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
来源:江苏国际在线   2021-03-03 16:37:00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深入宣传贯彻2021年省委一号文件,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启动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张明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大威,省政府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卓炜,请他们向大家介绍省委一号文件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我是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钱钢。

首先,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时云介绍省委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

杨时云(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非常欢迎各媒体的朋友们来参加发布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今天的新华日报已全文刊发。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文件有关情况。

一、起草背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年。当前,江苏“三农”工作处于新的历史方位,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也面临着新形势新要求。在起草文件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重大战略指引和根本行动遵循,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谋划推动“三农”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突出把握了三个方面背景:

(一)在“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新的重大使命中,体现“三农”担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亲临江苏视察,赋予我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任务。回顾江苏这些年的“三农”发展历程,每到重要节点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都对江苏“三农”工作作出明确指示,为我们把舵定向,寄予殷切期望,注入强劲动力。在习近平总书领航掌舵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江苏“三农”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带来历史性变化。粮食总产连续多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将8000多万江苏人民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0%、高标准农田比重65%、农业机械化水平88%,稳居全国前列。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万元,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收入都达到6000元以上。进入新阶段,要肩负起新的重大使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真抓实干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二)在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三农”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也是顺应国内发展阶段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实现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题中之义,也是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指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我省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循环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繁荣发展乡村产业。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乡村更有吸引力。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打通资源要素循环瓶颈等,充分发挥农业多重功能、开发乡村多重价值,挖掘农村这个消费潜力,利用好农村广阔回旋空间,为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谱写“三农”篇章。“十四五”时期,是趁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习近平总书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我省城乡发展相对比较协调,但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仍是突出短板。当前,全省城镇化率达72%,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9:1,已进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乡村融合发展的窗口期。顺应“四化同步”规律,迫切需要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形成江苏特色,率先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谱写“鱼米之乡”新篇章。

二、主要特点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突出提高水平、提升标准、健全机制,充分体现“三农”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地位,着眼江苏“三农”在全国的定位。主要特点可以概况为“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全面贯彻中央的要求。习近平总书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特别指出要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并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着重强调了7件事情。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两个决不能”“两个开好局起好步”“一个全面加强”等要求。我们深刻领会,结合江苏实际作了全面贯彻落实,把中央的部署要求在江苏具体化。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我们明确要求,粮食面积和产量稳中有升,确保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突出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提出研究制定支持种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打好种业翻身仗,坚决落实“六个严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令,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精准性、科学性;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等薄弱环节,推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监测发布乡风文明测评指数,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提振农民群众精气神;强化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农业农村发展任务落地落实。

二是坚持充分彰显江苏的特色。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对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作出安排。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动员全省上下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深入分析江苏“三农”的基础和特点,总结近年来江苏的特色工作和抓手,进一步总结提升,作为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举措,努力让农民和市民不再有明显身份界限、让城乡生活品质不再有明显落差。我们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强调,将农房改善作为现阶段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关键抓手;因地制宜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提升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专门对推进农业从业人员职业化、加快形成“新农人”群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作了部署,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提出深化“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设,引导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要求丰富完善“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依法有序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加快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体系。

三是坚持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带好头、领好向”和“走在前列”是江苏“三农”发展肩负的使命责任。我们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既注重争做示范、率先探索,又遵循发展规律、循序渐进。不仅要求在速度进度上率先、质量水平上领先,还要求勇于破解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比如,在现代农业建设上,明确关键指标实现更高水平、继续走在前列;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明确加快城乡互联互通、实现长效管护;在基本公共服务上,明确在城乡居民民生保障制度基本接轨的基础上,提高保障水平、提升服务标准化水平。围绕缩小城乡差距,明确提出实施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行动,并作出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的部署。此外,还对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作出部署,提出要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并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

四是坚持重抓落实的鲜明导向。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我们注重可操作性、突出目标导向,不仅提出了工作要求,还明确了工作载体和抓手,不仅立足当前,还着眼“十四五”发展,不仅提出了具体任务,还列出了量化指标,有关目标和内容与“十四五”规划建议和规划编制相衔接。文件中,共列出行动16项,有关工程15项,有关制度12项,具体指标60项。

三、重点内容

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共分为五个部分33条,重点内容可以概况为“守牢一个底线,启动两个行动,突出三个强化”。

(一)坚决守牢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们积极主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手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一手抓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大疫大汛之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745.8亿斤,习近平总书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给予了充分肯定。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今年,国家再次下达了粮食约束性考核指标,并将粮食面积和产量都纳入考核。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江苏今年的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8120万亩以上、总产量745亿斤以上。文件明确,提升粮食等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切实扛起政治责任。要稳定粮食生产,落实“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增效益”等措施,确保粮食面积、产量不能掉下来,供给、市场不能出问题。要扭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实施一批种业创新工程项目,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进千亿元级现代种业产业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区域化、全方位推进。要统筹抓好生猪产能恢复和“菜篮子”产品生产,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压紧压实“菜篮子”市县长负责制,巩固生猪产能恢复成果,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保障市场供给充足。

