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周容璇 通讯员宁发轩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京口在镇江,瓜洲属扬州,而钟山意指南京,“一水”串联起的宁镇扬“三兄弟”,资源流动最密集,同城化优势最突出。如何把“一群城市”变成“一个城市群”,用更加紧密的“一手牵”澎湃出更强劲的经济活力?
省发展改革委近日正式印发《宁镇扬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建立宁镇扬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提升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水平,切实当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先行军”。
《行动计划》从加快科技协同创新、强化区域产业协作、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强化生态共保联治、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与合作、推进民生共建共享、加强毗邻地区合作、形成一体化发展整体合力等八个方面,系统提出31项具体举措,包括加快打造协同创新载体平台、联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放大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政策效应等。
交通结成“网”,缩短“城间距”
新年第一天,宁扬长江大桥(龙潭过江通道)正式通车。南岸与南京市、镇江句容市紧密相连,北岸连接扬州仪征市。过去,从南岸的龙潭到北岸的扬州仪征要绕行栖霞山大桥,需要50分钟左右,现在宁扬长江大桥建成后将路线拉直,仅需6分钟就能到达仪征。不仅如此,扬州仪征的货物运输至南京龙潭港,将从过去的60分钟缩短到20分钟,从扬州市区到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路程缩短到1小时左右,三地人民的生活出行更加便利。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吴春霞 摄
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起步较早,2014年即正式发布了《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规划实施、交通先行,除宁扬长江大桥外,还有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正在或者已经从规划蓝图变成现实,如: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宁句城际去年客流超过1700万乘次;仙新路过江通道主线桥贯通、宁扬城际、312国道等一批交通项目有序实施;禄口国际机场辐射效应增强;宁镇扬组合港协同效能加快释放,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加快建设。
《行动计划》在加强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又明确提出了加密过江通道、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公路网络、加快建设干线航道网络、协同打造现代化机场群、优化完善区域物流枢纽等6项任务举措。
目前,南京正把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开工建设南京北站枢纽,稳步推进禄口机场三期、扬镇宁马铁路、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等项目,提升宁镇扬区域整体枢纽门户功能。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强化三市港口联动,提高公铁水联运效率,服务支撑“水运江苏”高质量建设。
产业链成“圈”,打造“强磁场”
“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句容,产品研发在南京。”位于句容经济开发区的江苏和远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生产电力智能终端产品,南京公司目前有200多名员工,重心在软件研发、产品迭代上。
《行动计划》在加快科技协同创新方面,提出了加快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打造协同创新载体平台、强化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共同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等4项任务举措。在强化区域产业协作方面,三地将联合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协同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统筹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联手打造“数字宁镇扬”。在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与合作方面,将放大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政策效应、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数据信息开放共享、建立区域金融一体化服务机制。
记者了解到,2022年,南京已会同镇江、扬州共同编制宁镇扬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成立产业链联盟,强化智能电网、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链融合协同。推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与扬州大学共建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一批南京高校在镇江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南京联合镇江、扬州两市企业共建国家级膜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以体系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建共享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共同打造“数字宁镇扬”,统筹布局算力平台、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江苏国际数据港建设,以信息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此外,南京还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空天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下游互相配套、错位发展,联合申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未来,南京将继续发挥江北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合力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口岸开放平台协同联动,打造宁镇扬开放发展“强磁场”。探索宁镇扬创新产品与应用场景互推互认,联合发布应用场景清单及创新产品目录。
三地变“同城”,共叙“一江情”
“无论从医疗到教育,再到公积金互认互贷,都让我感觉生活在镇江也能轻松办成‘南京事’!”家住句容宝华的顾先生谈及自己的跨城生活,深有感触,他明显感觉到近年来双城之间的界限在逐渐模糊。
《行动计划》在推进民生共建共享方面,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同城待遇、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共享、提升康养服务合作水平、深化教育协作发展、促进劳动力和人才自由流动等5项任务举措。
同城化“路线图”已然清晰,“中心城市”当作表率。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正在持续加强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共享和资源共用,镇江、扬州市民来宁就医实现网上预约挂号;联合成立职业教育名师名校长联盟,支持在宁高校与镇江、扬州深化校地合作;推动200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联合开展宁镇扬“3+3”文旅合作,共同举办足球、龙舟、马拉松等体育赛事,携手共塑区域文旅品牌。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环境共保机制,共建区域大气环境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协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入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制定实施《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共同开展长江流域禁捕和禁采执法巡查,联合实施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建立联合河湖长制,协同推进跨界河道治理。
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仙林—宝华、龙潭—下蜀、湖熟—郭庄等跨界一体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实施户籍、医疗等同城化集成制度改革,引导六合—仪征跨界片区通过生态共治、设施共享、产业共建等方式提升跨界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事项的合作,携手打造一体化发展“样板区”。
未来,三地将继续深化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合作,积极推进异地就医免备案结算等试点,推动社会保障加快“一体化”协同发展,促进人才和劳动力双向流动,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和多污染物协同管理,助力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