是支持自贸试验区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四是支持自贸试验区打造现代产业高地。五是支持自贸试验区集聚优质资源要素。六是支持各片区特色发展、联动发展。七是加强组织保障。

(三)主要特点。《若干意见》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有机统一。《若干意见》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市场主体实际问题为着力点,努力在企业需求和监管之间找到结合点、突破点。比如在支持发展保税检测方面,提出“在有效监管基础上,积极探索优化样品外发周期、样品报废销毁、样品物理化学形态改变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就是通过探索便利化程度更高的贸易监管规则,力求解决当前保税检测区内外联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障碍,为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开放积累经验。二是聚焦开放型经济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两大核心任务。紧紧围绕江苏自贸试验区“两区”定位,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三是着力推动三大片区特色发展、联动发展。重点支持南京片区打造国际重要创新策源地;支持苏州片区推动高水平开放和高层次创新深度融合;支持连云港片区打造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

三、第一批在省内复制推广的“20项改革试点经验+20项创新实践案例”情况

(一)背景及过程。我省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三大片区先后总结形成了115项创新性强、成效明显的经验做法。省自贸办征求省有关部门意见建议,择优选定“20项改革试点经验+20项创新实践案例”在省内开展复制推广。

(二)主要内容。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中,“政府职能转变”10项,“深化投资领域改革”2项,“贸易便利化”13项,“金融领域开放创新”5项,“实体经济创新发展”5项,“服务国家战略”5项。

(三)主要特点。一是突出原创性。20项改革试点经验和20项创新实践案例均为国内或省内首创举措。二是突出针对性。拟复制推广的开放型经济先行发展和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经验案例共30项,达到总数3/4。三是突出实效性。拟复制推广的经验案例,均为成效明显、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制度创新举措。

四、下一步主要工作打算

下一步,省商务厅(自贸办)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国内一流、国际公认”这一目标,会同省有关部门、三大片区,以解放思想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快构建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清单任务体系、产业创新体系、协调服务体系、特色发展体系“五大体系”,支持三大片区开放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江苏贡献。

(一)抓好政策落地落实。随着《若干意见》出台,我们联合省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第一批20项配套实施细则,在今天新闻发布会上已经一并推出。其中包括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申请高级认证企业优先实施认证、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等发行股票,等等。近期,我们还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更多操作细则,力求支持政策举措可操作、快落地,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

(二)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以制度集成创新、产业开放创新和协同联动创新为抓手,动态更新我省自贸试验区企业需求清单、集成创新清单和复制推广清单,会同省有关部门专题推进、逐项突破,持续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向纵深。

(三)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有效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加大外资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引进集聚外资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加快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发展;坚持强链补链稳链固链,畅通带动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推动自贸试验区在高水平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对外贸易、做强做优产业链供应链上探新路、作示范。

以上是我对江苏自贸试验区的简要介绍。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我们商务发展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关注。也恳请大家一如既往继续关心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为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的江苏自贸试验区,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更加有力的舆论支持。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赵建军厅长。下面,请南京片区的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林其坤副主任作补充发布。

林其坤(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对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下面,我向各位介绍一下片区获批一年来的发展情况。

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自获批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战略定位,努力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开放高地,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年来,片区新增注册企业1.3万余家,注册资本828亿元;引进外资企业66家,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国际贸易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片区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8%,服务进出口额增长40%。

一、坚持高点定位,抓创新、促开放的南京“路线图”落地落实。一是落实一系列改革举措。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省建设方案明确的改革任务推进有力、进展顺利。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的促进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1+9”改革举措中,141项改革措施已落地实施和初步见效108项。二是出台一批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支持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出近百项改革创新举措。启用全国自贸试验区首个原创知识产权认证平台,建成全国首个数字资产登记结算平台,获批全省区域股权市场首批数字化试点。三是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在产业链服务、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领域,形成了60多个体现首创要求的制度创新成果。在省自贸办的关心指导下,7项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7个案例被列入省第一批创新实践案例,“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与公共服务平台”入选国务院服贸“最佳实践案例”。

