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这一分钟,南京全城共祭遇难同胞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蒋芳 邱冰清   2024-12-14 08:16:00

12月13日,南京在寒冬中迎来第十一个国家公祭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入口处,黑色抽象雕塑《家破人亡》如利刃般插入天空,悲愤有力。

8时,国旗在纪念馆缓缓升起又徐徐半降,向遇难同胞下半旗志哀。

10时整,庄严的国歌声奏响,公祭仪式开始。约8000名各界代表统一列队,胸前佩戴白花,肃穆而立。

10时01分,警报声拉响,全体人员垂首,默哀一分钟。

这一分钟,南京仿佛被按下暂停键。

87年前的这一天,侵华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屠戮,六朝古都满目疮痍,无数民众流离失所,南京城迎来至暗时刻……

90岁高龄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刘民生的思绪飘回了那个严冬。1937年的浩劫中,年仅3岁的他不仅失去了父亲,他的腿也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留下永久的伤疤。

此时,喧嚣繁华的南京商业中心新街口,车辆停驶;早高峰刚过的地铁站里,行人驻足;全城十几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同步悼念……人们在同一时间为遇难同胞停下脚步、低首默哀。

这一分钟,鸣笛回荡,响彻金陵。

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江上的轮船、路上的汽车跟随鸣笛,轰鸣声响彻大街小巷、长江两岸。

云南路上,市民孙晓嫒将车停稳,摁住车喇叭加入鸣笛队伍。“特殊的时刻,特别的祭奠。无论身在哪里,这段历史都在心底,永不忘!”她说。

南京南站内,正在赶路的人们自觉停下脚步,低首默哀。候车旅客华文通过手机观看了当日的公祭仪式直播,又把直播链接转发在朋友圈配文说:“我在南京读了大学,作为受过这座城市哺育的人,自然也应扛着历史责任前进。”

在中山码头丛葬地,市民、学生、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自发来到这里,身着黑衣,献上菊花,寄托哀思。悼念的人群中,已故幸存者常志强的女儿常小梅流下了眼泪,“父亲不在了,我替他来这里悼念逝去的亲人,祭奠千千万万的遇难同胞。”

自2018年起,南京将“默哀一分钟”明确写入条例,确保国家公祭仪式的庄重感和仪式感,传递了一座城、一城人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坚守。

这一分钟,时间流逝,缅怀和铭记不会湮灭。

一分钟默哀后,街头的人流车流恢复,纪念馆里的仪式继续进行,“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8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6名社会各界代表撞响“和平大钟”。伴随着深沉的钟声,3000只和平鸽展翅高飞,寄托着对死难者的无尽哀思和对和平的无限期许。

首次参加公祭仪式的蒋秉錞是幸存者陈桂香的曾孙,今年刚成为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说:“我会向每一个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讲述我所了解的幸存者故事,让历史真相像水波一样向外扩散。”

作为领诵的中华中学高一年级学生高语杉说,诵读《和平宣言》让她更具体、更深刻地了解了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牢记‘一二一三,古城沦丧’的悲痛历史,为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标签:

责任编辑:刘慧

阅读推荐
国际友人3.jpg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06f48aae-5fb6-4e30-942d-eb6f90859b64.jpg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329dd842-3e1b-42e9-9273-1d709378f406.jpg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c03f988b-6be3-42a7-b0e5-e2b42ef8abb7.jpg
经过近两个月的角逐,最终平安银行南京分行以2∶0战胜江苏银行,获得冠军。
PCJyXEHLtZ3HDnFNaxYugEUJ.jpg
5月21日,2025 “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在无锡江阴拉开帷幕。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