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这是连云港市药企Ⅰ类新药从无到有快速增长的时间跨度。如今,由连云港市药企申报的Ⅰ类新药已经突破两位数,“中国医药创新看江苏,江苏医药创新看连云港”行业共识更加清晰。
123米!这是全球最长叶片的纪录。在中复连众生产车间,这样的叶片正陆续下线,让中国牢牢掌握全球风电产业的主动权。
一个个亮眼的数字,一次次惊人的突破。
在科技创新的征途上,连云港正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抓手,大手笔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大院大所大平台为核心的载体,勇闯创新“无人区”。
加快引聚培育科创力量
日前,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承担建设的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正式启动实船建造。
去年,连云港市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签约,引入深海前沿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共建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重点打造面向海洋的试验技术体系和研发平台。此次开工建设的试验船就是其中一项合作成果。连云港市科技局副局长范亚松介绍:“未来,连云港市将以连云港港为母港,停靠系列试验船。这些试验船将搭建一座海上移动实验室,帮助国内企业或者机构验证海上装备的可靠性,同时培育连云港市船配产业。”
近年来,连云港市通过加快引聚新型研发机构,聚集高层次科技资源、融通科研开发体系与产业应用体系,加快培育科技创新新生力量,让更多的创新载体“破土而出”。截至目前,全市建有市级以上重大产业创新平台51个,其中新型研发机构35个(省级13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各1个;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6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3个,其中国家级1个。
耐心护航“创新长跑”
创新突破无法一蹴而就,征途中充满着未知和不确定性。但连云港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和长远眼光。
过去几十年里,连云港市瞄准基础前沿领域,推动大院大所、大科学装置和大科研平台的引进布局,并持续投入“真金白银”,耐心护航“创新长跑”。
2009年,连云港市启动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平台建设。14年来,连云港市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全力以赴支持该平台建设。未来,该平台将成为我国燃气轮机最可靠的试验场之一。
在连云港高新区科创城,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正在推进相关改造工作。该平台的落地对于连云港市发展涉海产业意义重大。“签约后,我们就把科创城3号楼七层直接腾出来给机构做办公场所,相关场所改造6月底就可以完成,并招揽了双聘人员15名,落实人才公寓8套。”连云港市科技局副局长徐奔月介绍:“希望他们能为连云港在基础前沿、共性技术研究方面作出原创贡献。”
经过多年建设,连云港科技家底越发深厚。高效低碳燃气轮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于2024年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省海洋领域技术创新中心已引进金翔龙院士、候保荣院士共建科研平台;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等平台进入实体化运作。
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作为中药领域重要的实验室,康缘药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一支由院士团队领衔的强大专家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介绍,中药研发不是一个短期可见效的项目,需要集聚大量的人才。“我们建立了柔性引才用才机制,从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领军企业吸引人才,充分放权,鼓励他们大胆研究、不计成败,并匹配有竞争力的薪酬,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的积极性,让企业研发更加高效。”肖伟说。
为了进一步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活力,连云港市打破传统机制约束,通过创新机制将优秀人才汇聚,探索重大创新成果。连云港市科技局机构处处长朱哲保介绍:“为了将更加有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到新型研发机构内,我们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确保我们的研发机构集聚到最出色人才,让研发机构成为全市人才招引的强磁场。”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研发机构在连云港壮大,其创新成果通过各种各样的孵化器,在中小企业园区孵化、培育,在政策的“阳光雨露”照应之下,成长为一个个新的企业,让连云港市“产业花园”花团锦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