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地方立法需要听到基层百姓的声音。4月19日,江苏省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发出全市首张“立法建议采纳证书”,以感谢基层百姓对扬州地方立法工作的支持。
△扬州市民杨文祥和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陈军(从左到右)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谢谢!”收到这张001号“立法建议采纳证书”的热心市民叫杨文祥,去年,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制定《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时,他主动找到法工委,提出将“隋炀帝墓”纳入条例中“大运河文化遗产”范围的建议,被起草组采纳,最终写进了条例中。
杨文祥说:“隋炀帝与大运河关系非常密切,应该写到立法条款当中去,这实际上也是尊重历史、尊重史实。意见被采纳,我感觉到很荣幸,作为其他职能部门来讲,也是在坚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
今年6月22日,《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正式施行。扬州市人大法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条例》的制定出台离不开人民群众集体智慧,为鼓励全民参与立法,他们将把颁发“立法建议采纳证书”这项工作实现常态化。
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陈军表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是地方立法领域的一个生动实践。他希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立法,为立法献计献策,只有全民参与立法工作,才真正做到体现全民的意志和共同的利益。
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还大力推动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为法规条例的制定集民意、汇民智。
4月19日,在扬州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广陵区汶河街道,首期“梧桐论法”活动热闹非凡。文化学者、社区干部、居民群众等40多人济济一堂,畅谈地方立法。活动还向去年提出立法建议被采纳的居民代表颁发了“金点子”证书。
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旌忠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张雪松说,法治社会需要基层民众的参与,实现法为民所立,彰显社区居民法治意识的提升。
扬州市广陵区人大汶河街道工委主任王桂金表示,她们很珍惜自己的话语权,比如《扬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扬州市城市书房条例》,其中都有她们的建议,感到特别自豪。
据了解,汶河街道成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已有126条“金点子”被立法机关采纳,全民参与立法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今年,扬州市人大又在全市新增基层立法联系点11个,总数达23家。这些联系点将立足自身特点,各有侧重地提出立法建议,积极发挥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直通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