二、强化高标推进,有生态、有特色的创新“策源地”优势集聚。一是积极打造研发特区。大力培育创新主体,联合30多所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共建61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领域分别占南京市40%和30%,孵化企业900余家,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83家。二是着力构建人才高地。深化人才管理改革,设立片区人才举荐委员会。建成国内首个留学生创业园,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双创基地,出台外国人来华工作五项便利举措,搭建覆盖各类人才的“金字塔”服务体系,1800余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在片区集聚。三是营造一流创新生态。集聚海内外高端创新资源,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搬迁到片区,剑桥大学南京科创中心等八大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孵化器、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度集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在海外设立7个创新中心(孵化器),13家企业开展了30多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三、聚力高端产业,全链条、重创新的产业“生态圈”初具规模。打造自主可控的“芯片之城”。加快推动华为鲲鹏产业生态园、龙芯自主创新产业园等重点创新项目建设。依托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建成全球IPv6测试认证中心南京实验室和超级算力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今年上半年,集成电路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打造引领前沿的“基因之城”。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建成亚洲最大的基因测序中心、质谱分析中心,国内最大的生物样本中心和健康数据中心。同时,建设长三角区域医疗中心,大力引进高水平综合医院、国际化专科医院以及各类临床研究中心。目前,全国排名前20的基因检测公司1/3在片区落户。今年上半年,片区的生物医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打造产融结合的“新金融中心”,推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发展,加快扬子江国际基金街区建设,打造“基金+主导产业”模式。落户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400多家,认缴规模近5000亿元;500亿规模的国家先进制造产业大基金成功落户。加快全省首个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申报建设,实施合格境内投资企业政策试点。

四、服务高质发展,国际化、便利化的改革“试验田”效能凸显。一是提升服务效能。开展“证照分离”全覆盖试点,全省首创零售药店“一业一证”审批模式,审批时限缩减97%。推广建设项目“信用+承诺”审批、拿地即开工模式,项目从申请到开工可压缩到20个工作日以内。二是提升便利水平。放宽外商投资领域,落地全省首个外商独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推进货物通关便利,跨境电商等特定外贸企业整体审批时间压缩70%,生物医药特殊物品检疫查验流程明显优化。推动跨境资金流动便利,率先办理江苏自贸试验区首笔企业错币种跨境融资业务,落地全省首单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三是提升法治水平。积极打造全国首个法治园区,重点推动各类法律服务资源集聚。全省首创境内外律所“复式联营”模式,组建国际知识产权与涉外法律服务平台,落户江苏自贸试验区首家境外律师事务所代表处,为片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下一步,南京片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与省、市关于自贸试验区工作的最新部署,突出自主创新特色,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创新,多出制度创新首创成果;围绕关键节点、核心技术,加快产业发展强链补链;深化要素集聚、全球连接,提升开放合作内涵层次,真正担负起“试在江北、用在南京、服务江苏、贡献全国”的使命。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简要地向大家通报一下南京片区一年来的发展情况。“百闻不如一见”,诚挚邀请媒体界朋友多到南京片区走一走、看一看,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林其坤副主任。下面,请苏州片区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孙扬澄副主任作补充发布。

孙扬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各位新闻界朋友,大家上午好!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紧紧围绕江苏自贸区总体方案要求,紧扣“一区四高地”定位,用心描绘工笔画,改革创新展现新的高度。我们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第一,制度创新量质俱佳,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共推出涉及各领域的改革创新举措130余项。二是精准度高。紧密围绕解决企业诉求、赋能产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有效解决企业和产业发展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三是首创性强。共形成创新性强、企业受惠面广、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案例60余项,省级以上“首创率”达60%。2项案例获评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7项案例上报商务部,其中4项有望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7项“创新实践案例”在全省示范借鉴。

第二,市场活力竞相迸发,要素资源不断集聚。在自贸区强磁场效应下,高端项目、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加快集聚。上半年,新引进科技项目502个,预计可集聚科技人才1万人,带动全社会科技有效投入150亿元。大专以上人才总量突破41万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7件。重大科技载体成功引入,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方案通过科技部论证,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总部、苏州超级计算中心揭牌,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签署共建协议。

