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这不就是‘拐弯抹角’!”10月30日,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培训班在扬州开班的第二天,150余名学员前往现场教学点扬州皮市街和有盐街区参观学习,途经丁家湾老街巷一处转角,布满青苔的弧形墙角令学员称叹。他们纷纷表示,扬州在保留古城老民居的基础上进行的“微更新”“微改造”,对于城市更新、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很有借鉴意义。
近年来,扬州着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在全国率先出台《古城保护条例》,形成以18.25平方公里的隋至唐宋遗址为保护范围、以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为保护重点的古城保护体系,并总结出东关街、南河下、仁丰里、皮市街古城保护更新的四种模式。其中“政府引导、市场培育”的皮市街模式,让曾经沉寂的老街蝶变成如今古韵与时尚兼具的活力街区。
步入皮市街,市井烟火、新潮文艺元素扑面而来。即使是工作日,街上还是熙熙攘攘。巨幅文化墙、爱心红绿灯、风动长廊里,学员们纷纷拍照。扬州东关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百年前,皮市街因皮货汇集而得名。十多年前,本着既能改善老城区交通,又能彰显古城老街特色的原则,当地政府拓宽道路、配套公共设施,多次对皮市街沿线古城老街风貌进行系统修缮和保护。“路面的石头磨平了,交通方便了,吸引了不少商家入驻,这条街也渐渐热闹了起来。”“择居”皮市街已十多年的“边城书店”主理人王军,见证了这条“沉睡”的老街在文旅融合发展中逐渐焕发生机的全过程。
“唤醒”皮市街的,是坚守“古”与追逐“新”的选择。非遗体验“芍药园子小书场”、老字号化妆品“谢馥春”、本地文创品牌“浮生记”、复古民宿“方寸”等80余家商户集聚……这条古街逐渐成为店铺林立、商肆繁盛的年轻化旅游休闲街区。坚持创意引领、市场培育,随着近几年“唤·醒”咖啡文化节、“嗨!皮元宵”元宵市集、夏日缤纷市集等9场活动,吸引超200万人次的游客参与,商户日均营业额提升至原来的230%,街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节假日日均客流量近5万人次,高峰时日客流量达7万人次。
如今,百年老街“正青春”。“边城书店”也已从隅居小巷无人问津,到举办上百场古籍文化策展和古籍修复体验课程,设计多款古籍元素的文创产品并获得相关专利。“2020年,‘边城书店’古籍修复技艺被列为扬州市广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少外地游客专门赶来店里定制古籍文创产品。”王军介绍。
“扬州的古城更新都要恢复原来的样貌吗?原有的空间关系都维持不变?”一名学员不禁发问。而下一站,“广陵有盐”的现场教学刚好回答这个问题。扬州市广陵区文旅集团副总经理汪金亮介绍,作为扬州明清古城广陵路微更新的首发项目,“广陵有盐”文化街区自2023年9月28日开街以来迅速蹿红,开街一周年客流超100万人次,成为扬州新晋网红打卡地和文旅新地标。
“广陵有盐”项目占地1万多平方米,在保留、利用、提升的更新原则下,对贾氏盐商住宅、四岸公所两处文保建筑加以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对原广陵小学教学楼、东关招待所等旧有建筑进行改造更新。周边原住民和游客在此共享扬州老城古今融合的“慢时光”。
扬州东关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广陵有盐”通过原广陵小学勤奋楼,完成了新旧转换以及古今碰撞。勤奋楼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北部区域链接现代交通及活动,改良的复道回廊时而挺直,时而幽曲,呈现出别具特色的“新中式”风貌。穿越勤奋楼进入南部文保区域,表现手法转向传统样式,与文保风貌相互融合。项目主设计师朱宇晖说,他们把一处“国保”、两处“市保”、一个小学操场勾连起来,延续历史空间当中线条的慢意流转,将贾宅的马头墙、二分明月楼长长的屋檐串联了起来。
“包包家甜品店”是由原来广陵小学的杂货间改造而来,店门口静静伫立的原广陵小学红领巾雕塑,保留完好。游客能够从这里看到岁月的痕迹,从这座小学走出的学子也能在这里找寻儿时记忆。教学现场,学员纷纷感慨,在扬州老城绵密的城市肌理中,“广陵有盐”将悠长历史积淀与现代城市功能紧密“缝合”,时间属性得以保留,盐商基因也得以重现。
经过四岸公所楠木厅,再从“青莯咖啡”穿门而过,便是丁家湾。门里,文艺青年正端着咖啡在自媒体平台上传打卡照片;门外,扬州老大爷蹬着自行车慢悠悠地消失在小巷尽头。“我们头顶这些电线应该都是整修过的吧,完全看不出来痕迹。”面对学员的发问,工作人员笑称:“当时项目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埋进地下,一种是保留原貌,最终我们选择第二种,不施粉黛才是原汁原味。”
从广陵小学搬迁,到曾经的苏北电影院重新规划,再到后来梅花书院再次开放,“广陵路”三个字就像是一种印刻在扬州人骨子里的文化符号。除“广陵有盐”外,广陵路还有7个片区正在或即将着手更新。
今年中秋、国庆期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迎来第1000万位观众。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这里每天都有上万名游客前来参观。随着三湾核心展示园、大运河“十里外滩”、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的持续推进,以及江上盐都·十二圩历史文化保护展示项目被省发展改革委选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实施项目,扬州正充分发挥大江大河空间高度重叠的地理优势,努力做好江河交汇“大文章”。
□ 本报记者 李鑫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