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做好苏北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2021-06-25 15:16:00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为深入宣传我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总结报道各级党组织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的经验做法和积极成效,自6月起以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分若干主题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围绕做好苏北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王辽宁,省民政厅副厅长蒋同进,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明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宿迁市副市长林小异,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我是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钱钢。

首先,请省住建厅副厅长刘大威介绍高质量推进苏北农房改善,让农民住得安心,住得舒心有关情况。

刘大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

根据省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省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将苏北农房改善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今年以来,省推进办各成员单位、苏北五市及其下辖涉农县(市、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委一号文件和省政府工作报告有关要求,在去年年底实现苏北地区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清零”、超过20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锚定目标不松劲、接续奋斗再发力,扎实推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高质量开展。

一是严格坚守为民初心,着力强化组织推进。坚持把农房改善的初心本意贯穿工作始终,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力争解决一批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省推进办综合组及相关成员单位通过组织蹲点指导、开展第三方技术巡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农民群众的真实诉求,指导各地把准工作方向,详细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完善资金平衡方案,进一步加强组织推进。苏北五市及下辖涉农县(市、区)紧扣省定目标任务,全力以赴、一着不让,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加强档案资料收集、归档,有力有序推进农房改善工作。

二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项目品质。随着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深入推进,苏北地区农民群众对农房改善项目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厅积极回应农民的热切期盼,组织开展第三批省级示范创建项目遴选、培育,经市县推荐、征求省推进办各工作组意见、现场踏勘、专家评审、省推进办审定公布,共有30个项目入选,省级示范创建项目累计达111个。召开省级示范创建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对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建设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组成专家指导组,采用集中指导和单独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省级示范创建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组织编制《农房建设指南》等,指导各地在农房改善过程中积极探索苏北地区新时代民居范式,塑造具有地域特点、乡土特色、时代特征的乡村特色风貌,着力打造一批让“城里人向往”的美好乡村,努力让“今天的乡村建设精品,成为明天致力保护的文化景观”。

三是严格负面清单管理,着力加强建设管理。为回应农民群众对住房品质的担忧和期盼,我厅积极指导各地加快建立健全农房建设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农房建设管理责任,不断提升农民住房建设水平,并对强化规划编制及实施管理、强化农房设计引导、强化农房建设审批管理、强化农房施工管理和强化竣工验收管理等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会同省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切实加强农房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合理确定农房建设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从严控制农房建筑体量,严格按程序申请办理宅基地用地手续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于统一代建的农房建设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强化对设计施工各环节的监督检查,严格负面清单管理,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行全过程隐患排查,邀请村民代表参与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管,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确保让农民住的安心,住的放心。

四是始终坚持系统思维,着力做实“后半篇”文章。省推进办相关工作指导组专门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指导地方在推进农房改善项目建设的同时,深化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推动适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确保满足农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需求。结合“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改善农户紧密联结,进一步推动适宜产业与农房改善项目融合发展。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和长效管护机制,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着力构建和谐社区。

五是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着力为民多办实事。聚焦为民办实事这一主线,指导各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结合实际察民情、访民意,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时刻牢记基层期盼和农民向往,邀请省设计大师、优秀中青年设计师与相关市县对接,在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承担省级示范创建项目设计工作。指导地方满足群众实际生活需要,在农房改善项目中设置“微菜园”,完善快递物流收发点、5G网络、管道天然气等设施配套,让农民群众居住更舒适、生活更便利。对于已建成的农房改善项目,加强长效管护,避免私搭乱建,确保“建得好、管得住、长受益”。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主抓手,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在农房改善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办实事的生动实践推动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暖基层聚人心,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一是坚持“拼”字为先,切实强化责任意识。深化“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思想认识,督促地方走访梳理农民群众在农房改善过程中的真实需求和“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对拟纳入省级考核验收的农房改善项目要全面检视,特别是要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农房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切实提高项目完成度,确保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确保让农民住得安心,住的舒心。