第三,营商环境更趋优化,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流程环节大幅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单事项办理时限压缩35%、材料压缩14%、环节压缩33%。苏州自贸片区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单家企业年均成本可节省100万元。实行“空运直通港”快速通关新模式,提升物流效率6小时以上,可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25%。全省首推综保区网上核销电子账册试点,企业核销时间可缩短60%。在全国首创“关助融”惠企举措,为企业授信近30亿元,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第四,区域发展带动有力,高质量发展良好态势持续保持。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为当前稳增长、稳外资、稳外贸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自贸区带来的牵引效应显现,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实现强劲增长,片区中方实际境外投资额2.4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4091亿元,新设立外资企业近200家,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62个。特别是今年以来,苏州片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占全国自贸区2.78%的面积,贡献了约7.9%的实际利用外资和11.2%的进出口总额。

上述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方面亮点做法。

一是坚持开放创新,全方位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围绕投资、贸易、资金、运输、人员从业自由等重点,以高质量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出台全省首个设立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实施办法,相关市场主体获得了许可开办。推动离岸贸易发展,开展离岸贸易业务的企业数增长近30%,业务规模实现翻番。全省率先开展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等试点,QFLP委托登记权和会商流程委托授权正式落地片区。苏州自贸片区打造智慧物流服务平台,获评为国务院“最佳实践案例”。建成全省首个外籍高端人才工作、居留“单一窗口”。

二是加快动能转换,深层次打造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坚持开展系统集成和全产业链的制度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在全国率先开展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上半年参与试点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260%。围绕生物医药优势产业开展全产业链制度创新,实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被评为国务院服务贸易“最佳实践案例”。苏州自贸片区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跃居全国产业园首位。

三是推动环境最优,高标准打造最为舒心的营商环境。先后出台支持片区发展的政策文件47项,梳理形成125项自贸区各类支持政策“工具箱”,出台“营商环境新30条”,其中100余项举措全国领先。强化金融支撑,获纳入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发行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创新创业防疫债,新增金融类机构51家。在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证照分离”改革本级事项全覆盖,实施“行业综合准营”,推出“新苏通”外资登记新模式。在全国首创构建人才乐居保障体系,设立全省首个工程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基地。自贸区显示度不断提升,获中央级媒体报道近600篇。在此,要再一次感谢各位媒体界朋友对苏州自贸片区的关心支持。

四是探索联动创新,多领域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示范区。积极推动自贸片区和开发区优势叠加、联动创新、协同发展,放大溢出效应。率先探索建立17个联动创新区,涵盖苏州全市10个板块。制定先行先试改革创新任务101项,成功复制推广苏州片区28项改革试点经验。昨天下午,我们刚刚把苏州自贸片区的创新案例请专家进行专门的分析,邀请联动创新区所有参与工作的同志,一起深度解析我们的这些创新案例。

下阶段,苏州片区将在江苏自贸区建设的统一安排下,围绕“企业需求清单”“集成创新清单”和“复制推广清单”三项清单,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创新任务,形成更多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更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自贸区“苏州样板”,奋力当好全省自贸区建设的排头兵、全国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全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孙扬澄副主任。下面,请连云港片区的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孙爱华主任作补充发布。

孙爱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对连云港自贸片区的关心支持。自贸试验区获批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务院《总体方案》和省《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立足自身特色,聚焦制度创新,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举全市之力建好自贸试验区最高开放平台,在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通关便利化改革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一年来,连云港片区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31%的实际利用外资、17%的外贸进出口总额、13%的新增市场主体。主要有五个方面做法:

