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春节将至,一只名为“龙宝”的蓝印花布玩偶悄然出现在微信朋友圈,或摆放在床头,或放置在桌案上。
龙宝身长不过15厘米,顶着一颗圆圆的大脑袋,头上两只龙角竖立,大眼睛圆瞪,露出4颗犬齿,颇有“谁敢惹我”的气势,却因身形过于“萌萌哒”,透着一股孩子的稚气,显得憨态可掬,别有一种“丑萌”的特色。
“为了庆贺龙年春节,我们特别设计了‘龙宝’,一改龙威严、稳重的形象,更适应现代年轻人的审美需求。”南通曹裕兴染坊第五代传人、南通蓝印花布市级非遗传承人江荣介绍,早在2023年8月,“曹裕兴”就启动了“龙宝”形象的创作,几经易稿,11月最终确定了“龙宝”的形象、制作工艺及最终呈现的效果。
“龙宝由7种色阶的蓝印花布缝制而成,通过蓝白的深浅变化对比,构建出立体形象。”江荣拿起一只“龙宝”,细细解说,“龙宝工艺制作融合了包括蓝印花布、刺绣、拼布等传统手工工艺,每一只都是手工精心缝制而成。”
蓝印花布是一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印染工艺产品,历经织布、刻版、刮浆、染色、刮白、固色、晾晒七道工艺,在一块块光秃秃的棉布上印染上一道道蓝白相间的自然纹路,呈现出图形各异、朴素和谐的“蓝白之美”。包括蓝印花布在内,非遗项目发展的核心都在于传承和创新。
2月4日,位于二甲镇的曹裕兴工坊内,一名制作师傅正在一口特大染池里手工染制蓝印花布。这样的染池,工坊内共有两口。“蓝印花布要染得好,主要是靠这个染缸,我们每天都要养缸,保证它处于能够染色的最佳状态。”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载体,只有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才能持续延伸生命力。为了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近年来,“曹裕兴”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在生产工艺上进行创新,采用双面和多色工艺,从深蓝到白可以印染出20多种不同的蓝色;除传统棉布外,面料还使用了棉麻、亚麻、真丝等材质,让传统花布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将带有传统寓意的图案重新解构,设计带有企业独立版权的图案,赋予其时代感及更加丰富的寓意;制作文创产品,将独特地理文化与蓝印元素结合,赋予蓝印文创品新活力。
“在敲定‘龙宝’的最终形象前,我们也尝试制作了另外3种龙造型,作为文创产品而言,这3种造型缺乏了创意和创新。我们希望这次打造的蓝印花布文创更能抓人眼球、引人注目。”江荣说,值得庆幸的是,目前“龙宝”的形象深入人心。“在今年1月9日召开的江苏地理标志民俗文化专场活动上,‘龙宝’一经推出,就收获了超百件的订单量,目前第一批预订的100件已陆续发货。”
除了“龙宝”,今年,“曹裕兴”还陆续推出“龙腾四海”“鱼跃龙门”蓝印花布台巾、桌布等围绕“龙”主题而制作的产品,庆贺龙年大吉,颠覆大众对蓝印花布的传统理解,让蓝印花布以有效活态传承。
市民施女士收到了“龙宝”,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晒出了照片:“没想到现在蓝印花布已经能‘玩’出新花样了,‘龙宝’真是长在了我的心巴上,正巧我属龙,可不得把它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