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拉长旅游链条 叫响古镇品牌
来源:新华日报   2024-05-05 08:40:00

近日,39辆旅游大巴排成长龙一路驶向靖江市生祠镇,上海、苏南等地的游客慕名而至,生祠丽园、东进村、利珠村等随即开启“人从众”模式。

进入3月以来,生祠镇东进村多家民宿就开始忙碌起来。在东进村村部旁的一处民宿内,新建的20多个房间已对外开放,每个房间设有1—3个床位,配备卫浴、书桌等设施。在村部西北侧,由3幢闲置民房改建的民宿设有64个床位。

作为靖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核心区所在地,生祠镇锚定“和美古镇·忠义生祠”的发展定位,力推农业、旅游、文化、教育、康养深度融合,近两年相继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被评为全省首批示范项目,还获评泰州市四星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生祠镇党委书记、江苏靖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朱荣琪告诉记者,生祠镇近年来以东进村荷文化产业、利珠村特色农业、七里村休闲农业为核心,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拉长乡村旅游链条,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靖江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展现“生祠担当”。

生祠镇是靖江最早成陆的地区,又被称为靖江的原乡,这里有全国最早的岳飞“生祠堂”,有靖江革命摇篮“普济庵”,承载了千年的繁华与沧桑。如何让乡村建设留住“根”守住“魂”?生祠镇注重彰显“古色文化”的传统韵味,抓好“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致力“绿色风光”的打造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忠义历史文化名镇。作为靖江的文化之根,生祠镇牵手江苏省规划设计院、东南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相继修缮了岳庙、刘国钧故居、望岳桥、文昌宫等历史建筑,建设仿宋街市,设置牌坊、墙绘、雕塑等主题小景,古镇面貌为之一新。该镇还精心打造井冈山精神展示馆、东进红色纪念馆等,并筹建“靖江入党第一人”柳溥庆纪念馆,不断放大红色文化的“磁场效应”。生祠镇已初步形成古镇街区与特色农业核心区两大板块,打造省级精品旅游线路,每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

抢抓示范建设先机,吹响乡村振兴“冲锋号”。生祠镇牢牢把握“特色农业基地、创新创业高地、休闲旅游胜地”的发展目标,近年来相继实施宝源牧场、枫茂科技、马洲兰苑等现代农业项目80余个,创有“生祠堂”等优质农产品品牌,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2个。该镇持续打造东进荷花节、利珠采摘节等农时节庆品牌,放大“岳文化”“兰文化”“荷文化”的产出效应,并突出招引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项目,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长廊。特别自2023年开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以来,以11个重点农业项目为牵引,进一步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全镇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4%。与此同时,注重激发人才活力,合作共建省农科院靖江香沙芋产业研究院、扬州大学现代农业产学研合作基地;关注民生福祉,高标准建设生祠医院、东进康养中心等,助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生祠镇这几年承担着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的重大任务,无论产业投入还是乡村环境提升都需要大量资金。生祠镇镇长耿华告诉记者,全镇上下通过组建党建共同体,探索推行“党建链、信息链、资本链、机制链”“四链一体”模式,打造乡村建设多元参与新格局。到目前,全镇已获得企业资金、改革资金、民间资金、金融资金累计超过3.2亿元。该镇还与农行、招商银行等探索丰富乡村建设个性化贷款产品,优化金融供给,靶向开展乡村投入。

4月2日,生祠镇农文旅融合节点打造攻坚支部挂牌成立。攻坚支部将集中优势力量,整合农业产业园项目、特色田园乡村、重点农业基地等资源节点,形成融生态、产业、文旅于一体的空间连片区域,打造农文旅资源要素集聚区,让更多党员干部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助力农文康旅融合不断取得新进展。

记者 顾介铸

通讯员 徐心怡 毛垠伶

标签:生祠镇;靖江;现代农业产业

责任编辑: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