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介绍解读省有关部门落实中央和省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性增量政策,自去年11月起,江苏组织了系列新闻发布。经省政府批准,1月8日上午,江苏召开第五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商务厅等15个部门印发的《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魏赟:
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为了更好介绍解读省有关部门落实中央和省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部署要求、结合实际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性增量政策,自去年11月起,我们组织了系列新闻发布。经省政府批准,今天,我们召开第五场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商务厅等15个部门印发的《江苏省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商务厅厅长司勇先生,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徐大勇先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顾潮先生,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陈浩东先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川先生,省体育局副局长张海涛先生。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协调处魏赟。首先,请省商务厅厅长司勇先生介绍情况。
司勇: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省商务厅,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江苏商务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日前,省商务厅联合相关部门印发了《若干措施》。根据工作安排,今天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我对文件作简要介绍。
夜经济一头连着居民生活,一头连着经济发展。《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夜间经济行业市场超48万亿元,夜间已逐渐成为居民消费的“黄金时段”,夜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统筹推进促消费、增收入、惠民生,在改善民生中释放消费潜力。培育发展夜经济,正是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商文旅融合发展,增强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抓手之一,既有必要性,也有重要性,更有迫切性。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决策部署,抓好增量政策措施落实,省商务厅会同省公安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等14个部门,在广泛听取重点企业、相关行业协会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形成《若干措施》。这也是江苏首次出台关于繁荣夜经济的系统性政策文件。
《若干措施》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瞄准“可感可及”的目标,坚持“小切口”、抓关键,从科学谋划、丰富供给、加强保障、规范发展等4个方面综合施策,提出15条具体措施,致力于点亮“夜生活”、点燃夜经济。下面,我着重从4个方面,就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作简要介绍。
一是精准谋划,解锁夜消费的“新密码”。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消费大省。《若干措施》聚焦加强布局规划、丰富品牌内容、扩大消费需求3个层面,科学谋划激发夜消费潜力。围绕夜消费的载体建设,强化总体布局规划。引导各地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分类培育、完善配套、逐步推进”的原则,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全省夜消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升重点街区、重点商圈、重点景区、重点便民生活圈、重点场馆的夜消费功能,促进夜消费集聚发展。围绕夜消费特色化发展,强化品牌打造。深化“苏新消费”品牌内涵,放大品牌效应。省级层面,将夜食、夜购、夜宿、夜游、夜娱、夜演、夜展、夜读、夜健等各领域的夜消费整合纳入“苏新消费”品牌活动内容。地方层面,鼓励各地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等培育地方夜经济品牌,提倡每个设区市至少打造一个“烟火气、江苏味、国际范”的夜经济品牌。当下,江苏各地因地制宜,已形成一批地方品牌。比如,山水城林、文化悠远,“夜之金陵”邂逅古都风华;橹声灯影、昆曲婉转,“姑苏八点半”引领苏式生活;古巷露营、月夜泛舟,“龙城夜未央”焕发老城生机;燕子楼前、戏马台下,“国潮汉风•夜彭城”上演汉风大戏……支持这些地方品牌继续扩大知名度,让江苏各地越“夜”越精彩、越“夜”越繁华。围绕夜消费“氛围”营造,强化需求激发。探索发放分时消费券、夜间消费券等,鼓励知名平台推出城市“夜消费地图”,支持机构、企业开发夜经济主题系列数字产品、服务,为夜间消费者提供精准导购、在线互动、直播购物等服务,完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生态圈。