二是坚持“精”字为要,大力提高农房改善项目品质。组织专家对第三批省级示范创建项目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通过设计方案评审、施工过程指导等方式,推动示范创建项目高质量建设,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指导各地进一步强化设计引领,优选设计师和设计单位,完善设计方案审核把关机制;切实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把质量和品质放在第一位;加强建设过程质量安全管控,不仅要避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更要提高建造精细化水平。

三是坚持“实”字为底,持续做实做深“后半篇”文章。持续在农房改善过程中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指导各地推动适宜产业与农房改善项目融合互动发展,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载体建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指导地方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强有力的带头人;强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提升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水平,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适宜模式。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移风易俗,着力构建和谐社区。

四是坚持“效”字为求,扎实做好梳理总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改善一线,深入农民一线。完成苏北五市农房改善情况调查,真实掌握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成效,了解农民满意度,查找短板和不足。认真总结推进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归纳农房改善工作规律,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梳理总结优秀农房改善项目规划、设计、建造等方面 的经验做法,完善相关设计指引和图集。指导地方结合实际系统总结本地区农房改善工作,为“十四五”期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供有力的理论、实践、经验支撑。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谢谢刘厅长的介绍。下面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朱新华介绍促进苏北农房改善区配套建设和产业富民情况。

朱新华(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根据此次新闻发布会安排,我就苏北农房改善区产业富民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苏北农房改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标志性工程,做好产业配套“后半篇文章”尤为关键,只有产业发展得好,才能确保农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厅切实发挥省苏北农房改善产业发展指导组牵头作用,把苏北农房改善区产业富民作为“学党史、办实事”的重要内容,会同省发改、工信、人社、商务、文旅等部门强化政策指导和工作推动,不断提升农房改善产业支撑水平,切实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2019年以来,苏北五市实施农房改善配套产业项目1556个,带动近6万户农户增收,其中今年新增配套产业项目279个,包括特色种养类112个、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类56个、产业融合类39个、生产服务类72个。重点通过“五个强化”推动落实:

一、强化政策指导。会同省产业发展指导组成员单位,制定《关于在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中推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意见,明确产业配套相关要求,指导推动各地工作。注重同步规划,强调产业发展与住房改善工作要同步规划、同步启动、同步见效,推动农房项目向产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布局,确保农民生产、生活协调发展。注重分类推进,靠近县城、集镇的农房改善区,重点发展城镇二三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靠近现代农业园区、种养业基础较好的农房改善区,重点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特色园艺、生态健康养殖等产业;靠近主干道、自然风光条件较好的农房改善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注重产业效益,指导各地聚力发展1-2个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强化部署推动。围绕“三年改善30万户”任务,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房建设同步考虑、协调推进。抓好统筹部署,每年制定苏北农房改善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并分解落实到省相关部门及苏北各市县,2021年《工作要点》突出提升农房改善区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群众就业创业、深化农村改革创新、落实工作推进等4个方面,明确15项具体任务。抓好清单管理,按照“农房建在哪、产业配到哪”要求,全面梳理各地农房改善项目清单,定期调度配套产业发展情况,指导督促各地完善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建设,确保每个农房项目都有产业支撑。抓好督促推进,通过召开苏北农房改善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赴苏北各市开展专题调研等方式,加强工作推进和政策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好典型示范,从市、县、镇村不同层面,选树一批农房改善产业发展典型范例,加强宣传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强化协同推进。省产业发展指导组各成员单位结合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农房改善产业发展工作。我厅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在苏北地区培育10亿元优势特色产业超过100个,盱眙龙虾、东台西瓜、响水西兰花、沭阳花木、灌南食用菌、邳州大蒜等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着力拓展新产业新业态,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和农业电商连续多年保持15%增速发展,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线路37条,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8个,丰县、东海纳入全国数字乡村试点;着力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在苏北地区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6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5个,国家中晚熟大蒜、苏系肉鸡产业集群覆盖徐州、盐城、宿迁等市的多个县区;着力提升物质技术装备,今年以来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275万亩,设立农技推广示范基地144个,培训高素质农民5.1万人。省发改委牵头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导徐州市铜山区、泗阳县、邳州市、淮安市淮安区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园内吸纳就业农户收入比所在县平均水平约高30%,推动东台市、滨海县、连云港市连云区纳入第三批示范园创建。省工信厅在苏北地区培育106家省级小微型企业创业基地,占全省32%,吸纳1万多家中小企业入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创业和就业平台。省人社厅完善城乡一体就业管理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农房改善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今年以来苏北地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4.86万人次。省商务厅在苏北地区创建15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8个省级电商示范县,支持东海县、沭阳县、丰县获得国务院农村电商典型激励表彰。省文旅厅推进苏北乡村旅游发展,发布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苏北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今年以来新增乡村旅游重点村11个。