(二)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习近平总书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刮风搞运动。“十四五”期间,乡村建设将全面提速。文件强调,要做到先规划后建设,尊重城乡发展演变规律,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面子里子一起做。要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坚持农房改善到哪里、产业配套完善到哪里,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配套建设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要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立足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进一步优化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分类推进。要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聚焦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进行系统谋划、综合治理。要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启动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农村水电气网、农村物流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提升教育、卫生、就业、养老等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保障向农村倾斜。

(三)全面启动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是我省巩固脱贫致富奔小康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文件提出,加快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巩固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抓好政策稳定和优化调整,继续将“6+2”重点片区、12个重点县(区)作为重点地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帮促牵头和相关单位基本不变,保持政策总体稳定并分类优化调整。抓好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帮促,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完善基础数据库,健全多部门联动的快速发现和响应的常态化帮促机制。抓好经济薄弱村发展,通过加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活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继续派驻帮促工作队、选派第一书等政策举措,继续加大帮促力度。

(四)突出强化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质量和效益,是现代农业的鲜明标志。我省人均耕地少、劳均耕种面积小的省情,决定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效益。文件提出,要提升现代农业科技装备支撑能力,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把农机装备自主研制摆上突出重要位置,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装备应用推广。要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强化养殖污染治理,加强废旧农膜和化肥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等。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推动集群集聚发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乡村旅游、手工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品牌强农营销富民工程,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要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加大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力度,开展农民合作社“双建双创”行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四小”农户保护等。

(五)突出强化农村改革创新添活力。改革是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经验。近年来,我们承担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一批国家级改革试点,实施了土地确权登颁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7个整省试点,有效激发了农村活力。新形势下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文件要求,更加注重农村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持续深化,最大限度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和动能。要切实提升农村改革集成运用水平,巩固改革成效。要深入推进“万企联万村 共走振兴路”行动,完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推动多渠道增加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县域城乡空间布局,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

(六)突出强化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文件围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我省实施办法,提出了一些更具体的要求。在强化五级书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方面,要求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乡村振兴轮训,建立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在健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方面,指出要围绕“五大振兴”目标任务,设立由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领导的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涉农工作进展情况,出台重要涉农政策要征求领导小组意见并备案;党委农办每年分解落实“三农”工作重点任务,定期调度工作进展。在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方面,对落实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完善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针对加强用地保障,债券、信贷、基金、保险等金融支持,出台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在充分发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作用方面,对逐级报告制度、实绩考核、督查等提出具体要求,还明确提出要组织实施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去年,我省开展了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省委一号文件督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信落实好这些具体的要求,必将有力推动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我就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谢谢杨厅长的介绍。

下面请记者朋友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请举手示意。提问前先通报新闻机构名称和姓名,为了给更多记者提问机会,每人最多一次提问机会,谢谢合作。

人民网记者省委娄勤俭书在节后上班首日调研乡村振兴时,要求在城乡融合发展上先行探索、形成江苏特色。今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请问宁锡常接合片区现在建设情况怎么样?今年准备有哪些具体推进举措?

林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办等18家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将包括我省宁锡常接合片区在内的11个地区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是国家集中力量点上突破城乡二元体制障碍、牵引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宁锡常接合片区主要包括南京市溧水区和高淳区、宜兴市、溧阳市、常州市金坛区5个区(市),国土面积6361平方公里,重点开展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等5项试点任务。一年多来,我们始终对标对表国家部署要求,注重强化统筹落实,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提出接合片区实施方案和5个区市具体试验举措,今年2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近期省政府将正式印发实施,试验区建设将有正式的“施工图”。同时,我们同步协调指导5个区市先行开展试验探索,各地搭建了试验工作推进机制,围绕试验任务加快改革破题,涌现出溧阳天目湖水环境容量交易(由受益方度假酒店向养殖户补贴购买退渔产生的环境生态价值)、高淳全省首个县域GEP核算标准体系等一批亮点做法,部分案例在去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现场会上进行交流。总体来看,试验区建设开局良好,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有序深入推进。