一是突出片区特色,着力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差异化、特色化探索,形成55项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创新实践案例。围绕打造国际班列连云港品牌,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国际班列“车船直取”零等待,有效提升国际班列通行效能。今年1—7月,连云港国际班列完成3.04万标箱,同比增长44%。围绕促进贸易便利化,在南京海关大力支持下,打造“港航通”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成立国内首个海事海关危险品联合查验中心,建立“1+4”船载危险货物联合查验机制。推行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车货一体通关,试行中亚过境货物监管新模式,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率先开展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提升企业登记效率,企业开办流程、便利度居全省前列,开办耗时已全面压缩至2个工作日。探索非诉讼纠纷化解“管家服务”,打通法律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先行先试市场监管领域容错免罚等多项举措,市场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二是做强港航服务功能,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优化整合港口功能布局,扩容加密海、公、铁、水多式联运通道,远近洋航线达73条,海河联运航线达11条,外贸航线覆盖美西、中东波斯湾、南非等重要国际港口,内贸航线实现沿海重点港口、江淮流域全覆盖。推进连云港海港、徐州陆港、淮安空港构建物流枢纽“黄金三角”。首发“日本—中国(连云港)—蒙古国”班列,新增二连浩特跨境运输口岸,打通陆海联运北向通道。开辟“亚太地区—连云港—喀什—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路线,拓展陆海联运西向通道。今年1—7月,港口吞吐量完成1.47亿吨,同比增长3.4%,增幅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集装箱完成279万标箱,与去年持平。

三是释放开放虹吸效应,建设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地组织以自贸试验区为主题的项目推介活动,自贸红利效应逐步释放,带动全市签约项目51个、总投资2100亿元。围绕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华药港”,组建北京大学分子工程研究院连云港单分子研究中心,设立连云港医药人才创投基金,成立药品认证审评服务中心,促进医药产业培强培优,今年1—7月,我市医药产业实现产值331.9亿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功获批,举办首届连云港电商发展大会暨518网络购物节,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带动消费超1亿元,9610、1210业务顺利开通,跨境电商体验中心、跨境电商保税仓等相继投入使用。依托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积极谋划布局油气全产业链。国际邮件互换局、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开放功能平台正在积极申报。“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中科院能动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共享交换试验区等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四是参与国际经贸交流,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第六届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第三届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相继召开,物流、医药国际合作交流持续深入。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东盟国家农业经贸洽谈会和葡语国家农业合作对接会,拓展合作区域和领域。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国内首艘南极磷虾专业捕捞加工船“深蓝号”起航开赴南极,南极磷虾高值化产业园开工建设。“两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运营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1—7月,中哈物流场站进出集装箱量、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完成物流量分别增长13%、20.6%,哈国东门无水港完成过境换装11.7万标箱,增长45.7%。搭建陆海联运数据交换通道,连云港港口成为我国铁路给予全面数据交换、哈国铁路允许实时查询的唯一港口。

五是完善推进机制,凝聚自贸试验区建设动能。在成立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基础上,组建了“一带一路”、“中华药港”等11个专题工作组,全部由市领导牵头任组长,定期调度推进相关工作。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挂牌成立,推进机制不断完善。聚焦省定任务落地落实,实行台账式分类管理,涉及我市的128项任务已完成或正在推进120项,有效实施率达到94%。高标准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高端制造、港航物流等核心发展领域,数字经济、石化产业等拓展发展领域,科技研发、金融等支撑发展领域。推出连云港片区“新政28条”,制定“1+8”产业发展政策。

下一步,连云港片区将以获批一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提高站位,将自贸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强支点、标杆示范项目打造相融合,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加快中华药港、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物流园、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建设,全力汇聚国内外人才、资金、科技等优质要素,进一步加大集成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在投资、贸易等领域构建同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切实承担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

再次感谢新闻界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也诚挚邀请媒体朋友莅临连云港自贸片区指导。谢谢。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谢谢孙爱华主任。下面,各位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供职于哪家媒体,以及提问哪位负责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我想请问一下海关领导,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海关工作有哪些着力点?南京海关又推出了哪些“硬核”举措?