四、强化重点支持。坚持产业发展政策向苏北倾斜,统筹各类资金项目支持农房改善区产业发展,促进更多的产业向农房项目点布局。纳入转移支付“任务清单”支持,将苏北农民集中居住区乡村产业发展,列入现代农业发展专项任务清单,作为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资金工作任务,今年相关资金将于近期下达苏北各市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2019-2020年安排苏北农业产业富民专项资金6.66亿元,实施农业产业富民项目160余个,今年继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苏北地区重点帮扶县产业发展。同时,支持苏北农房改善区申报国家、省各类试点示范,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科技创新、载体平台等建设。实施重大项目支持,以实施农业农村重大项目为抓手,引导城市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资乡村,优先向苏北农房改善区集中和倾斜,今年以来苏北五市累计开工产业融合类重大项目291项,总投资562亿元,覆盖农产品加工流通、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五、强化基层创新。推动苏北各地落实农房改善区产业富民主体责任,积极推广创新做法。盐城市研究制定2.0版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升级标准,围绕主导产业鲜明、加工链条完善、新型业态优良、配套服务完整、项目带动强劲、农民增收显著等方面,明确具体的产业发展指标,分类施策推进。宿迁市将农房改善产业配套项目纳入农业重大项目一起调度,实行“每月一统计、双月一巡查、季度一调度”工作机制,并建立项目帮办机制。淮安市编制《淮安市农房改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系统谋划农房改善区产业发展。徐州市细化《农房改善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积极推进农房改善配套产业发展工作,仅2020年各级财政投资1.9亿元,带动搬迁农户就业超过1.2万户。连云港市围绕优质稻米、设施蔬菜、食用菌菇、特色林果、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六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区配套产业发展。宿迁市宿豫区农房配套项目规划“1+1”产业配套,即1个农房项目配套1个规模农业基地。灌云县新型农村社区依托潮河湾景区,将民宿经济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总的来看,改善区的产业项目基本实现了与农房改善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见效,对带动改善区农民群众就业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我厅将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会同省产业发展指导组成员单位,加强统筹推动和探索创新,扎实推进苏北农房改善产业配套,持续做好做实“后半篇文章”。一是全面推进任务落实。紧盯“三年改善30万户”任务,全力推进年度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加快产业项目实施,用好奖补政策和项目资金。二是突出载体平台建设。结合农房项目选址需要,突出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房改善区加工流通业布局,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业就业基地等载体建设,持续搭建农民就业创业平台。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围绕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深化苏北地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规范有序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开展村企共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四是加强典型示范引领。梳理总结各地工作创新做法,深入挖掘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推广,引领带动苏北农房改善配套产业全面升级。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谢谢朱厅长的介绍。下面请宿迁市副市长林小异介绍幸福农房建设情况。