对于试验区今年的工作,我们将立足省市县各级不同职责定位,充分调动各部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上下联动、务实创新,合力推进试验区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在省级层面,一是研究制定支持接合片区建设的赋能清单,进一步加强改革授权和政策支持;二是抓好跟踪督导和监测评估,及时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三是报请省政府适时择优设立一批省级试验区,推进形成多点联动、以少带多、次第落子的试验区建设格局。对于试验区5个区(市)层面,指导各地抓紧落实实施方案,将试验任务落实到事、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容错纠错等工作机制,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深入开展试验探索,力争取得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新华日报记者我省近来年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请问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和困难,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张明华(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一、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起步较晚,2007年太湖蓝藻水污染事件后,我省在太湖地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然后逐步在全省推开,历经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效,到2020年底,全省1.1万个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为74.6%(位居全国省份第二位),比2019年提升18个百分点。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项重点任务中,与垃圾处理、改厕相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依然是较为明显的短板。就全省而言,自然村覆盖率仅为31%,农户覆盖率为30%左右。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设资金需求大、筹措难。全省仍有近770万农户的生活污水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以户均2万元的建设成本计算,需要投入资金1500亿元左右。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到去年年底,苏南地区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而苏北地区行政村覆盖率仅为63%。三是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面广量大且分散,运行维护难,特别是早期建设的一些项目,主要是村建设、村运行,缺少专业运维队伍和经费保障,管网破损比较严重,运行不正常。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和难点。去年5月,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汇报,审议通过了《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对我省“十四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结合实际,提出了差别化的奋斗目标,到2025年,苏南等有条件地区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90%;苏中、苏北地区行政村治理覆盖率达到80%。同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指标任务纳入了全省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考核,并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予以重点推进。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今年我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抓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建设一批、改造一批治理项目,力争全省新增受益农户55万户,农户覆盖率提升到35%。二是抓已建设施“回头看”。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解决设施运行不正常或闲置问题,力争今年全省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率提升至75%。三是抓监管。以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重点,加强设施出水水质监测,督促各地加强设施运行管理。四是抓试点。在全省选择10个县(市、区),开展整县制农村生活污水社会化治理试点,培育多元化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场主体,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长效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我们注意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这项工作,《省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三年将其列为民生实事,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到2021年底,全面完成苏北地区三年3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请问,经过两年多努力,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省里今年将重点做好哪几方面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刘大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对苏北老区人民殷殷嘱托的重要举措,是实施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牛鼻子”工程。两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经过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苏北地区农村四类重点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20余万户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特别是一些“小、散、远”村庄农民住房显著改善;苏北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乡村风貌明显改善、乡村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建成了一大批承载乡愁忆、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型社区,其中45个已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促进了苏北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提振了苏北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密切了干群关系;同时加速了苏北地区城乡关系重构,探索了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路径,锻炼了乡村建设人才队伍,为苏北农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工作成效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据2020年5月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的调查显示,苏北五市改善农户的满意率达93.3%,下辖33个有农房改善任务的县(市、区)中17个满意率超过95%。中央农办、中央一号文件执行情况督查组、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审计署南京特派办等都对我省苏北农房改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省委书娄勤俭专题调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对下步苏北农房改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按照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会同省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各地进一步把准工作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切实把苏北农房改善这项民生实事做深做细做实。一是咬定目标任务,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督促各地对照三年改善30万户的总体目标任务,详细制定工作计划和资金平衡方案,将任务落实到项目上,确保按照时序进度要求稳步推进农房改善项目建设。二是坚守为民初心,严格负面清单管理。督促各地坚持把农房改善的初心本意贯穿工作始终,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放在首要位置。督促各地切实强化红线意识,严格负面清单管理,严守工作底线。加强农房改善全过程档案资料管理,确保农房改善程序规范、资料详实、数据可靠、工作动态可追踪。三是提升项目品质,塑造新时代乡村文化景观。指导市县在农房改善项目设计建造中进一步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新时期建筑方针,着力体现乡村文化特色、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留住乡愁忆。四是做实“后半篇”文章,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会同省有关部门指导各地结合“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进一步推动适宜产业与农房改善项目融合发展;加强就业培训,提升农民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指导地方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着力构建和谐社区。五是强化督查考核,不断总结提升。用足用好蹲点指导、第三方技术巡查、对口跟踪“三位一体”的指导机制和明察暗访等手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落实。组织各地认真梳理农房改善工作成效,探索乡村建设行动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农民日报记者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了全省粮食种植面积8120万亩、总产量745亿斤以上的目标任务。据了解,去年我省粮食总产量属于创历史的水平。我想请问一下,对我们江苏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经济大省来说,如何在高水平上实现粮食生产稳中有增的目标?有哪些硬核的举措?