陈建东(南京海关副关长):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江苏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南京海关认真贯彻海关总署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致力海关监管制度创新,助力江苏自贸试验区集成超越。第一时间推出16项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措施,对于《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赋予南京海关的35项任务,我们狠抓落实,目前已落地34项,23项取得明显成效。另外,我关还推出12项海关监管创新举措,已有4项获海关总署认可备案,在与我省同时获批的6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直属海关中位居首位。

我关所采取的这些措施,立足江苏优势,彰显江苏特色,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围绕贸易便利化,畅通物流大通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一直是海关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中之重,通过持续优化业务流程,6月份,我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48.03小时、3.41小时,均比基准指标压缩50%以上。通过支持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建设,实现铁路出口转关单自动核放,铁路进出口通关效率提升50%以上。推出空运直通港通关新模式,国际航运货物在上海浦东落地后直接送达苏州片区内工厂,全程仅需12小时,平均提速6小时,降低企业成本15-25%。在中欧“卡航”新模式下,企业出口货物可随时在苏州申报发车,通过公路运输至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运输时间为铁路的一半,成本比空运降低30%-40%,目前每日承运货值超千万元。二是助力稳链固链强链,培育贸易新业态。南京海关积极推动模式创新,在全国率先开展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今年1-7月,参与试点的3家企业进出口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211%。利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载体优势,开展保税检测内外联动试点,探索打造“区内辐射区外,区外带动区内”检测产业集聚区,吸引浙大昆山创新中心新能源动力系统实验室等一批检测企业入区发展。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零售出口业务稳步增长。今年7月,全国首批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在江苏自贸试验区成功落地。三是聚焦企业问题清零,释放创新红利。我关以企业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推出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模式,支持企业将保税货物与一般贸易货物拼装在同一个集装箱内出口,大大降低货物跨境运输成本,此项创新为全国首创,已在全省推广。优化进口粮食品质检验模式、进境木质包装直通式检疫、综保区电子账册网上核销等创新举措也在探索之中。此外,利用海关掌握的企业贸易数据,为银行提供企业经营状况精准画像,在苏州工业园区首先推出“关助融”海关信用惠企模式,有效破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下一步,南京海关将持续探索,尽快形成更多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江苏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新的贡献。我的介绍就到这儿。谢谢。

现代快报记者:我这个问题,想提给省药监局的领导,我想请问一下,省药监局在促进自贸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做了哪些具体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是怎样的?

陈和平(省药监局副局长):谢谢。大家都知道生物医药产业,是省委、省政府重点培育的13个新型制造业之一,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市场监管局的有力指导下,我局充分发挥“两品一械”监管优势,积极落实自贸区“放管服”改革任务,深入推进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丰富自贸区配套功能,促进自贸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在自贸试验区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承接国家药监局委托下放事项2项;将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等3项审批事项实施告知承诺制;实行网上申报审批;部分事项如一次性进口研究用对照药品的审批,由受理窗口直接办理,办理时限压缩65%。上半年,梳理16项省级管理事项列入第一批权限下放清单赋予自贸区,已经实现审批事项网上互通互享。

二是深入开展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利用改革契机,大力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松解生产许可与注册上市,激发自贸区内企业创新活力,赋予自贸区企业更大创新发展空间。在自贸试验区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工作,通过试点,进一步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是主动服务自贸区产业发展。一方面,建立与自贸区对接服务机制,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精准指导企业筹备申办、研发申报,促进尽早达产。另一方面,推进药品进口口岸建设,完善自贸区配套功能。支持并指导南京市、苏州市成功申报国家药品进口口岸,为自贸区生物医药产品进口检验提供便捷通道。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对自贸试验区“我省开放的最高平台”定位及要求,结合自身职责定位,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事中事后监管,不断提升自贸区医药产业的影响力、竞争力。一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首批落实清单中的改革试点任务在自贸试验区落地并取得实效;对赋予自贸试验区的16项省级管理事项,主动对接,加强指导协调,确保职权移交工作顺利完成。二是探索建立审管联动新机制。结合赋权事项,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与自贸试验区审批部门之间的审批、管理、监督运行工作衔接协调配合机制。三是大力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引导自贸区内企业充分运用改革政策红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对重大新药创制和创新医疗器械项目,提前介入,指导注册申报和生产许可办理,促进研发成果尽早转移转化。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我这个问题提给连云港。《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请问连云港如何利用自贸试验区开放最高平台优势,发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孙爱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首先,非常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和省对我市自贸片区的三大功能定位当中,明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我们将立足连云港自贸试验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以“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作为主线,通过打造平台、做强品牌,深化改革创新,充分释放对外开放最高平台效应。