林小异(宿迁市副市长):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好!近年来,宿迁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农房改善作为推进“四化同步”和统揽乡村振兴的龙头抓手,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将农房改善列为“我为群众办实事”三大重点项目之一,深入开展“党旗飘扬、幸福农房”专项行动,农房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实现向“优居”转变。全市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96个,受益农户16.3万户,33个项目入围省级示范创建项目、占全省近1/3,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2个、美丽宜居村庄505个,从过去70%以上的老旧砖瓦房到如今“一廊五线”美丽乡村组团,乡村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蜕变。二是全面向“康居”跃升。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农房项目、围绕农房项目打造产业链,统筹谋划农房项目区产业发展,累计建成农业重大项目408个,生态高效农业面积占比突破40%,新型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近26万元,群众全面小康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三是加快向“乐居”迈进,通过农房改善拉动乡村投资近500亿元,推动城镇化率增速提高到年均1.3个百分点,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一系列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下沉”,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村社区达到城市社区水平,成为农民乐享现代城镇生活的幸福家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民生兜底线让农房改善“更有温度”。一是尊重群众意愿。围绕农房改善开展三轮农民意愿调查,根据群众意见优化项目布局、建设规模和户型配比;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规范协议签订、补偿发放、过渡安置、选房分房等工作,做到农户不同意不搬迁、过渡安置不落实不搬迁。二是维护群众利益。通过提升搬迁补偿和控制安置价格“一提一控”,确保新房安置价低于建设成本;将进城入镇购房补贴提高到房价的8%—15%,全市已发放奖补6.4亿元;出台专门意见健全完善进城农民社会保障政策,探索将进城农民纳入住房公积金保障。三是筑牢保障底线。采取下浮安置价格、交钥匙“暖心房”、共有产权等措施,确保困难群体应兜尽兜,累计改善“四类重点对象”2.3万户。

二、抓质量严监管让农房项目“更具品位”。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农房改善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镇村布局和村庄规划,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大规模村庄撤并,优化明确了1个中心城区、1个副中心城市、2个县城、9个小城市、N个特色镇、一般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1129+N”城乡空间体系。二是提高设计水准。从优筛选规划设计单位,甲级资质规划方案设计单位占比82%,所有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在县区规委会审查基础上,由市级再次提级审核,强化设计细节把控,注重塑造“宿迁民居”特色。三是坚守程序要求。严守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创新集体建设用地农房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办法,实现用地审批、规划审核、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100%”。坚持项目公益属性,积极引导农民“统规自建”、县区国有公司“统规代建”,大力引入中建、中冶、蓝城等大型企业参建,提升新建农房项目质态。四是抓牢质量监管。所有项目实现第三方监管和村庄项目村民监督小组全覆盖、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全方位、市级专家巡查指导全过程,保证规划设计理念、要素、细节落实到位,项目品质全面提升。

三、抓配套强产业让群众生活“更有奔头”。一是强化项目基础配套。在全面落实项目基础设施“五通八有”和基本公共服务“十到位”基础上,加快管道燃气、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5G通信、快递物流等设施覆盖,因地制宜建设农机具集中停放场、幸福小菜园等。二是提升周边集成配套。制定4大类39项集成项目清单,围绕农房项目区推动“水电路气绿田网”整体提升,现已整合实施道路交通、环境整治、污水治理等集成配套项目624个,彰显农房改善整体效应。三是突出产业支撑配套。坚持“农房+”理念,把农房改善与特色产业、重大项目、农旅康养等结合,确保每个农房项目至少有1个以上产业配套项目,每个有劳动力的农房改善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累计开工产业配套项目254个、企村联建项目146个,带动就业近6万人。

四、抓治理优服务让新型社区“更为和谐”。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理顺新型社区和原村居党组织、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关系,完善推广“一委两站五岗”“四双共建”等党建新模式,选优配强社区“两委”领导班子,推动社区干部专职化管理,提升“年轻指数”“学历指数”,已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党建示范点120个。二是强化物业管理。探索建立村民自治管理、专业化管理和村两委统筹管理三种物业管理模式,采取村民缴纳一点、集体补贴一点、财政支持一点的方式保障管理经费,健全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目前新型农村社区物业管理已实现全覆盖。三是培育文明乡风。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新建农房一体谋划、同步建设,深入践行“宿迁文明20条”“人情新风宿9条”,引导农民逐步转变生活方式,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新型社区文明实践站(所)实现全覆盖,建成“五美庭院”24.4万户,2020年农村户均人情往来消费降低43.1%。

进入“十四五”,农民群众对住房条件改善的意愿依然迫切,我们将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启动实施新一轮深化农房改善三年行动,力争三年再改善农户7万户,努力让更多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谢谢林市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最多一次提问机会,谢谢合作。

中央广电总台记者:苏北农房改善后,苏北农村村民实现集中居住,对传统的农村基层治理提出新的挑战。请问民政部门在加强新型农村治理方面有哪些举措?

