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宅家刷剧的“平凡之路”,这个暑假,集知识、趣味、创意于一体的非遗体验活动,刷屏了无锡市民们的朋友圈。夜幕下的锡城更是文潮涌动,在延时开放的城市阅读空间里,汇聚着无数的“实干家”和“追梦人”。白天热闹的文化体验与夜晚沉浸的阅读氛围,勾勒出这座城市新的文化景观图。
非遗体验课一位难求
把泥团在手中搓圆,用拇指按出眼睛轮廓,再用竹签刻划出眼珠,在鼻子的位置戳出鼻孔,安上龙角和耳朵,一个栩栩如生的龙头在准高一新生徐国瑞的手中诞生了。走进惠山古镇王南仙大师工作室,一批青少年正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亲手体验泥塑制作,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徐国瑞正是其中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他从小就喜欢惠山泥人。无锡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泥塑《蟠桃会》,他去看了好多次。他也参加过无锡博物院的泥塑彩绘活动。
“这个假期的非遗体验活动,都太火爆了,抢个名额十分不易”,徐国瑞说,他已体验过留青竹刻了,但锡绣一直报不上名。据了解,有的活动要求报名者为成年人,有的则面向小学生,14岁的他感觉自己处在了“尴尬期”。“有次看到个编钟体验活动,要求年满18岁,最后给妈妈报了名,我来‘打辅助’”,徐国瑞的妈妈也喜欢传统文化,十分支持他的爱好,这个假期,母子“双人成行”,共同体验了不少文化活动。
这个暑假,非遗成为了无锡文化体验的热词。除了非遗大师工作室,无锡市图书馆、无锡博物院、东林书院以及各个名人故居都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非遗体验活动,旅行团也把非遗体验作为行程中的一张文化标签。“我们这里从暑假开始一直都是热热闹闹的,学校、班级、个人,不同单位和团体都会来进行非遗体验”,王南仙大师工作室的工作人员介绍。
为了给孩子“挣”一个文化活动的体验名额,锡城不少家长开始“抱团出动”。无锡市图书馆的活动招募刚刚发出来,融成观顺实验小学的宋茉滋的爸爸立刻转发进了家长群。宋爸爸告诉记者,在一次又一次的报名中,自己掌握了一些规律,这次招募信息就是在他的“蹲守时间”跳出来的,经由他的分享,班里五个孩子都报上了名。家长们都有各自关注的领域和场馆,通过团体互助,有效拓宽了孩子们的文化资源。
图书馆开启延时模式
“成年人想要找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太难了。”晚上7点半,在无锡市图书馆找到位子坐下的白领刘晓洋感觉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下了班,卸了妆,换上一身舒适的休闲服,直奔图书馆,给她一种回到了校园的感觉。打开刚买的新书,时而画画写写做个笔记,上一次有这样的状态还是在她大四毕业前。“现在基本上都是碎片化阅读,感觉自己错过了好多时间”,刘晓洋颇为遗憾地说。
参加工作五年,刘晓洋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关键期。夜晚延时开放的图书馆给了她调整的契机。她告诉记者,能够在工作日的晚上来图书馆学习一会儿,对于打工人来说可谓相当“友好”。她在睡觉前有听白噪音解压的习惯,其中,最喜欢的就是课间的声音,有呼呼的风扇声,刷刷的写字声,哗啦啦的翻书声,偶尔还有笔掉落的声音,“离开了校园,只有图书馆能找回这样的状态。”
从阅读自习室到走廊边的桌椅,延时开放的无锡市图书馆里,坐满了一门心思钻研的人,记者注意到,与过去以学生群体为主不同,图书馆里的人群越发多元,从自我提升的上班族到自得其乐的老年人,还有专门选在这里辅导功课的学生家长,文化场馆的这场夜间“加时赛”,让锡城的文化气息越发浓厚,也缓解了不少市民“上班时间走不开”、下班又吃“闭门羹”的尴尬。(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