我们的主要措施,紧紧围绕“一二三四”有序展开。

一是建设一个标杆示范项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重要指示,推进与哈国铁路、中远海运等战略合作,提升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公共仓储、运输、配送、信息平台等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服务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物流合作基地。

二是畅通双向国际运输通道。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加快集装箱干线港建设,加密通达世界主要港口的货运航线,重点增加欧美远洋航线。加快多式联运发展, 围绕“保过境、保回程、争出口”思路,做优国际班列线路,重点发展至中亚直达班列,争取承担更多中亚与日韩、东南亚间双向国际中转业务,建立高效便捷的东西双向国际贸易大通道。

三是崛起三大产业高峰。一是建设全国最强的医药创新基地,依托恒瑞医药、豪森药业等中国医药创新力前5强企业,释放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生产基地辐射作用,加快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华药港”。二是建设全国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重点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中复神鹰为龙头,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T800、百吨级T1000碳纤维生产线,加快建设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同步建设国内一流的5G应用材料生产基地。三是建设亚洲最大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发挥中复连众等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作用,加快推进海上风力叶片等项目建设,完善从风力叶片、塔架到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全球市场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

四就是打造四个交流合作品牌。依托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中国(连云港)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博览会、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等四大交流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方式,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文化、教育、经贸、旅游等领域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市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南京日报记者:我想请问江北新区管委会的林主任,南京片区全部位于江北新区范围内,核心任务之一是打造自主创新先导区。在这个方面,南京片区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林其坤(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五年前,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为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五年多来,江北新区围绕着自主创新、现代产业集聚和对外开放合作,高质、高效、高速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技术和平台等高端创新资源,前面已经作了介绍。

南京片区39.55平方公里,全部位于江北新区范围内,而且地处江北新区的核心区域。片区既可以依托新区具有的良好基础,又可以充分发挥自贸区特有优势,在打造自主创新先导区方面,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致力于赋能创新发展的政策供给。对已经出台的创新十条举措、“创业江北”人才十策、“两城一中心”相关产业支持政策进行优化,形成升级版。同时,围绕创新生态建设、金融支持创新、海外人才引进等方面,进一步出台27项政策举措。我们还积极向上争取支持,与省、市相关部门的联动,在航运经济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原创认证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司法保障、推进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释放更多更好的“政策红利”。

二是致力于各类平台载体的精心搭建。目前,片区已经设立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等近20个连接海内外、贯通产业链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平台服务。我们的主导产业是“两城一中心”,就集成电路而言,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产业创新中心从EDA共享、到芯片虚拟运算、再到分装测试,以及人才培训、顾问咨询等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围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研发需求,我们设立华东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EDA计算中心,覆盖全球100种主流工艺生产线的流片“超市”,每年可以帮助企业节约研发成本上亿元,真正做到“筑巢引凤”“搭台唱戏”。

三是致力于科创企业服务的提档升级。我们建立4000多家科技企业数据库,推动企业需求对接和产学研合作80多次。面向社会征集优质科技服务机构195家,为企业提供金融、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10余类服务项目。针对科技企业研发成果评估难、流转难的现实难题,我们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新模式,现在申请企业数已达3323家,获得贷款授信审批企业数量已达1398家,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金额达50多亿元。南京片区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人才金卡”定制服务,给予相应绿色通道和生活配套保障,营造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四是我们致力于一流法治生态的全力营造。以知识产权为例,我们依托片区优质的法治环境与配套服务,积极打造知识产权服务“闭环”,为科创企业提供快速确权、协同保护、有效运用的“一条龙”服务。通过增强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服务效能,在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服务的基础上,将专利预审服务范围拓展至生物医药领域,纳入快审通道的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由原来的40个月压缩到6个月,最快可以53天,大幅缩减专利审查周期。

下一步,我们还要持续发力,不断加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使创新成为南京片区最鲜明的特色。谢谢!

