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陕西陆军中部战区某部“英勇冲杀连”迎来了一批特别的亲人,官兵们向来自盐城市射阳县的19位烈士寻亲小组一行14人列队敬礼。记者了解到,历时80年,代表19位无名烈士的寻亲小组,终于与烈士老部队的官兵们相见。
查阅50多万字,帮19位无名烈士找到部队
据当地老人回忆,1944年6月30日拂晓,为掩护新四军主力转移,一个排30多名战士在射阳县海河镇塌港村伏击敌人汽艇。这一仗击毙日军小田大尉等日伪军40多人,激战中新四军也有18位战士壮烈牺牲,最小的只有17岁。第二天,当地军民眼含泪水,把找到的18位烈士遗体集体安葬。
为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这些英烈,1959年,相关部门将烈士当年牺牲的塌港改为烈士大队,即现在的烈士村。1967年,射阳县人民政府又在烈士牺牲地建立“十八烈士墓”。后来又找到了一具也是这次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遗骸,安葬在“十八烈士墓”旁,到2006年又扩展为海河革命烈士陵园。
由于当年战斗频繁,部队行踪不定,后来老部队又多次转隶,烈士陵园内的19位英烈叫什么名字?他们的亲人在哪里?究竟属于哪支部队?一直无人知晓。2023年初,射阳县专门组成寻亲小组,辗转两千多里,前后历时3个月,查阅史料50多万字,拨打一千多个电话,发送几百条交流短信,最终找到了19位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
随着19位烈士牺牲80周年临近,5月20日一大早,新修建的射阳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内,由县人武部、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局、海河镇党委政府等方面组成的寻亲小组,走进刚刚建设完成的“海河战斗”展厅,重温19位烈士的英雄事迹。随后,寻亲小组从射阳县海河镇出发,带着家乡人民的期盼,远赴1300多公里外的英雄部队,追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烈。
行程1300多公里,跨越80年的“相见”
带着19位烈士的心愿 ,寻亲小组踏上了赶往陕西渭南部队的旅程。1300多公里的行程后,寻亲小组抵达部队驻地,受到了官兵们热情接待。寻亲小组首先来到了“英勇冲杀连”的连史馆,步入连史馆,第一眼看到的是《射阳革命史料选集》《射阳县志》等19位烈士相关的关键史料,它们被整齐摆放在入口处的玻璃柜里,烈士事迹和照片也已张贴上墙。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寻亲小组还观看了“迎接19烈士回家”的情景剧。战士们捧着军号和军旗,踏着阶梯一层层接力,寓意19烈士魂归。当军号在塔顶响起,“英勇冲杀连”荣誉旗展开,相隔80年的时空对话震撼人心。
射阳寻亲小组与英勇冲杀连官兵座谈“19位烈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这种精神,与我们部队的连魂连训,以及我们部队的战斗精神完全契合。我们将把这种战斗精神很好地传承下来。”海河19烈士所在连队干部代表深情地说。军地双方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同开展一系列活动,推动红色精神在军地广泛传承。
射阳县寻亲小组向“英勇冲杀连”赠送了一面写有“传承红色基因履使命,弘扬铁军精神筑长城 ”的锦旗。海河镇党委书记刘德龙在参加座谈时几度哽咽,“感谢部队对烈士寻亲工作的重视,圆了我们海河人民几代人的夙愿。我们将大力宣传‘英勇冲杀连’的铁军精神,积极投身到和美乡村建设中来,让乡村振兴在海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找到部队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射阳是革命老区,现有烈士命名的镇村16个。不仅有海河19革命烈士,新四军在射阳县临海、合德、陈洋等地都曾战斗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烈士寻找家乡、寻找组织、寻找亲人,赓续红色血脉。”射阳县人民武装部政治委员严乾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