杨时云(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谢谢您的提问。首先感谢您关注粮食安全,这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江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我们以占全国3.8%的耕地,生产占全国5.5%的粮食,养活占全国5.8%的人口,创造了人口密度最大省份粮食总量平衡、口粮自给、调出有余的不凡业绩。“十三五”以来,全省粮食总产一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前列。特别是去年,我们一手抓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一手抓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大疫大汛之年实现粮食面积8109万亩、总产745.8亿斤,创历史新高。在国家对省级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中,连续4年为优秀等次,2020年考核结果排名全国第1位。

习近平总书强调,粮食生产必须年年抓紧。今年,国家再次对各省下达粮食生产目标,给我省的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8120万亩、总产不低于上年。为确保完成任务,省政府专门下发了意见,昨天还召开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举措和政策措施。重点是“四个强化、四个确保”:

一是强化党政同责,确保任务落实。进一步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继续对设区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将粮食生产列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省市县共同担责、产区销区一起努力,形成省委省政府抓总、部门横向到边、省市县纵向到底的统筹推进、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目前,我们已经把粮食生产目标分解到各设区市,并督促各设区市将任务分解到县、到乡、到具体作物,确保每个县(市、区)播种面积只增不减。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确保面积稳定。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扶持粮食生产政策,继续强化省级扶持,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和导向性,调动农民和主产区“两个积极性”。加大种植水稻50亩以上主体补贴力度,按照每亩不低于100元标准给予补贴。对粮食生产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粮食面积增加1%以上的国家产粮大县,在国家产粮大县奖补之外,省级资金再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奖补。2020年度的26个县,已经奖补了1.33亿元。

三是强化服务指导,确保稳粮增效。我们不仅要多种粮,还要种好粮、种效益粮,让种粮农民有钱赚。积极引导各地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更大力度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行动,全面应用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建设400个以上示范片,推广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1600万亩以上。突出千亿元级优质稻麦产业培育,大力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经济,提升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水平。

四是强化要害攻关,确保产能提升。种子方面,正在研究加快推进种业创新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政策举措,近期还将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启动种源“卡脖子”攻关计划,全年新建10个省级以上种业创新中心,建设50家国家级、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耕地方面,坚持稳数量与提质量并重,严格落实“六个严禁”,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节水灌溉。采取“集中连片、规模建设、整体推进”和“先流转、后建设”的方式,区域化、全方位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9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23万亩,建设30个省级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耕地轮作达到200万亩。

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当前全省在田夏粮面积3600多万亩,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达82%,苗情总体达到近10年最好水平,丰产丰收基础扎实。各地正在加快落实春季田间管理、病虫草防控、春耕备耕、防灾减灾等关键措施,全面掀起春季农业生产热潮,聚力打赢粮食生产第一仗,夯实全年丰收基础。

谢谢。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因时间关系,最后一个提问。

香港商报记者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加快构建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我想问的问题是,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是基于什么考虑,帮促行动又将如何开展?

卓炜(省政府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决定,“十四五”时期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巩固拓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帮促行动将精准聚焦“两个重点”,加快构建“两个机制”,确保实现“两个高于”。

“两个重点”,一个是重点帮促地区。即“6+2”片区、12个重点县(区);另一个是重点帮促对象。即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以上是省级层面重点帮促的,将定期监测评估、适时优化调整。同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分类优化调整。我们也提出各地可结合实际,明确各自帮促对象,采取更加精准有力的帮促政策措施。

“两个机制”,一个是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长效机制。有五个方面,一是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二是对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等,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三是激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四是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五是强化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

另一个是经济薄弱村发展长效机制。也有五个方面,一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主要是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培育力度、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加快农旅融合发展等。二是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主要是继续实施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培养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政府购买基层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和“三支一扶”计划等。三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主要是抓好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组织文明单位与经济薄弱村开展城乡结对、文明共建等。四是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主要是加大对经济薄弱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支持力度,更加有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等。五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主要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选好配强乡村振兴带头人。继续派驻帮促工作队、选派“第一书”到经济薄弱村等。

同时,帮促行动还将统筹推进南北共建园区建设、以县域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重点帮促任务落实,加强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和土地政策支持,强化领导机制、工作体系和考核机制,确保到2025年实现“两个高于”,一个是重点地区农村居民及全省农村低收入人口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另一个是经济薄弱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增幅高于全省村级平均增幅。

钱钢(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以及各位领导的精彩回答。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可与相关部门联系,会后进行单独采访。同时,也请各位媒体朋友对本次发布会给予大力支持和深入报道。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标签:乡村;农业农村;振兴

责任编辑:刘慧

阅读推荐
微信截图_20240418105837.png
4月17日,国家航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24 “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并公布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安排。
微信截图_20240418104447.png
4月13日 - 18日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启幕。今年消博会首设三个分会场,其中在位于海口市国家帆船基地公共码头的国际游艇展分会场,参展游艇达250艘,境外船艇数量与品质创历史新高。
微信截图_20240417103100.png
近日,江苏无锡地产盾构机“中铁1410号”顺利下线,将首次出口意大利。
微信截图_20240417102201.png
近日,江苏首票综保区“国内维修货物直接出口”业务落地无锡。
微信截图_20240417101335.png
目前,该航线出口以跨境电商货物为主,进口货物以汽车零配件等普货为主,后期有望增加海鲜和水果。
本网策划
主视觉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