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4月10日,“花间集·唐宋词意绘画作品邀请展”在南京大学美术馆开幕。南京大学博物馆、文学院特邀著名画家江宏伟、张见、王法、高茜等领衔,28位艺术家共同参与,写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之态,阐释中国画笔墨传统与当代文化语境的契合,代表国内工笔花鸟绘画艺术的顶尖水平。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词与宋画,双峰并峙,一脉贯通,共同启迪着后世的艺术创作。艺术家们一方面受到五代宋元工笔画艺术的浸润,一方面也受到西方现代美术流派的影响,在熔铸传统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从而将中国画清雅风格与现代式的古典情怀融为一体,创造出大量兼具审美与趣味的经典画作。
“词与画的美感,不论任何时代、任何环境,都刻在我们的文化基因当中。以唐宋词意进行绘画创作,熔铸传统的基础上使用古为今用的技法,画作中蕴含的意境和想要表达的美感是可以穿越时代来共同感受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江宏伟本次带来6幅工笔画作。这些画作曾在故宫博物院参展,画面中既体现了宋元古典及对传统艺术的深切体会,又融合现代审美和技法创新,给人一种含蓄又充满回味的艺术感染力。
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在于艺术家们参展的136件画作,全部由南京大学林下诗社的同学根据画意配以唐宋词句。南京大学博物馆馆长史梅介绍,词与画都有境界的表达,学生参与配词既能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理解,也是一次难得的美育学习机会。通过画家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促使现代绘画与唐宋诗词、现代审美与古典情怀相互融合,这无疑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南京大学文学院21级本科生、林下诗社社长李昱圻为江宏伟《秋塘荷叶枯》配词“清浅陂塘藕叶干,细风疏雨鹭鸶寒”。“为画配词,首先要从文学角度‘读画’,我们要辨认清画里有哪些元素,还要理解好一幅画所想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李昱圻说,“配词的过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画家的匠心与词人的文心,二者意境相通,词和画所表达的内容达到契合更好。”他认为,在传统的画展当中,画家是输出者,而观众是接受者,但在本次画展中,观众除了欣赏画展画家笔下的草木花鸟,还能通过林下诗社社员的配词看到他人眼中所理解的画作意境。“这样的创新布展方式,既拓展了观赏的深度与广度,也能鼓励大家在观画时有更多思考。”
接下来,南京大学博物馆将围绕“花间集·唐宋词意绘画作品邀请展”举办“跟着教授看展览”导览活动,邀请高校教授从美术、文学等角度带领观众赏析参展画作。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