蒋同进(省民政厅副厅长 ):

省委、省政府在推进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问题,坚持统筹谋划、同步考虑、一体推进。今年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1号文件形式,印发《关于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就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意见精神,落细落实工作任务,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结合基础条件、民风民俗和群众需求等,完善治理路径,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让农民群众不仅住上新房,更享受到高品质社区治理服务,共同书写江苏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新答卷。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举措:

一是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对根据农民意愿,已按法定程序完成合村的,与村委会同步调整村党组织设置;对符合“村改居”条件的,推行社区“大党委”等区域党建模式,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同步设立;对暂不符合合村或“村改居”条件的,可采取成立联合党组织等方式,加强公共事务协调管理。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延伸覆盖,选优配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做实网格、楼栋、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夯实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

二是理顺社区管理关系。对于不跨行政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原则上由属地村民委员会管理;对于多个行政村整建制相对集中居住的新型农村社区,在党组织领导下,建立健全社区事务协商机制;对于多个行政村混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晰集体资产权属的前提下,可参照城市社区模式管理服务,并按有关规定保障社区运转经费和社区工作者合理待遇。

三是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完善村民协商机制,切实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决”。积极推行“院落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方式,及时解决“微难题”“微矛盾”。注重自治与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使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行为习惯,推广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居民文明素养。

四是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采取“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特色化选配”方式,完善新型农村社区各项配套功能。一方面,把基本服务阵地建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标准,服务和活动空间不低于70%要求,持续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行“一门受理、一站服务、全科社工”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创新服务供给,探索实行“自主+购买”结合的服务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促进社区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新华日报记者: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是群众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请问在苏北地区村庄规划编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如何通过完善规划编制,让百姓住的满意?

王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

记者朋友你们好,刚才,新华日报记者提出的问题很重要,也很有针对性。苏北农房改善工作开展近3年来,省自然资源厅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做好政策支持指导;二是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引导;三是对农房改善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四是通过土地指标交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为科学合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尤其是村庄规划的引导工作,近年来,我厅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要求,指导各地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着力在乡村地区构建“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规划体系,有力地引导和保障了苏北农房改善项目的依法依规高水平建设。

一、着力构建“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规划体系

编制和实施村庄规划,开展农房改善项目建设,不能就“村庄”谈“村庄”,而应把握市县域城镇化发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等方向,把村庄未来的发展、分类和布局先弄清楚。近年来,我厅相继出台《关于做好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工作支持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通知》《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技术指南(试行)》《江苏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等政策和技术文件,切实做好苏北地区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同时,我厅启动了以“共绘苏乡”为主题的规划师下乡活动,积极引导广大规划师扎根农村工作一线,积极开展驻镇驻村服务指导,从为基层“编规划”转变为帮助基层“实施规划”。该项活动已被列为全省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4个示范引领项目之一。2019年底前,苏北各地已全面完成了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工作;截至2021年5月底,苏北地区共报备708个村庄规划,苏北地区“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确保了农房项目有规可依。

二、明确了规划编制要求

一是明确各地开展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有关要求。即: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围绕到2035年城乡空间布局全面优化的目标,在尊重农民留乡意愿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进城、入镇、留乡的人口比例和分布;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引导鼓励农民进城入镇,促进小城镇多元特色化发展;尊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习惯和乡风民俗,重视乡村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不强推农民集中和上楼,不损害农民权益。二是明确了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我厅积极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要求紧密结合村庄建设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编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逐步实现全域管控;坚持有序推进,防止一哄而上、片面追求村庄规划快速全覆盖;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部门协调配合,避免出现 “部门规划”现象;坚持全域全要素管控,着力优化乡村建设用地布局,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三是加强村庄居民点特色塑造和风貌管控。要求各地自然资源部门指导基层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加强村庄居民点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把关,合理确定农房项目总平面布局、建筑风貌引导、乡村景观设计等规划内容,建设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切实做好苏北农房改善“后半篇文章”

