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在交流体验中“发现江苏” 外籍友人走进南通“一起触动非遗的脉动”
来源:交汇点新闻   2024-05-28 10:58:00

交汇点讯 5月17日-18日,由省政府新闻办、省外办主办的2024“发现江苏•一起触摸非遗的脉动”首场活动在南通海安举行。

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的20名在苏外籍友人先后走进鑫缘茧丝绸集团、海安青墩遗址博物馆、海安城市规划展览馆、海安非遗馆、532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等地,领略江海风韵的独特魅力,体验特色非遗的匠心传承,感受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

南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淮文化与吴越文化在此交织融合,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惟妙惟肖的非遗糖画,葫芦烙画上升起的缕缕青烟,欢快喜庆的海安花鼓……外籍友人与江苏非遗不期而遇,来自委内瑞拉的罗纳德是一位视觉艺术家和平面设计师,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他目前定居南通,他说:“江苏秀丽丰饶,无论是美食文化,还是精湛的手工艺品,都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实地探访,去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而非遗则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途径之一。”来自刚果(布)的Odzala Galitch在海安泛书房非遗工坊看到海安花鼓的第一眼,就想到了家乡的非洲鼓,忍不住现场敲击起来。参观体验了多种非遗文化后,他感慨道:“这些工艺流传至今非常难得,一定要把非遗传承好,这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促进中外交流的有效载体。”

走进鑫缘茧丝绸集团展厅,包罗万象的展品让来自伊朗的Ehsan Javanmardi爱不释手,“中国的丝绸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它从古代就见证着中伊交往,但今天我还是大开眼界,除了传统的纺织品,原来这条产业链上还有食品、护肤品、医疗器械等这么多的衍生产品。”Ehsan在中国生活了6年,他称赞中国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国家,“利用科技手段,让传统的事物有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这就是创新。”

传统文化让人沉醉,现代发展令人惊叹,在海安城市规划展览馆,酷炫的多媒体展示让来自英国的Jacqeline Drake直呼“FANTASTIC”,她认为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既有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又阔步迈向未来,这种积极的氛围令人倍受鼓舞,希望英国的青年也能来看看,体会这种蓬勃的脉动。”

外籍友人就如一粒粒民间友好的种子,也是一座座民心相通的桥梁,他们的独特视角也是世界了解中国、认识江苏的一扇扇窗口。此次非遗之旅对于美籍华人张硕来说,也是一次文化寻根之旅。从小在美国生活,张硕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非常有限,回国工作的十多年里,他不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在非遗工坊、非遗馆、博物馆等地,他也多次与非遗传人及讲解员互动,详细了解相关历史文化背景。“我领略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感受到它生动鲜活的现在,东西方文化在我身上融合碰撞,让我对中国有独特的理解和呈现,我经常与国外的朋友和师生分享我在的生活和收获,邀请他们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增进相互了解。”

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为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外籍嘉宾与南通大学客座教授刘万春在泛书房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跨文化对话,来自亚美尼亚的Margaryan Arevik分享此行体会,表达对南通海安魅力的称赞与不舍,她说:“现在我们国家学习中文的人越来越多,我的专业正是汉语国际教育,未来我要通过文化去教语言,通过语言去教文化。”

“发现江苏”是江苏省着力打造的采风采访体验活动品牌,自2012年启动后,已经举办了50余场活动,邀请了千余名各行各业旅苏外籍人士一起发现江苏的美丽、魅力。今年,活动以“一起触摸非遗的脉动”为主题,除了江苏南通,活动还将围绕非遗主题,相继走进宿迁、泰州、连云港和常州,邀请更多在苏外籍友人探寻历史变迁,感受文化底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朱娜

标签:南通;江苏;脉动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e5af7f27-3353-42bb-ab31-5d33d7ebcebb.jpg.jpg
扬州“护线爱鸟”示范经验多次亮相国际舞台,赢得海外国家关注。
d498d86b-1a99-4360-b88b-028799ac470d.jpg
这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OXnqJecTd4xC4nxTCW2AEHl2_副本.jpg
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5大行动、1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和24项具体举措。
微信截图_20241216164725.png
随着欧美年终购物季的到来,南京跨境电商出口持续升温。
微信截图_20241213111118.png
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鼓楼医院工作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周纪穆则担任他的助手,两人携手救助难民。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