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太湖惊现1200只斑头秋沙鸭
来源:姑苏晚报   2025-02-25 10:49:00

近日,太湖流域国家湿地生态定位站观测人员在太湖(镇湖段)鸟类监测工作中,有了重大发现——多达1200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头秋沙鸭在此聚集。据资料统计,如此大规模的斑头秋沙鸭群现身国内极为罕见,这不仅为太湖湿地生态系统增添了新的亮点,也引发了生态学界和鸟类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斑头秋沙鸭群。苏州市林学会供图

这个冬季,苏州地区斑头秋沙鸭的观测记录远超往年。1月10日中午,在经历了前日大风降温后,太湖(镇湖段)西京湾附近北风呼啸。观测人员在一处高处开阔地架起单筒望远镜,仔细扫视湖面。起初,镜头里呈现出远处水面上诸多黑点,经辨认主要是白骨顶、凤头潜鸭、红头潜鸭和罗纹鸭。紧接着,一群“白点”混在“黑点”之中闯入视野,它们在风浪中奋力划水,时而潜水,行动敏捷。

观测人员赶忙定睛细看,惊喜地发现,这些“白点”头部和脸部带有黑斑,正是他们寻觅的斑头秋沙鸭雄鸟;而那些“黑点”脸颊呈现白色,是斑头秋沙鸭雌鸟。一番认真现场计数后,确认此次共统计到1200只斑头秋沙鸭。

斑头秋沙鸭,学名Mergellusalbellus,又名白秋沙鸭。它体长34-45cm,雄鸟羽色洁白,眼先和眼周的黑色块状斑,恰似黑眼圈,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熊猫鸭”;雌鸟体羽则呈灰褐色,头部栗色,脸颊至喉部为白色。这种鸟类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的湖泊、江河等湿地,在苏州属于不常见的冬候鸟。

依据EAAF(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水鸟种群估算数据,斑头秋沙鸭全球数量在25000-35000只之间,1%标准为300只,此次在镇湖观测到的数量约占全球总数的4%。《长江中下游水鸟调查报告2015》显示,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调查发现的斑头秋沙鸭数量仅804只,其中单点数量最多的安徽大官湖也只有424只。相较之下,太湖(镇湖段)此次出现的1200只斑头秋沙鸭,其规模之大在国内着实罕见。

事实上,这并非太湖首次记录到大规模斑头秋沙鸭群。回溯到2016年12月24日,同样是寒风凛冽的冬日,观测人员在距离镇湖不远的太湖乌龟山监测水鸟时,曾记录到多达1500只斑头秋沙鸭。尽管目前太湖尚未形成稳定的斑头秋沙鸭越冬种群,但时隔九年后再次出现大规模集群现象,足以证明太湖湿地栖息地对它们具有重要意义,斑头秋沙鸭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对这片湿地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此次重大发现,为太湖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苏州市湿地保护管理站表示,后续将进一步强化对太湖湿地水鸟的监测和保护力度,为包括斑头秋沙鸭在内的众多关键物种,营造更加稳定、适宜的栖息环境,助力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发展。

标签:太湖;斑头秋沙鸭;沙鸭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2025042208475564269592.jpg
4月21日,28位外籍青年在春雨里,踏入这诗画江南的景致,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无锡文化之旅。
要闻.jpg
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
要闻.jpg
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A727OFGPFPSwXvbi2IPtGFhr.jpg
姜盟表示,这样的情景在他们以往的江豚调查观察比较少见。
最新消息.jpeg.jpg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取消所有对华单边关税措施,停止对华经贸打压,与中方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