二是全景勾勒,点亮五大特色“新夜态”。当前,我省夜消费仍以夜食、夜购为主,夜游夜娱、夜学夜健等消费供给还不多,夜消费活力还有进一步激发的空间。为此,《若干措施》从商业、旅游、健康、研学、展演等5个重点领域着手,全方位多层次拓展夜消费的新场景、新业态。活跃“夜商业”,鼓励各类商业场所和主体,在适合地点规范开展店外促销和外摆经营活动,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大力发展首发、首店经济,支持开展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的展览展示展演。支持开展夜间特定时段“集中夜市”“后备箱集市”等,支持举办“老字号嘉年华”“老字号奇妙夜”等活动。点亮“夜旅游”,省市联动开展“水韵江苏”主题夜间文旅消费促进活动。鼓励高等级旅游景区推出更多优质夜游产品,支持各地打造沉浸式体验性夜间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培育“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品牌,鼓励创设“乡村夜市”等乡村夜经济载体。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室外露营、篝火晚会、户外电影、星空拍摄等特色活动。倡导“夜健康”,鼓励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延长营业时间。利用公园、广场、健身场馆等载体,举办适合大众参与的笼式足球、街头篮球、荧光夜跑、广场舞等健身活动。开展“夜研学”,研究制定夜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夜校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各类公共文化教育设施资源转化为全民终身学习的资源。推动“夜展演”,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延长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美术馆、社区文化中心等场所开放时间。如在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期间,省直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全年累计延长开放日不少于60天,累计延长开放时间不少于90小时。繁荣夜间演出市场,鼓励各地围绕重点演出活动推出住宿、餐饮、旅游等联动优惠举措。
三是配套保障,架起夜经济的“安心桥”。《若干措施》从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交通配套、提供从业支撑等3个方面加强保障,提出多项让经营主体、消费者可见可感可及的配套举措,为我省发展夜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比如,在政策支持方面,鼓励各类支付平台针对夜经济发放消费券、消费补贴,降低夜经济经营者平台服务费用。鼓励各地对经允许临时占用道路、临时利用公共场所开展夜间经营的活动免收相关费用。在交通配套方面,根据夜间客流需求,做好公交线路布局、站点设置、运力等动态评估调整,因地制宜设置夜间动态路内停车位。在就业支撑方面,因地制宜组织“人才夜市”,打造求职者“逛街”选岗的新型招聘会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针对医护、警察、环卫、安保、外卖、司机、志愿者等需要夜间工作的群体,提供专属夜间食堂、24小时药店等公益服务。
四是规范发展,守护城市“烟火气”。为确保夜经济在规范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下提升活力,《若干措施》从审批许可、监管执法、制度建设等角度谋划,特别提出了建立审慎包容的机制,引导规范发展。强调科学规划,遵循市场化运作规律,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夜经济发展,力戒大拆大建。指导督促各经营主体循序渐进推陈出新,防止急于求成、一哄而上;强调智慧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智慧城市智能监控系统和信息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监管。挖掘空间资源,投放厢(柜)式智能便利设施、移动餐饮售卖车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强调包容审慎监管,依法依规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夜间促销活动、展览展示展演、外摆经营等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准确、柔性把握执法尺度,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强调规范有序,结合夜经济季节性特点,动态梳理摸排夜经济活动场所部位,以视频、实兵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实现“服务有感、管理无感”。持续开展露天烧烤和夜市餐饮油烟污染专项整治,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油烟扰民问题。优化夜消费维权服务和投诉渠道,积极维护消费者权利。
最后,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支持江苏商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也真诚希望媒体朋友们能够和我们一起把《若干措施》宣传好、宣传透,持续放大政策效应。
新年伊始,奋楫扬帆正当时,省商务厅将会同各兄弟部门,进一步强化政企协联动、省市县协同,鼓励各地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上勇于“吃螃蟹”,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先进地区、优秀企业“领头羊”效应,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持续巩固增强当前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过硬成效为全省大局贡献更多优质增量。
魏赟:
谢谢司勇厅长。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记者朋友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媒体。
人民日报记者:
《若干措施》提出“活跃‘夜商业’”,我注意到,最近一些商店已经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请问,省商务部门在活跃“夜商业”方面有哪些具体考虑和打算?
