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香糯酸甜的中国专利猕猴桃漂洋过海
来源:交汇点   2023-10-23 15:09:00

十月中旬,“杨氏18号”猕猴桃已进入采收末期。在扬州市杨氏猕猴桃科学研究所生产基地内,扬州市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的学生们和工作人员一边采摘着最后一茬猕猴桃,一边为来年有个好收成做准备。

“摘的时候,用手托住猕猴桃,食指放在枝条与果实的交界处,轻轻一推。就下来了。”杨氏猕猴桃科学研究所生产基地负责人吕英耐心地和同学们讲解采摘方法。她告诉记者,同学们正在采摘的“杨氏18号”是基地培育的新品种,还没有正式推向市场。这种猕猴桃是中晚熟品种,果肉韧性好、耐储存,口感很不错。

只见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颗硬邦邦的猕猴桃,放进筐里。“我们会在猕猴桃还没有变软前采摘,之后可以放在冷库里储存,防止猕猴桃‘过早’变软。”吕英解释。

采摘过程很简单。但想要成为一颗“人见人爱”的猕猴桃,其生长过程并不容易。最难的在其如何“出生”,“猕猴桃的原产地在中国,我国有着很全的猕猴桃种质资源,甚至还有一些没有被发现的野生品种。为了让猕猴桃更好吃,很多农技人员和科研人员为研发新品种而努力。”吕英介绍,“我们进行猕猴桃的栽培技术研究、种质资源培育已经经过了三代人四十多年的不断接力。现在,基地已经优选出11个品种,并在农业部申请了国家品种保护。其中,有4个品种已经通过了国家的品种审定,拿到了专利证书。”直到现在,吕英80多岁的父亲杨老先生依旧驻扎在巴西的果园里,指导他们在当地的猕猴桃栽培。

有了好的品种,还需要科学的栽培方式和水肥支持。在基地的道路两边,由菌渣等材料发酵而成的肥料已经准备好。

铲好肥料,推起小车,运送到猕猴桃种植林间,同学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将肥料浅埋在果树下。“这叫‘坐月肥’,一般是刚刚收过果实后施肥,给这些树补一补。”吕英指导如何施肥,一边讲解,因为秋季土壤温度较高,猕猴桃采果后根系生长旺盛,大气温度也适宜,正值三次生长高峰阶段,土壤中微生物活动频繁,叶片光合作用较强,对肥料的吸收和有机养分的合成、转化与储备都十分有利。

“这些肥料,还有我们扬州市职业大学师生们的功劳呢!”吕英告诉记者,由于基地的土壤粘度重导致的透气性差,容易引起猕猴桃溃疡病。为了科学解决这一病症,扬州市设施蔬菜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工作室和扬州市职业大学“渣耕沃土”师生团队,开展了抗病诱导剂和生防菌复配对猕猴桃溃疡病田间防效及果实品质的试验研究,并根据猕猴桃的生长需求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养分配比,研发出三种绿色菌渣有机肥,实现猕猴桃产前、产中、产后专肥专用。

“前期的试验证明,我们的方法有效抑制了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并且发现施用菌渣有机肥后的猕猴桃总糖含量更高,品质和产量都有所提升。”扬州市职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王奎萍告诉记者,除此之外,扬州市农业名师工作室和江苏省科技副总、扬州市职业大学刘兵老师正在共同攻关,进行猕猴桃溃疡病防效测试。实验得出植物诱抗剂氨基寡糖素和结合生物防治白网链霉菌为核心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高效防控技术方案,可有效解决化学防治和抗生素残留和病原菌抗药性问题,具有非常优异的防治应用前景。

“今天摘了果子流了汗,虽然刚摘下来的猕猴桃还是硬的不能吃,但我们已经很期待味道了。看着这些猕猴桃们从选种培育再到开花结果,我们感受着农业人的不容易。让我们感到更开心的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多的农业工作者们开始重视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也让我们更有奋斗的热情。”扬州市职业大学21级园艺技术专业同学王瑞表示。

说话间,杨氏猕猴桃的“土专家”蒋孝琴正提着篮子从同学们身边走过,篮子里面是几根猕猴桃枝条。

“她是来做嫁接了吗?”眼尖的王瑞喊道。同学和老师们马上又来到了果树下。“因为扬州的土壤很粘,不适合猕猴桃生长,所以我们选用的是当地的水杨桃作为砧木嫁接。在嫁接的时候要找这段时间干燥少雨的好天气,嫁接的垭口注意不要朝北,很快就可以完成嫁接,收获到好吃的猕猴桃啦!”蒋孝琴一边动手嫁接,一边不停地讲解们。围在周边的师生们正在认真记录,跃跃欲试。

今后,会有更多来自江苏的猕猴桃走向世界。吕英向记者透露:“目前,杨氏猕猴桃的新品种已经向国内外发展市场。金红1号和金红50号也在五大洲十几个国家申请了专利进行品种检验,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巴西等多个国家已经开始授权种植。其中,也有着我们这些农学学子们的功劳,希望他们以后能够和我们一起研发出更多的新品种。”

策划:张琳

本期文字:叶真

本期视频:蔡亮 实习生 陈兴民

海报制作:戴玮烨

标签:猕猴桃;扬州市;职业大学

责任编辑:王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