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融入百姓生活,在宿迁感受群众文化“新生力”
来源:交汇点   作者:吴雨阳   2023-09-18 16:03:00

搬出塑料椅,摆下长板凳,瞬间有了记忆里家门口看大戏的“范儿”;相声、小品、快书、柳琴戏,都是身边人用乡音土语讲的身边事。9月17日晚,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暨宿迁金鼎文化艺术季群文活动“喜剧舞台走基层巡演”来到宿城区幸福社区,精彩的演出吸引观众拍手叫好、加油喝彩,不少人边看边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打卡”乡村博物馆,在村头广场看惠民演出,身体力行地用非遗“点亮”生活……近日,紫金文化艺术节采访调研团走进宿迁基层乡镇,从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张张生动的笑脸,沉浸式感受文艺文化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领悟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展现当代价值、涵养文明新风。

以人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一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不断展开。

送到家门口,讲到心坎里,

文化“种”在基层“惠”在民心

17日晚,华灯初上,宿城区幸福社区欢声笑语不断,一个个来源于生活的节目轮番上演,用土言土调把文明新风、惠民政策等知识讲到人心坎里。露天舞台的后方就是演员们化妆、等候的临时场所,他们大多是业余文艺爱好者、单位职工等。“今天是我第一次上台演出,本来心里紧张得很,但看到观众这么热情,我感到特别有干劲!”小品《麻辣烤串》的演员黄杰是一名个体户,因为表爱好表演加入了宿迁市文化馆微剧社。宿迁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程鹏,用方言相声演绎“霸王别姬”这段发生在宿迁的著名历史故事,他希望,基层巡演能讲好老百姓的心里话:“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把大家平时最有感触和共鸣的事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不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办节导向,本届紫金艺术节更加重视资源向基层倾斜,深入基层的一台台好戏,让文化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文化细雨”滋润人心。宿迁市泗洪县半城镇综合文化站位于多个涉农社区的中心地带,小小一隅,却拥有洪泽湖民俗博物馆、洪泽湖渔鼓传承基地、刻纸门花传承基地等多个地方文化保护展览场所。

“刀不离纸,纸不离刀……”步入民间刻纸工作室,12岁的王姝懿正埋头苦“刻”,手下一幅《喜鹊登梅》已经有模有样,刻纸门花代表性传承人苏立功在一旁不时指点。今年75岁的苏立功,年年都参加镇上举行的免费刻纸技艺培训班,或开展刻纸门花进校园活动,“我小时候就随邻居学习这门技艺,特别期望把传统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平时村民们除了来读书看报、休闲娱乐,还可以近距离感受本地渔家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非遗传承。在家门口学习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承传统非遗,现在成了半城人的新风尚。”文化站负责人之一、半城镇文化广电服务中心主任张仁高自豪地说,今年以来,洪泽湖民俗博物馆等展馆接待参观人员6000余人。

执着、热爱和情怀

让群众文化之花在基层绽放

“一个小镇有博物馆,这不多见。”张仁高告诉记者,洪泽湖民俗博物馆的诞生,源于当地人们对家乡历史文化深厚的感情,“从捕鱼工具到洪泽湖渔鼓,从半程刻纸到布老虎制品,每一件展览实物都是从渔民中征集或渔民主动捐赠的,留住乡愁乡韵,为乡村振兴提供绵绵不断的情感滋养。”

张仁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洪泽湖渔鼓”的传承人。“哎——洪泽湖上好风哎啊光啊,咿呀呀嚯嘿,呀嚯嘿……”拿起羊皮鼓边唱边敲,他又一次向众人展示“洪泽湖渔鼓”这一古老的表演艺术。从1984年起,张仁高就致力于洪泽湖传统渔鼓艺术的挖掘整理,深入湖区采访民间老艺人,对渔鼓表演形式和舞步、鼓点等进行系统的整理。目前,他通过数字化,将之前全靠口传心授的洪泽湖渔鼓样式保护传承了14种;创新编排的《渔鼓飘香》等舞蹈,让几近消失的渔鼓声又在湖区响起。