司勇:
谢谢您的提问。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扩大内需是长期战略之举。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商圈步行街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二分之一。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商业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若干措施》是江苏省级层面首个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的政策措施。促进夜间商业消费,是一项民生工程,大有空间、大有可为,商务部门将主要聚焦深化消费品牌、挖掘消费新潜力、完善消费载体等方面促进夜间商业消费。
一是加强省市县联动,以品牌聚人气。“苏新消费”是我省具有很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消费品牌。这次打造夜经济,就是要依托“苏新消费”已经形成的省市县联动机制,省级和地方共同发力。目前南京、徐州、常州、苏州、宿迁等市都有了地方夜经济品牌,我们鼓励其他设区市也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人文历史等培育地方夜经济品牌。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也打造有特色的地方夜经济品牌。省市县共同努力,汇聚形成“烟火气、江苏味、国际范”的“苏新消费•夜经济”品牌矩阵,体现江苏特色和江苏优势。
二是挖掘消费新潜力,以服务引流量。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要求,扩大健康、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过去,人们的夜消费多是日常生活的补充,随着消费者更多追求品质生活,夜消费也越来越成为刚性需求。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培育和发展江苏夜经济,创造更多夜间消费场景,挖掘更多消费新潜力。我们将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商业服务,举办接地气的夜间消费活动,引导各地探索发放夜间消费券,鼓励知名平台推出城市“夜消费地图”,加大夜经济的宣传推广,营造夜间消费的浓厚氛围。
三是完善载体配套,以品质靓生活。支持重点商圈、步行街等商业载体,加强设施配套、推进景观亮化,鼓励各类商业主体在适合地点规范开展店外促销和外摆经营活动,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举办首发、首店、首秀、首展等。我厅将把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实施,拟在全省打造50个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扬子晚报记者:
《若干措施》提出要“引导规范发展”。请问住建部门将如何发挥好城市管理服务职能,规范外摆经营行为,更好推进夜经济有序规范发展?
陈浩东: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夜经济,作为激发消费活力、彰显城市特色的新兴力量,不仅是人间烟火,更是一个城市的生机与活力。规范有序发展夜经济,离不开城市管理精细化,必须统筹兼顾“繁荣”与“市容”关系,通过科学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让夜经济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谐共存,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作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我们将按照“疏堵结合、服务为本、整洁有序、规范管理”原则,以“摆摊经营更规范、市容市貌更有序、城市烟火更浓郁、市民生活更美好”为目标,助力夜经济健康发展,更好满足老百姓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消费需求。
一是科学设置夜经济点位。指导各地按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依法规范”原则,综合市容环卫、安全、道路通行和方便居民等因素,合理设置步行夜市、汽车集市等便民摊点集聚区,引导流动摊贩“定时、定点、规范、有序”从事经营活动。从“以堵为主”变为“疏堵结合”,从“流动经营”变成“营有定所”。
二是优化便民措施助力夜经济发展。秉持为民导向、规范治理的工作理念,对符合条件的沿街门店、步行街区、城市商圈以及夜市等区域,通过设置“潮汐便民服务点”、施划“温情一米线”、增派服务力量等举措,按照“定点、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工作模式,加大宣传和服务力度,倡导经营者文明摆摊,积极帮助解决问题,不断激发夜经济活力,让城市更具“烟火气”。
三是加强巡查检查规范夜经济活动。围绕夜商业、夜旅游、夜展演等重点主题活动区域,加大巡查和宣传,劝导无序摆放、乱堆乱放、环境卫生差的外摆摊点,做到物品摆放整齐、环境整洁干净、道路畅通有序。坚持包容审慎监管,优化外摆经营相关手续,准确把握好执法尺度,推进柔性执法。深入开展群众关切的乱泼乱倒、共享单车乱停放、油烟扰民等问题治理,提高执法质效,让城管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四是深化服务保障优化夜经济环境。指导督促各地聚焦夜市摊点集中区域,配备专门力量做好执法服务保障工作,引导摊主在点位内规范经营。聚焦夜市经营高峰时段,做好机动车分流和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引导。聚焦环卫保洁,严格落实精细作业标准,及时收集转运垃圾,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地面油污清洁行动,提高外摆经营结束后环卫保洁效果,为市民游客提供干净、舒适的夜消费环境。
中国新闻社记者:
