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张玲)位于鼓楼区的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如今,南京安居集团携手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按照“修旧如故、与古为新”的原则,悉心将颐和路街区打造成历史建筑再利用和城市更新实践的新地标。
修旧如故激发街区内生动力
冬日暖阳下,漫步在颐和路街区,法桐摇曳、树影斑驳,无论是铁艺露台,还是复古路灯,又或是红墙灰瓦的洋房别墅,都能让你真切感受到南京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目前共分13个片区,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国家住建部、文物局于2015年4月首批公布的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这里保留着285处各有特色的院落建筑,其中有225幢是重要历史建筑。这里印刻着历史的变迁,也是南京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物馆”,在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宁海路52—2号恢复了原有的铁艺露台和红砖外墙;宁海路46号对结构和空间进行“微改造”,仍保留大量清水砖外立面……在颐和路11片区,处处蕴含着“修旧如故”的韵味。
“我们为颐和路量身定做了‘保护+文化+商业’的开发运营模式,既强化保护理念,也注重做好历史空间的活化利用,激发颐和路街区的内生动力,深度打造集人文历史体验、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和跨界融合新消费地标为一体的新型历史文化街区。”安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了解,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整体再生设计由同济大学常青院士团队牵头实施,建筑处置主要遵循“留、改、拆、加”等方式,着力将城市更新与彰显文化特色有机融为一体。
打开院门 百年建筑露出“真容”
“以前‘打卡’颐和路,放眼都是围墙,很难看到老建筑的真容。这次来发现深宅大院都对外开放了,真是又惊又喜。”从重庆来南京出差的李真真告诉记者,她上一次来南京是5年前,跟这次一样,首站便到了颐和路。本以为跟5年前一样,所有的老建筑只能“远观”,没想到如今都已打开院门“广纳客”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颐和路街区的建筑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随着第11片区正式对外开放,片区内的6栋各具风格的百年老建筑得以露出“真容”。第11片区位于宁海路边,项目以“保护”和“织补”相结合,对老建筑进行修缮,对新空间进行再造,形成了街巷、院落、建筑本体、花园的开放空间。据了解,11片区将与12片区和13片区连成一体。如今的颐和路,街区内部院落相互连通,将独立封闭的历史建筑转化为串联开放的院落,让游客有了驻足拍照、休闲小憩的空间,尽显南京古都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化利用 街区场景迭代升级
开放不只在于打开院门,更在于活化利用。
如今的颐和路片区已从老旧院落群,蝶变为“历史有根、文化有脉、经营有道、品牌有名”的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莫干路2号院落引入国际婚纱品牌的江苏首店,兼具国际风范和文化韵味的消费环境“盘活”了老宅;街区的新业态书坊集合了艺术展和精品图书,让游客从中读懂历史、人文、自然的语言……正如央视《新闻直播间》的报道:街区11片区的成功打造,既运用了地区原有的特征文化符号,同时又引入适配的国际高端及属地特色品牌,赋予了街区全新的功能和空间秩序,塑造了历史与传承、古典与现代、商业与文化相得益彰的一方新天地。
据统计,截至目前,颐和路11片区已入驻国际高端品牌占比达32%,首进江苏品牌占比达67%。开街以来,已举办影像展、艺术展、音乐会、主题活动等30余场活动,游客总人数超百万。
修旧如故、与古为新。颐和路街区只是安居集团坚持“致力城市发展、筑就美好生活”企业文化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未来,安居集团将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助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贡献“安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