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经开区,从企业到产业,从载体到人才,从政府到市场,科技创新热潮始终澎湃,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3.66%,位居全市前列,规上企业研发活跃度52.4%,技术合同登记额32亿元……
“全面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全力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全力汇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全力建设高能级平台载体,全力实现高水平融合发展。”常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说。
主体活跃引领创新发展
导电剂是锂电池的关键辅材,石墨烯导电浆料是导电剂的其中一类,脱胎于杉杉股份的江苏杉元科技有限公司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2022年获评“江苏潜在独角兽企业”。
江苏杉元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检测石墨烯粉体导电性
拥有国际先进企业的工作经验、手握导电浆料底层研发技术的博士孙培育是这家企业的“掌门人”。“常州新能源产业链比较完备,在我们寻觅落脚之处时,常州经开区投来橄榄枝,这里的领导十分重视产业,且对新能源领域有着深刻见解,让我们有信心在这里大展拳脚。”孙培育说。
锂电池中的导电剂主要有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三类。用作商业化用途最早的是炭黑,之后是碳纳米管,最后是石墨烯。“三代导电剂同台竞争,目前石墨烯导电剂的市场占有率在8%-10%左右,系列产品还在不断迭代更新。杉元科技已迭代开发了第四代产品,并首创缺陷可控和无分散剂的石墨烯浆料。”孙培育说。
尽管企业规模不大,但研发人员占比近五成,平均年龄仅30岁,人均拥有10多年的行业经验,给予企业勇闯“无人区”的底气。2018年,杉元科技建成第一条石墨烯导电浆料生产线,2019年开始小批量供货,2020年,石墨烯导电浆料发明专利获得授权……主导起草多项石墨烯行业团体标准,成为2020年全国唯一一家石墨烯导电浆料企业标准“领跑者”单位。
如今,杉元科技已有10余条产线,年产石墨烯导电浆料达1万吨,计划在今年年底将形成2万吨产能。孙培育介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常州经开区科技金融局持续开展专人对接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高企的培育需时间沉淀。常州经开区依托中小企业培育库,一边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一边通过科技保险、科技奖补,鼓励企业建设研发载体。2022年,为辖区企业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4209.75万元,下达本级科技奖励资金4169万元,今年上半年高企贷专项资金的申报增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鼓励企业迈开步子大胆干。
“今年我们拟申报高企200家,6月前组织各类高企培训8场。”区科技金融局副局长钱哲峰说。
人才活力给予创新自信
上周在国外拜访客户,中天钢铁集团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集团总裁助理、特钢公司总经理王郢体会到企业创新带来的变化——第一次看国外客户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我们的技术发展”。
从配合国外技术的“跟跑”,到消化吸收先进技术经验的“并跑”、在关键领域自主创新的“领跑”,中天钢铁集团在优特钢领域的跨越式发展,经历了长期探索,在不断试错中找到正确“答案”。
中天钢铁劳模创新工作室
王郢说,“敢想敢干,小损失试错”是特钢特色文化。企业鼓励技术人员探索新的工艺,只要是工艺试验申请单产生的损失,一概不计入考核。中天钢铁集团还设立科学技术奖,每年投入千万余元给予创新者重奖。
目前,中天钢铁集团已拥有10多项全球首创和全国首创核心技术,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王郢表示:“集团正聚焦钢铁行业发展前沿,重点开发金刚线、切割丝等高端精品,以及攻克轴承钢夹杂物、钢帘线网碳等普遍性行业难题,今年的科研投入预计超8亿元。”
越来越多的人才在常州经开区绽放光芒。区科技金融局副局长蒋艳洁介绍,目前常州经开区累计拥有省“双创计划”双创人才18人、双创团队1个、双创博士11人。
优质载体提升创新质量
今年的科技创新发展大会上,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兰陵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共建,两家企业成为常州经开区第6和第7家联合创新中心。该中心旨在协同创新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多资源,帮助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
2019年,中车戚墅堰所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共建,这是常州经开区成立以来的首批企业联合创新中心。“我们提出需求,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帮忙寻找合作对象。围绕海外合作项目,还给予50%的合同补贴,支持我们项目研发。”中车戚墅堰所科技资源开发主管吕梦熙说,联合创新中心扩充了“朋友圈”,为企业注入更多活力。
中车戚墅堰所生产车间
2021年,中车戚墅堰所通过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发布了“轻量化摩擦副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入了国外研发机构先进的材料设计理念。“我们协同上下游企业开展研发,1年内实现了现金合成闸片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发达国家技术垄断局面。”吕梦熙说。
近年来,中车戚墅堰所不断提升研发能力,先后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创成7个省级创新平台,还引入团队合力创新攻关,助力中国高铁闪耀国际舞台。
通过内培外引,创新浪潮澎湃。目前全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13个,其中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省级联合创新中心7家,江苏现代轨道交通产业孵化基地、“新观点”众创空间被分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创新载体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