《若干措施》对“审慎包容监管”“重视全面治理”作了明确规定。请问省公安厅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徐大勇: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感谢广大媒体朋友对公安工作的关心关注。2024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繁荣夜经济、激发消费活力系列部署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落实打防管控措施,有力护航了夜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一是强化重点部位巡控。紧紧围绕繁华街区、市民广场、体育场馆、热门旅游景点等夜经济场所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扎实开展“夏季行动”和“冬季行动”,针对性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波次打击整治街面侵财、寻衅滋事、打架斗殴、涉黄涉赌、黄牛票证等突出违法犯罪,累计侦办各类案件4.9万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6万人,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二是加强大型活动监管。坚持把夜间大型活动安全监管作为护航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动态梳理摸排大型活动举办情况,特别是对大型演唱会、音乐节、群众自发聚集等活动,落细落实防控措施,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确保了4985场大型活动顺利圆满举行。三是便利群众临时停车。加强夜经济重点区域部位交通管理,持续优化交通组织,精准提供停车服务,全省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5万余个,合理设置路内停车泊位1.5万余个,允许夜间临时停车路段4200余条,最大限度满足群众夜间消费停车需求。
下一步,全省公安机关将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期盼,紧密结合夜经济治安特点,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做强夜间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全力护航城市烟火气、当好平安守夜人。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严密整体巡控,织密安全防线。围绕夜经济重点部位,聚焦晚间7时至12时等重点时段,综合采取步巡、车巡、携犬巡、无人机巡、视频巡等方式,持续开展“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行动,强化定点值守、巡逻守护,让群众感受到警察就在身边、平安触手可及。在繁华商业区、餐饮集中区周边道路,因地制宜设置夜间限时停车位、临时停放路段,优化完善区域微循环、限时分流管控等措施,服务群众消费临时停车需求,保障夜间道路交通运行安全顺畅。二是加强重点防控,确保绝对安全。全面梳理摸排大型商超、商业步行街、夜摊集市、餐饮娱乐、“网红”景点等夜经济区域,以及大型市民广场、热门景区公园、对外开放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汇聚建立高风险重点部位数据库,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内部安全问题排查整改,督促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最大限度防范安全风险。三是强化清查整治,营造良好环境。针对年终岁末治安形势规律特点,根据公安部统一部署,在前期(今年1月4日至5日)组织第一次治安复杂区域集中清查整治的基础上,继续利用周末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专项性、区域性清查整治,紧盯案事件易发部位、易藏污纳垢场所、流动人口聚集区等重点区域,排查安全隐患,严打盗抢、寻衅滋事等现行的违法犯罪,着力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四是优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落实好省公安厅、财政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全省营业性演出市场规范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大型活动监管服务机制,对活动规模较大、筹备宣传时间较长的活动,放宽申请时限要求,允许适度增加提出安全许可申请的提前量;压缩许可审批时限,对已受理的申请,由原来的在受理之日起7日内调整为5日内进行审查。特别是对春节期间将要举办的展览展销、文艺演出等许可类大型活动和庙会灯会、撞钟祈福等群众自发聚集活动,加强风险评估与宣传引导,督促指导活动场地管理方或主管单位落实安全措施,拧紧责任链条,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江苏工人报记者:
刚刚省商务厅司勇厅长在发布中提到,要因地制宜组织“人才夜市”。请问,省人社部门在促就业促技能提升等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顾潮: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9月,国家和省密集出台一系列增量政策举措。省人社部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以繁荣夜经济为己任,创新打出一整套“组合拳”,为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提供有力支撑,交出一份有成色、有温度的促就业惠民生答卷。
