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艾萨克,来自东帝汶,2015年来到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就读。住到南京,我对于这个城市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可当我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以后,看到那些令人绝望又心疼的历史资料时,我觉得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点点微光,在1937年的至暗岁月穿透阴霾;薪火相传,87年后的春天,象征和平的种子被播撒。采访中,让我们跟随紫金草留学生志愿者的视角,感受他眼中刻在春天的颜色......
据悉,紫金草志愿服务队成立于1994年,由60名大学生组成。成立之初,志愿者们主要是在场馆做一些引导服务,30年过去了,紫金草志愿服务队的服务一直在延续,服务内容也更加丰富,有为幸存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护志愿者,有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的讲解志愿者等,他们都用各自的行动,诠释新时代雷锋精神,向世界传播和平之声。
活跃在纪念馆的“紫马甲”中,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有银发的退休干部,有南京高校的大学生和外国留学生,有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传承历史记忆、传播和平理念。
一口流利的中文,声情并茂地讲述,在史料陈列厅,来自东帝汶的留学生艾萨克正在给观众讲解。艾萨克是东南大学一名硕士研究生,已经加入紫金草志愿服务队伍6年了。他说,6年前他来纪念馆参观,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坚决留下并救助了好多南京平民的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决定加入紫金草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志愿者。
穿上紫色马甲,成为一名紫金草国际志愿者后,认识了很多朋友。艾萨克和来自莫愁中等专业学校非遗专业的学生,因紫金草种子结缘。“艺术上的共鸣拉近了我们距离,我们相约春暖花开之时,播种下寓意不忘历史,珍爱和平的紫金草。”
清明前后,学生们邀请他参与雕版画的设计与制作,并把作品赠送给纪念馆。他还拿起画笔,一笔一划地勾勒纪念馆,一座座代表性的建筑,沉淀着一代代人关于历史的记忆。
传承历史、传播和平,紫金草志愿者们的脚步愈加坚定、永不停歇。艾萨克说,“今年是我来南京的第九年,虽然我的力量很小,但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去服务更多人,让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让大家更懂得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除了来纪念馆参加志愿服务,艾萨克还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