下一步,我厅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对苏北地区农房改善工作的相关工作部署,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做好村庄规划编制指导,着力提升村庄规划水平;优化完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审批流程,高效做好农房改善项目规划服务;加强乡村地区规划监督实施管理,强化依法依规有序建设,切实做到农房建设有依据、村庄整治有安排、村庄功能布局逐步优化。

江苏卫视记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请问目前苏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如何,有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

张明华(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

谢谢提问。我从四个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

一、苏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厅大力推进苏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重点推进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对苏北农房改善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同时,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支持力度,去年省财政安排4.33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其中88%投向苏北地区。截至2020年底,苏北地区共建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4200台(套),8535个行政村中,有5685个村庄生活污水得到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3.9%。

二、今年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的推进情况。省政府将苏北、苏中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今年的民生实事任务,提出到今年年底,行政村覆盖率要达到65%。根据这一目标,3月10日,省污染防治攻坚办印发了《2021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在苏北地区共安排221个治理项目,涉及22个县(市、区);4月15日,我厅在宜兴召开了现场推进会,重点推进分散式治理模式;6月17日在南京召开了调度会。目前,项目整体进展顺利,221个项目中78个已建成,66个进入采购施工阶段,77个正在开展招标等前期工作。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治理覆盖面不足。与苏南地区相比,苏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相对薄弱,起步也相对较晚,到去年年底,苏南地区行政村治理覆盖率已达100%;二是建设资金需求大、筹措难。苏北地区仍有近426万农户的生活污水尚未有效治理,以户均2万元的建设成本计算,需要投入资金850亿元左右。三是治理设施运行维护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面广量大且分散,部分地区缺少专业运维队伍和经费保障,运行维护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我厅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项目建设。督促已建成的78个项目抓紧验收,尽快投运,发挥效益;督促66个正在施工的项目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督促77个正在开展招标的项目尽快完成前期工作,力争7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11月底前全部建成。二是抓已建设施“回头看”。组织对已建设施进行“回头看”,重点解决管网破损、设施运行不正常或闲置等问题,力争到今年年底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提升到75%,切实防止“晒太阳”工程。三是抓长效运维管理。在苏北地区选择5个县(市、区),开展整县制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试点,推动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运行管护机制,加强运行管理,确保新建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把民生实事办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以及各位领导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省有关部门或相关设区市联系,会后进行单独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场发布会内容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标签:

责任编辑:刘慧

阅读推荐
微信截图_20240425103256.png
江苏印发《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对相关企业可给予高达1000万元的奖励。
T5dvmbQJAHY6Tw5QSNfKUSew.jpg
太湖水碧波荡漾,大湾潮澎湃不息。4月24日, “双湾融合共创未来” 2024无锡—香港创新合作发展交流会在香港举办。大湾区知名专家、学者、乡贤等高层次人才代表,重点知名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人才、科技、金融机构代表,无锡重点知名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齐聚香江,共绘“双湾融合”的宏伟蓝图,共启“珠联璧合”的崭新篇章。无锡还将无锡人才IP与本地非遗文化相结合打造出文创礼品,人才工作品牌IP阿福阿喜也和“同事们”一起赴港,向香港各界展示无锡厚重而鲜活的文化韵味,拉近香港英才与无锡之间的距离。
t0173f89744fc0bf733.jpg
4月25日,江苏省见义勇为基金会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省见义勇为勇士榜”,共有10位见义勇为人员光荣上榜。
322c71ee-248b-46cc-a629-972599caafe4.jpg
4月22日上午,全球首制江海直达纯电动力集装箱船“中远海运绿水01 ” ,安全靠泊上海洋山港。
1_imageslim_副本.jpg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之际,南京大学“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团队,连线约翰·拉贝先生嫡孙、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托马斯·拉贝。
本网策划
主视觉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