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江苏省召开“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八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盐城先后获得“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也将在盐城召开。盐城是如何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下一阶段还有哪些战略谋划和推进举措?发布会上,盐城市一一作了解答。
近年来,盐城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深度参与国际生态治理对话与合作。
- 倡导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在生态互鉴、经济互融上开展务实合作。
- 连续四年举办黄(渤)海湿地国际研讨会,推动升格为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以“生态朋友圈”广泛凝聚绿色发展的全球共识。
- 以申遗成功为新起点,守护独特生态资源,扎实开展湿地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全市湿地总量超过76万公顷,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2.4%。
- 2022年鸟类监测报告记录境内鸟类436种,约占全国1/3,遗产地水鸟178种,占全国60.14%,珍稀濒危鸟类117种,23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物种名录。
- 编制丹顶鹤人工繁育盐城标准,人工孵化和育雏成功率均达100%;麋鹿数量达7840头,占世界种群总数近70%,野生麋鹿种群数量世界最多、基因库世界最大。
- 实施减污降碳、臭氧和PM2.5污染防治、区域联防联控“三大协同”战略,打好大气治理“组合拳”。2022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84.1%,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26.6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7,连续七年列全省第一。
- 聚焦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全Ⅲ类目标,坚持水岸同治、陆海统筹,实施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三河”水系整治。2022年,1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51个省考以上断面、21条入海河流断面优Ⅲ比例和14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实现4个“100%”。
-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连续三年实现双“100%”。
- 群众可以放心呼吸清新空气,安心饮用干净水源,享受万鸟翔集、鱼翔浅底、人水相依的生态红利。
- 加强生态环境源头管控,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 做好产业选择,加快构建涵盖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绿色能源、海洋经济等“5+2”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和23条重点产业链。2022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0%。
- 在全省先行先试低(零)碳产业园建设,打造兼具绿色能源、低碳制造、智慧园区、创新孵化和认证服务五大基础功能的低(零)碳产业园。
-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科学开发“风光”资源,成为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被誉为“海上风电第一城”,“绿电”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60%。
- 实施重点河道水系治理,重塑水乡生态,绘就水韵之美,展现“百河之城”魅力,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被评为第三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
- 今年以来,城镇棚户区改造新开工1.18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04个,改善农村住房1.04万户,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153公里、全省第一,城镇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
- 以风景带动“钱景”,条子泥获评首批全国“美丽海湾”,与大纵湖景区一起创成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成为最受欢迎打卡地之一。
- 打造丹顶鹤、麋鹿、勺嘴鹬“湿地吉祥三宝”,整合提升19个盐城市级旅游园区,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廊道。
- 2022年,全市年游客接待量25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5亿元。
盐城拥有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区域面积大的空间优势、集疏运体系完备的综合物流优势、“风光火气氢”一体发展的综合能源优势、绿色生态宜居的环境优势、乡贤资源丰富的人脉优势以及正在积极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优势,这非常“6+1”是盐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以高质量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盐城准备这样干。
盐城,向海而生,因生态而兴,未来将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全力建设“绿色生态”之城,努力让“美丽风光”变成“美丽经济”,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盐城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