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万小珍
娇艳欲滴的大花惠兰、红红火火的冬青、寓意美好的五代果……大年初六,适逢立春节气,常州市武进区嘉泽镇夏溪花木市场里,店主徐雪丽一大早把所有上架的年宵花装点一新,开门迎客。直播间里,“百万级”花商正对着镜头翻转一株龙血树,背景音里混着远处包装永生花礼盒的细碎声——这个年宵花市,通过引入新思维、新模式,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打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园艺生活体验空间。
走进占地200亩的花市核心区,恍若踏入调色盘打翻的春天。墨绿龟背竹与艳红银柳组成的“鸿运当头”景观墙前,举着自拍杆的年轻人排成长龙;智能温控大棚里,新引进的荷兰宝莲灯垂下灯笼状花苞,智能喷淋系统定时洒下水雾,引得穿汉服打卡的姑娘们连声惊叹。年过七旬的“花把式”李德生守着祖传的三代花摊,青瓷盆里的传统佛手柑泛着金泽,“这香味能飘满整个正月”。
面对消费个性化需求,商户们将花卉视为艺术的载体,与景德镇陶瓷大学等跨界合作,将陶瓷艺术、现代涂鸦、手绘、喷染等多元文化融入到花卉设计中。“您看这个角落,我们特意保留了三代花农用过的水缸。”梁子空间美学主理人掀开竹帘,20平方米的花店竟藏着微型江南园林。苔藓铺就的曲径尽头,景德镇陶艺生手作的青花盆里,蝴蝶兰与枯山水相映成趣。隔壁“花漾嘉乡”市集里,非遗缠花簪娘与咖啡拉花师隔桌对坐,刚完成缠枝牡丹造型的姑娘转身就捧起一杯浮着桂花冻的拿铁。穿绛红马甲的“花木澜”志愿者穿梭其间,鬓角别着的银柳芽随步伐轻颤,为问路老人点亮手中的电子灯笼导航。
“家人们看这盆‘黄金万两’,挂果能到元宵节后!”95后花商赵敏的手机支架夹在发财树间,直播间点赞数每分钟破千。她的“花语江南”直播间从凌晨5点开播,定制款迷你文心兰当天已卖出300多单,将浓浓“花样年味”分发至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