唱腔优美的苏北琴书,独具韵味的乡村书场,承载着代代宿迁人的岁月记忆。9月16日,宿迁市泗洪县烈士陵园东侧广场迎来众多“听众”——苏北琴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银侠在此表演长篇大书《刘秀走南阳》,近三个小时的表演,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一刻也舍不得“挪窝”。“大家都是自带雨伞,马扎,到了后车子一停就赶紧过来听。”今年70岁的石明业是一名退休职工,家住附近小区的他,一年多来,每个周末都会骑自行车前往“周末书场”。

周银侠是这里的“大明星”。有她的书场几乎不需要宣传,街坊邻居互相传个话就都聚集过来,年老的、行动不便的观众,甚至坐着轮椅或者雇人接送。周银侠说书的时候,观众全身心投入,热烈的掌声阵阵不绝;表演散了场,人们意犹未尽地把她团团围住:“明天还唱啊?你唱我就来!”他们说,周银侠“水平高”,所唱的琴书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干净利索。他们更记得,周银侠自4岁随父母学习苏北琴书,12岁就正式登台演出,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就担起了文化传承的重任;近二十年来,周银侠在泗洪县文化馆开设周末书场,平时送戏下乡,义务演出不计其数。她说的书,远近闻名,鲁、豫、皖等邻近各省都有爱好者专门开车来听,把苏北琴书这块“金招牌”越擦越亮。

目前,乡村书场不仅成为农村百姓聆听乡音、品味乡韵的好去处,也成为思想文化理论传播的重要窗口。近年来,宿迁“乡村书场”建设如火如荼,把苏北大鼓、苏北琴书活态化传承同文化惠民结合在一起,谈古论今,说文明唱新风,让“赶集听书”的光景有了时代新韵。

是文化生活的主角,

更是文化生活的主力

人民群众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觉,自发加入文化建设,让基层文化活力无限、魅力无限。

泗洪县草根艺术团团长王广业,已记不清多少次送戏下乡,有时一直送到湖区最偏僻的渔岛及滩头,让渔民在家门口看上精彩的“渔鼓舞”。成立于2006年12月的半城镇草根艺术团,原本只是茶余饭后“大家玩玩”,如今有演职人员50人,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和非遗传承志愿者服务队,义务为当地群众开展文艺宣传。历经十多年的创新融合,艺术团自发编演了《渔鼓飘香》《渔鼓闹春》和《渔鼓情歌》等现代系列舞蹈,在保护传统的同时,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洪泽湖渔鼓”注入时代活力。“我们每年都要举行洪泽湖渔鼓传统曲目培训,用渔鼓说唱的表演方式创作文艺节目。”王广业表示,希望经过几代人不断的保护传承,让古老的文化不断走向群众的生活。

2019年,周银侠开始在快手等线上平台直播,演唱苏北琴书的经典篇目,讲述前辈艺人的历史故事,频频和粉丝“连麦”交流,面对面,声连声,备受观众青睐。“现在已经有了十多万粉丝,最让我开心的是里边有好多80、90后!”周银侠说,通过视频、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苏北琴书有兴趣有热情,愿意潜心了解学习,这种新的传承方式让传统艺术有了新的生命力。传统琴书的发展现状,启发着周银侠对未来传承的探索与思考:“让苏北琴书得到青年一代的喜爱与发扬,才能永葆生命力,实现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标签:民心;洪泽湖;苏北

责任编辑:蔡阳艳

阅读推荐
1_imageslim.jpg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有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在砖头上雕琢出属于自己的事业。
67108_91d7f4a3-57c5-493c-856e-a23c3e74b219.jpg.jpg
9月10日,江苏省政府召开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
1_imageslim.jpg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WUnx32uKDimK22BaQWft4bqe.jpg
9月5日,巴黎残奥会女子铅球F64级决赛开赛,江苏运动员姚娟以12米53的成绩夺得冠军。
微信截图_20240905094125.png
在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之际,2024大运河文化发展论坛将于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启幕。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