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的樱花又开了。往年三月中下旬,图书馆前樱花大道下,每天都挤满了赏樱的人。今年,估计不会有那么多赏樱人群了。但我的心情,却跟樱花一样灿烂。总觉得,光明就要到来了。

施德文的信心不是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南京作为布雷博集团中国区总部,已被他看作第二个“家乡”。

作为生活在中国的日本人,竹内亮觉得或许也可以向在日华人群体学习。他希望在合适的时候,联合其他在华日本人,也为日本筹集一些抗疫物资。

丁伟铭来中国已经快两年了,在自己的国家他也曾是一名志愿者,热爱沟通的他一直致力于帮助他人。

在徐州生活了6年,波斯杨感动于中国人淳朴善良、热心好助,醉心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经济健康蓬勃,景色秀丽怡人,着迷于中国食物品类繁多、精致美味。

2月29日下午2点,苏州工业园区沁苑社区,韩国志愿者朴贞旻和一名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中天湖畔花园小区,准备为一户刚回到苏州的韩国家庭安装电子封条。

“疫情发生后,德国的家人和朋友喊我回去,我拒绝了,我要留在这里,员工在呢。”这位富乐压铸(太仓)有限公司的CEO,年初刚拿到了中国的永久居住权。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留学的加纳小伙子Manny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而他报答中国的方式是给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辅导功课。


李卡来自巴基斯坦,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他也是南京外籍志愿者团队FCTA的创始人。

贺福是南京女婿,人生的大半都在中国度过,2003年定居南京。2010年开始,贺福与在南京的外国人一起创办了英文杂志《南京人》。

2月21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批口罩物资穿越了亚欧大陆,从万里之遥的罗马尼亚漂洋过海来到了苏州盛泽二中。

2月19日下午,Damyan就给学生们发来一个慰问视频和第一节讲义,在学生群引起强烈反响。跨越重洋,师生们仿佛又回到了在斯特灵大学的那段难忘时光。

胡士是南京的“老朋友”了,从2006年起就在东大读书,一直从本科考到博士,在南京足足住了14年。

作为以色列籍高效气相过滤材料生产线设计专家,他正在帮助中国加速进行生产线升级换代,实现高端过滤材料的国产化。

21日,南京玄武区银城东苑小区,60岁的韩国大叔朴行皓点开手机,用中文深情诵读自己写下的这首七律,“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近日,驻田湾核电站俄罗斯专家叶弗斯捷费耶夫亚历山大根纳季耶维奇为了共抗疫情,连夜创作俄语歌曲《中国人民必胜》,抒写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深厚情谊。

当中国遭遇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之时,远在捷克的鲁道夫音乐厅里,一群捷克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自动集结在一起,为中国人民举行了一场没有观众的特别演出。

近日,江南大学校友杜索(James Dossou)从地处西非的贝宁发来一首《加油中国》,为正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鼓劲。

2月12日,常年熙熙攘攘的南京禄口机场异常空旷。印尼籍留学生刘美霞(Lusianna Liunata)在朋友一家的陪同下值机,过安检、出关、来到空无一人候机室,她才意识到真的要回家了。这个不同寻常的寒假,居然还要继续延长。

他是来自孟加拉国的尼哈德,去年刚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毕业。“我是帮南航的留学生朋友们买菜的!”尼哈德告诉记者。

“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别把我当外人。”近日,克罗地亚小伙马国伦(Goran Martinovic)自费购买两万只口罩欲捐给苏州工业园区慈善总会的举动,让网友们感动不已。

“迫不及待想约上这里的朋友们出去喝个烧酒!”这是江苏现代综合特殊钢有限公司总经理朴成培现阶段的小愿望。

2月10日,江苏部分企业复产复工。在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的博世汽车技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南京工厂,车间内的景象算不上非常忙碌,但已经让马方凯(Frank Meyer)觉得十分欣慰。

在这个特殊的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席卷了武汉,也为整个中国的春节蒙上了一层阴翳。视频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社会各界力量都积极参与到这场无声的战役中。而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中,有一支特殊的力量,他们肤色不同、语言各异,在异乡的土地上,他们共同以友爱之名为抗“疫”之战贡献出星星之火。他们是工作、生活在江苏的各国友人。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会渡过这一难关,中华民族一定会再次崛起,我们的心与你们同在,希望和平与爱永远生动于中国这个最伟大的民族。

来自也门共和国的法瑞斯在中国已经待了九年,现于南京林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就读机械工程专业博士二年级。今年寒假,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他依然留在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