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连云港:非遗割绣技艺 刀锋上的诗意传承
来源:连网   2024-07-26 14:53:00

(记者 张灿 通讯员 崔家欣 钱凡雪)割绣,一种流传于苏北、鲁南的传统布饰技艺,作品绣制完成后从中间割开一分为二,便可得到一对花样相同、方向相反的绣品。割绣技艺制作的物件色彩艳丽、结实耐用。李秋红,一位温婉而坚忍的连云港非遗传承人,正用她的双手传承发扬着这项技艺。

踏入李秋红的工作室,一股淡雅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鞋垫、香包等各式各样的割绣作品。它们图案繁复而不失和谐,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每一件作品都像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故事。下午三点,李秋红正坐在工作台前,手持锋利的刀片,小心翼翼地分割绣品,她的眼神专注而深邃,整个世界仿佛都静止在了这一刻。

耳濡目染

与割绣结下情缘

李秋红出生于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云街道,曾经这里家家户户都有做割绣的习惯。“我们那个时候有送自己亲手做的割绣鞋垫作为定情信物的传统。”李秋红说。

李秋红的妈妈心灵手巧,非常擅长做割绣。“当时我还小,以学习为重,没有那么多时间做割绣,只会在妈妈身边打打下手。久而久之,也自然对割绣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李秋红说。

对李秋红从事割绣行业影响最大的人是她的婆婆,正是这位勤劳聪慧的长辈将她带入了割绣的多彩世界。“我的婆婆在下岗之后,挎着竹篮子在陇海商城卖起了割绣花样,那个时候婆婆卖的花样样式丰富,十分受欢迎。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婆婆打算自己开一家店。”李秋红说。

于是,2000年陇海商城里一家名叫陇海鞋垫的店铺开业了。店铺里既有种类繁多的花样,也售卖由白坯鞋垫和纱网制成的割绣半成品。“店铺的生意特别红火,一个月光是鞋垫半成品就能卖一千多双。”李秋红说。

“婆婆一直非常支持我,她曾经和我说过,不管我有没有闯出自己的事业,她的这个店都会留给我。”李秋红说。在不断尝试新工作的同时,李秋红始终不忘做割绣,买布料、缝线、画花样……做割绣成为她工作之余的另一份事业。

最终李秋红还是选择了继承婆婆的店,开始制作和教授割绣制作技艺。她说:“经历过那么多后,我发现静下心来做割绣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专心致志投入在作品上,让割绣作品诠释自己的想法,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我也算是回归了本心。”

钻研技艺

坚守换来成就

2016年,李秋红全面投入到割绣事业中。在接手婆婆的店铺前,他们经历了两次店铺搬迁。

为了让客户顺利找到新店,搬店前,李秋红和她的家人们会告知近期每一个前来店铺的顾客新店的位置,也会打电话给所有留下联系方式的老顾客,但一些老人由于没有手机还是失去了联系。

“前几天有一位老顾客突然找了过来,她是一位80多岁的奶奶。之前由于没有留电话,不知道我们的新地址,她就到原来的店址找人打听,终于重新找到我们店,找到店后就非要给我们帮忙。”说着李秋红将自己当天拍摄的视频展示出来。视频中,满头白发的奶奶戴着老花眼镜,全神贯注进行纳绣,穿针引线的手法依然利索。

为了学好割绣,李秋红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从最基本的针法学习到复杂的图案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传统割绣制作过程复杂且费时,布料的选择也极为讲究。过去人们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最终选择用四种布来制作割绣鞋垫——水洗棉、帆布、卡其布、纱布,用糨糊把布料一层一层糊起来阴干,经过这些步骤才算制作成割绣的半成品。

之后人们在半成品上按照花样绣出图案,针脚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太密的针脚会让割开的绒挤在一块感觉不够软,太疏的针脚做出的绣面又不够美观。”李秋红说。纳绣的过程十分需要耐心,细细的绣针需要穿过厚实鞋垫和多层纱网达到另一面,这样的动作需要重复成百上千遍才能够完成一双鞋垫。

花费时间进行纳绣,之后用刀沿褙子中缝割开,厚实的褙子一分为二,绣线变为短绒,两个图案轴对称的鞋垫便诞生了。做出来的鞋垫一面有绒,一面布满纳绣花纹,不仅结实耐用,而且十分舒适保暖。

在多年制作割绣作品的过程中,李秋红始终虚心学习,吸纳新的技巧和方法,让割绣作品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我会不断改进割绣图案的效果。比如鞋垫中常出现的花朵图案,之前传统的习惯是拿黑色的线来描边,但是现在已经不太符合我们的审美。我就会采用由浅入深、多层过渡的方式填充花瓣颜色,花瓣外层采用最浅的颜色进行描边,这样既界限分明也能够凸显出花瓣本身的特点。”李秋红说。

如今,李秋红已成为连云港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多次在展览中获奖。她还经常带着她的作品参加区民俗节、非遗集市等活动,以展示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割绣。

不断创新

寻找发展之路

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变化,李秋红深知割绣技艺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李秋红的店里割绣作品种类繁多,花样紧跟时代,做的也多是实用性较强的拖鞋、鞋垫、香包等。她一直有一个理念,“非遗源于生活,最终也要回归到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刚开始李秋红也只是遵从传统做鞋垫,但如今大量鞋子不需要额外垫鞋垫。没有那么多人买鞋垫了,该如何制造新的需求?李秋红便想到了做拖鞋。她将制作好的拖鞋放在橱窗里展示,吸引了不少顾客。

割绣不仅仅是一项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责任的担当。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割绣,李秋红积极推广割绣技艺,她参与组建了妇女微家,通过这个平台吸引了许多本身已经掌握割绣技艺和想要学习割绣技艺的女性。

“在二十年的学习和练习中,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传授给别人。我计划之后建立一个工作室,里面包含展示区、工作区,还有教学区,教学区开展培训。学员无论是因为爱好前来学习还是学成后开始制作销售,都是对割绣技艺的传承。”李秋红说。

“近几年我能够明显感觉到非遗项目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这让我们非遗人有信心,也更有热情。”李秋红说。她还开通了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布割绣技艺的相关视频,通过社交媒体渠道,她的割绣技艺打破地域限制,被更多人看见。

在李秋红的世界里,割绣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她用自己的双手释放出割绣的美丽与魅力,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她的奋斗过程,是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匠人精神的致敬。

标签:割绣;鞋垫;技艺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Unx32uKDimK22BaQWft4bqe.jpg
9月5日,巴黎残奥会女子铅球F64级决赛开赛,江苏运动员姚娟以12米53的成绩夺得冠军。
微信截图_20240905094125.png
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之际,2024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将于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启幕。
微信截图_20240905093537.png
至此,江苏运动员在本届残奥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已达8枚。
65846_9d2b6540-017b-49d4-bad9-b317f3bd664f.jpg.jpg
9月2日至3日,由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成员及飞虎队老兵后人组成的美国飞虎队代表团一行在南京参观交流,备受关注。
微信截图_20240905092558.png
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日前公布,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内蒙古乌海市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