交汇点记者:刚才赵厅长的发布中,多次提到“以企业需求问导向”,请问省自贸办,江苏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在回应和解决企业需求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目前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谢谢。

朱益民(省商务厅副厅长):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明确要求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要聚焦企业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围绕解决问题抓创新,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一年来,省自贸办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职责,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建立了三项制度。

一是需求征集制度。我们通过省市联动,建立自贸试验区“企业需求直通车”制度,已经在省商务厅和江苏自贸试验区官方网站上线运行,形成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需求建议征集常态化机制,企业可以一键登录,提出当前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

二是月度例会制度。省自贸办会同省相关部门和三大片区,每月召开一次自贸试验区工作例会,“面上+重点”相结合,及时研究解决自贸试验区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的制度创新诉求建议。

三是跟踪落实制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定期跟踪检查,力求相关任务举措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这三项制度实施以来,先后解决企业提出的制度创新诉求建议百余项。6月16日,省自贸办会同省有关部门和片区围绕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就企业提出的29项制度创新诉求展开专题研究,形成改革创新思路举措,受到企业好评。

从企业需求出发推动制度创新,切口小、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以苏州片区实施的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类分级管理为例,这项改革主要是允许自贸试验区内生物医药企业进口未在国内注册的医药器械,在研发或者测试环节使用,解决了之前未在国内注册医疗器械无法进口的问题,受到了片区生物医药企业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业、56次产品的备案进口,大大加速了27个项目的研发进度。可以说,这是自贸试验区以企业需求导向、实施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一项典型案例,这项案例也成功入选了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下一步,省自贸办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和三大片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实际困难的问题,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更大成效。

中新社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苏州片区的领导。苏州片区把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重点打造,请简要介绍下,过去一年来,苏州片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孙扬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谢谢记者朋友对苏州自贸片区的关注。应该讲在十多年前,苏州工业园区就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非常良好的产业基础。

苏州自贸片区去年获批挂牌设立,整个制度创新又为我们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新的动能。一年来,围绕制度创新,在生物医药领域,苏州自贸片区推出十项制度创新案例,我们梳理了一下,全国首创有2项、全省首创6项,包括刚才几位领导提到的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这个制度为近期我们国家新冠肺炎疫苗研制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便利。同时,我们推出产业用地分段弹性年期(10+N)出让,有效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用地成本。开通生物医药高级职称专项评审绿色通道,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目录,加速产业人才集聚;搭建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构建知识产权快速预审通道,缩短生物医药企业专利授权周期;我们对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一系列支持,比如对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可优先推荐认定为片区高新技术企业,参照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奖励;对生物医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端和急需人才,可按贡献给予相应奖励,年度奖励最高可达100万元。在金融创新方面,推动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区块链创新,方便生物医药企业资本项下的资金使用;支持生物医药企业设立跨境资金池和扩大外债额度,帮助企业解决跨境融资难题。近期,在外管部门支持下,信达生物公司成功获批新增外债额度6亿美元。我们现在的体会是,自贸区是自主创新的高地,也是投资者心目中的首选。

一年来,在苏州自贸片区,参天制药基地、恒瑞集团生物医药研究院及总部、药明奥测研发生产基地等一批生物医药重点项目落地苏州片区;强生超清内窥镜、贝朗血液透析机等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产线,首次引入中国并在片区落地。到目前为止,苏州工业园区已成功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5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达11家;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五个20%”,这是指在全国也就是五个指标,这五项指标在全国占比均超过20%,分别是: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总数、国家级创业类顶尖人才等领军人才数、发酵罐总容量、近年来生物医药企业全年市场融资额以及累计获批国家生物一类新药临床批件数。

我们苏州自贸片区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整个江苏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叠加。我看到 刚刚有一份文件,就在昨天省里面多个部门共同出台支持自贸区发展的政策红利,我们也深受鼓舞。苏州片区将全面落实这些政策红利,致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新标杆,谢谢。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处长):记者朋友们,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新闻界的大力关心支持。建议大家结合这几天省商务厅(自贸办)组织的媒体行活动,对三大片区发展情况做集中的后续报道,对改革试点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作深入报道。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大家!

标签:试验区;创新;制度创新

责任编辑:冯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