一是举办“人才夜市”。推动“夜市经济”与“人才服务”有机融合,打破传统招聘活动时间和空间限制,将人才招聘会办到夜间集市上,用生活化的引才方式带动就业服务“接地气”,打造求职者“逛街”选岗的新型招聘场景。同时,各地在现场普遍提供人才政策宣传、就业见习对接、就业创业指导、劳动权益保障等多元化、集约式服务。徐州、苏州、扬州、泰州等地还植入人文底蕴宣传、非遗展示、特色美食品鉴等内容,用夜市的“烟火气”为招聘服务“聚人气”,极大提升了活动影响力和吸引力。去年10月以来,全省已累计举办143场“人才夜市”,组织2327家用人单位在集市上“摆摊设点”,拿出先进制造业、新媒体运营、家政服务等行业岗位需求3.67万个,吸引8万余人次现场求职,近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二是开设“技能夜校”。为帮助劳动者利用工作之外碎片化时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技能,实现技能提升和日常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各地人社部门精准对接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要,盘活整合培训资源,创新改进培训形式,线上依托“江苏工匠课堂”推出约3300门网络培训课程,供劳动者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线下组织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提供晚间培训服务,苏州市策划推出短视频制作、3D打印、非遗手作等百余项培训课程,学员培训考试合格后还能按规定享受政府补贴,让“白天上班,晚上学艺”逐渐成为市民新“夜”态。连云港推进市、县区、机构联动,构建“1+9+N”家门口技能夜校服务圈,就近就便为劳动者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目前全省已有48所技工院校、221个培训机构开设“技能夜校”,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1万人,其中大学生1.7万人。
三是支持夜间服务。为鼓励和引导博物馆、体育馆、公立医院等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延长服务时间,满足群众消费需求,各级人社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增核机制,将绩效工资与面向社会开放公共资源提供增值、延时等公共服务挂钩,允许将开展夜间延时服务获得的净收益统筹用于人员激励,有效调动事业单位积极性,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全省近百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推出夜游活动。省五台山体育中心将闭馆时间延迟到晚上11点,年接待健身群众上升至350万人次。一些医院推出夜间门诊,部分儿童医院将夜间门诊开到晚上10点,极大方便了上班族下班就医和儿童错峰就医。
面对日益火爆的夜经济,人社部门将聚焦扩内需、促消费,拿出更多务实管用、便民惠民举措。一方面围绕“一老一小”民生服务,着力提升养老托育、家政服务从业者的职业技能,积极培育优质劳务品牌,更好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增强他们敢消费、能消费的底气。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
夜间文旅经济,是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江苏夜间文旅经济有哪些特点?夜间文旅消费都有哪些好去处?
李川:
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我们注重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拓展文旅消费新时空,着力推动夜间文旅经济发展,充分激发夜间文旅消费活力。2024年,45个省级以上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游客夜间消费818.32亿元、同比增长2.83%,全省银联渠道夜间文旅消费1869.77亿元、同比增长21.34%,占全天文旅消费的30.15%。
全省夜间文旅经济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集聚化发展。2020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先后认定三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45个。其中有16个已升格为国家(级)集聚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各地持续跟进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全省集聚区总数已超120个。二是个性化发展。各地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依托重点文化场所、旅游景区、商业中心等地域空间,实现文旅商资源有机联动、集约利用,进行个性化夜间文旅消费场景设计和主题营造,推出各具特色的夜演、夜展、夜读、夜秀、夜宿、夜购等多元业态产品。三是品牌化发展。各地结合历史文脉与时代华彩打造夜间文旅经济品牌,南京的“夜之金陵”、苏州的“姑苏八点半”、常州的“龙城夜未央”、无锡的“今夜‘梁’宵”、扬州的“二分明月”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45个省级文旅消费集聚区遍布在13个设区市,16个国家级集聚区则分布在南京、苏州、盐城、扬州等7个设区市,可以说各个精彩。在南京,以夫子庙为核心、十里秦淮为轴线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全长1800米、集萃古都1800年历史的长江路,华灯下尽显夜金陵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消费。在无锡,拈花湾小镇的沉浸式夜演《拈花一笑》,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古运河两岸的璀璨夜色,都是众多夜游者的不二选择。在徐州,户部山-回龙窝夜经济街区兼具浓浓的“文化味”与“烟火气”,彭城壹号文化休闲街区在历史沉淀上叠加了时尚新潮。在常州,环球恐龙城丰富的夜游项目吸引了亲子游客的流连忘返,青果巷的繁华夜市让广大居民游客驻足。在苏州,尽显江南水乡魅力的周庄古镇、同里古镇,以及现代范儿十足的金鸡湖景区,夜幕下都展现出别样风采。在南通,人们可在唐闸古镇回眸中国近代工业文明足迹,也可以到如皋东大街夜听小城的故事。