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小长假接近尾声,今年中秋、国庆假期,累计有近20万观众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中国内来自浙江、山东、江苏观众人数位列前三,外国观众累计730人,分别来自韩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加纳、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观众们在纪念馆留下了一幅幅生动画面。
双节期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纪念馆参观。有的孩子个头还没有展柜高,却踮着脚看得很仔细。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厅内,每天都能看到家长们把历史讲给年幼的孩子听。
9月29日,双节第一天,来自浙江宁波的5个大人带着4个孩子来到纪念馆参观。他们穿着统一的白色T恤,胸前印有“铭记历史 12·13”字样,背后印有“勿忘国耻 南京大屠杀”字样。为了此次参观,他们9月初就开始筹划,其中一位妈妈特地设计了统一的T恤,因不是专业出身,前后修改了十几遍样稿。她说,孩子们逐渐长大,只有让他们记住历史,才能吸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10月3日,王耀庭的曾外孙女赵晓年一家从天津来到南京。父母叮嘱她一定要来纪念馆看看曾外祖父。他们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中国同胞守望相助版块驻足良久,并与曾外祖父合影。
第二排左六为魏特琳,第三排右五为王耀庭
王耀庭是美籍人士明妮·魏特琳的中文老师。在南京大屠杀那些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他和魏特琳等人坚守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难民收容所,先后保护了1万多妇女和儿童。在魏特琳近60万字的日记中,王耀庭出现的次数接近一百次。魏特琳时常称他为“Big Wang”(大王),并称他是“中国最好的老师”。
赵晓年感慨地说:“曾外祖父当年保护同胞的义举,令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他要求后人为人善良,一定要好好学习,要有工作能力。这一点深深刻在我们脑海里,影响了我们几代人。”
许多观众还留下滚烫的留言。来自湖北武汉的观众孙女士在“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尾厅电子留言簿前思考了近10分钟写留言。她写道:“日本暴行我中华后辈当永世不忘。日本还未道歉,幸存者在消失,请铭记历史。”她在尾厅和平墙上看到一句话“安亡魂,求和平。”她特地用手机拍下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性格是温和的,但精神是坚韧的!我们的子子孙孙不允许这样的惨剧再次发生!”
印度姑娘Sudeepti Mundirinti和毛里求斯小伙Gandhish Irvidhesh Singh都是南京医科大学的留学生,在南京已学习生活5年。Sudeepti Mundirinti从中国同学那里第一次了解南京大屠杀历史时,感到很震惊。10月5日,他们第二次来到纪念馆参观,对这段历史细节有了更深刻地了解。他们感慨道:”Why fight at all?”(为什么要有战争?)
巴基斯坦小伙Sabieh在参观后这样写道:“It serves as a symbol of the need to acknowledge fast atrocities,promote peace and prevent such horrors from happening again. Peace for all.”(纪念馆是人们必须承认发生过暴行的象征,它能提醒人们和平的重要性并防止再次发生暴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