在连云港,老新浦风情街区的历史印迹和特色美食是夜生活的必选,连云港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则是夏日夜游的好去处。在淮安,在清江浦景区可以乘船欣赏里运河文化长廊如画夜景,也可以在河下古镇品尝众多非遗美食。在盐城,天仙缘景区的仙幻实景剧《天仙缘》、荷兰花海景区的大型演艺《只有爱•戏剧幻城》,高品质夜演备受游客青睐。在扬州,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持续火爆,近期推出的环明月湖夜游项目也体现了文商旅体融合多元发展。在镇江,可到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开启穿越千年的夜游之旅,也可以去宝华山千华古村感受非遗精彩。在泰州,凤城河风景区点亮“夜泰美”,滨江新城休闲水街的汤包美食节可以唤醒大家的味蕾。在宿迁,项王故里景区多场古风演出可以带领大家感受西楚文化,宝龙金鹰街区的“不夜街”也可以让大家纵情寻味美食。
冬寒情暖暖,新春快步来。2025年“水韵江苏•欢欢喜喜过大年”冬季文旅消费促进活动将于明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盐城建湖正式启幕。各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也将推出新春灯会、游园会、戏曲演出、民俗展演、非遗市集等多彩的活动,以及门票减免、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举措。欢迎大家及时关注并积极参与。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若干措施》,更好繁荣夜文化、点亮夜旅游,努力在全省夜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中贡献更多文旅力量。
新华日报记者:
《若干措施》提出“促进夜间体育消费,增加夜间体育培训、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供给”。请问省体育局,在释放体育夜经济活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张海涛: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谢谢大家对江苏体育事业的关心。夜经济是创新业态、培育市场、扩大消费的重要引擎。为助力我省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省体育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大夜间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举办丰富多彩的夜间体育活动,不断激发消费活力。省体育局指导推动街舞、篮球、体育舞蹈、魔方等赛事活动进商圈,活跃夜经济。2024年省属体育社团共举办414项省本级赛事活动,拉动消费10.57亿元。省五台山体育中心积极落实延时开放措施,下属“六馆一场”每天开放10小时以上。南京体育嘉年华借助夜经济,拓展竞赛、展演、互动、体验等多样化消费场景。苏州结合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联赛,实施体育惠民消费行动,通过“体育+夜市”营造运动嘉年华的氛围。扬州举办8场“大运河•七河八岛欢乐夜光跑”系列活动,累计参与8000人次,带动相关消费近1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增加夜间体育培训、体育文化、体育赛事供给等,进一步释放体育夜经济活力,促进消费提振。一是丰富夜间赛事活动供给。着力发挥《关于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这一增量政策引导作用,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夜间体育赛事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探索适当放宽夜间体育赛事门票价格限制,充分激发赛事市场活力。支持各地积极举办或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创新开发赛事衍生产品。利用公园、广场、健身场馆等载体,举办笼式足球、街头篮球、荧光夜跑、广场舞等具有表演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夜间体育活动。二是创新夜间体育消费场景。鼓励体育健身项目延长营业时间,创新夜间服务方式,增加夜间体育培训、健身项目、体育文化等供给。促进夜健与夜食、夜游、夜购、夜演、夜展等业态融合创新,培育一批带动性强、显示度高的夜间体育消费新场景。结合2025年计划举办的6场“跟着赛事去旅行”促消费系列活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在景区、街区、商圈等,开展夜间体育消费活动,联动企业、金融机构等推出惠民措施。三是改善夜间体育场地设施。前不久,省体育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等部门出台《关于推动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 提升全民健身服务质效的若干措施》,促进打造“举步可就”“处处健身”的运动场景。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进室外健身场地设施点亮工程,在现有室外健身场地设施尤其是球类场地,增加照明设施、自动售卖机设备等,到2030年,全省计划改建灯光球场729片,为群众开展夜间健身活动提供更多便利。省体育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新建改建一批公共体育设施,推动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提升夜间体育消费体验,增强夜间体育消费活力。
魏赟:
记者朋友们,夜经济是城市经济的“新蓝海”。发展多元包容和谐的夜经济,需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分类培育、完善配套、逐步推进。请大家持续关注支持宣传这项工作。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