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京专场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2024-05-16 15:48:00

2024年5月16日上午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京专场。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作介绍,并回答记者问。

赵金松: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统反映我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思路新举措,省委省政府新闻发布平台组织举办“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系列发布会的第一场,主题是“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我们请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为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与陈市长一起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是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邓智毅,副市长吴炜,江北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勇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钱维,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操文荣。

下面我们先请陈市长介绍情况。

陈之常: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我代表南京市委、市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南京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省会城市,南京始终以强烈的答卷意识和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努力把“强富美高”的宏伟蓝图转变为美好现实。在“经济强”上,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74万亿元,较2014年翻了近一番,位居全国十强,人均GDP居省会城市第一,地均GDP居14个特大城市之首;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近十倍、突破1万家,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产业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在“百姓富”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7万元提高到7.2万元,年均增长7.6%;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0万人、占全省1/6;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14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环境美”上,2014年以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从52.1%提高至81.9%,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连续五年保持100%、稳居全省首位;长江生态岸线占比由66.2%提高到80.3%,江豚逐浪成为靓丽风景;新建成过江通道5条,新增建成区面积167平方公里,新开通轨道交通294公里,“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山水城林的城市魅力更加彰显。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博物馆建设成效获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很有看头”,仙林街道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涌现出钱七虎等一批全国道德模范,国际和平城市、世界文学之都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努力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推动紫金山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取得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加快原子极限微制造、基因及细胞仿生等大科学装置预研培育,服务保障在宁基础科学中心和研究中心建设,构建30家左右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阵。加快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把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二是厚植产业强市“新动能”。实施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等一批总投资超千亿的增量项目,引领石化、钢铁、汽车、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焕新升级。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拓展智能电网产业全国首位的领先优势,推动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型材料、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壮大,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重要金融中心,提升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是争当绿色转型“引领者”。加快新时代美丽南京建设,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协同推进污染治理与降碳减排。强化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创建一批绿色工厂,培育一批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发布一批绿色低碳应用场景,推动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打造省级绿色低碳服务业集聚区,着力形成绿色产业体系。促进传统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动绿色能源和新型储能发展,打造新能源汽车友好城市,不断提升发展的“含绿量”。

四是激活改革开放“源动力”。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科技人才评价、科技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放大“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叠加优势,发挥好国家级新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开放载体作用,深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加快汇聚先进优质的资源要素。

各位媒体朋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定当奋勇争先。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向“新”而行、提“质”奋进,努力交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南京答卷!

我先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赵金松:

谢谢陈市长。下面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

科技日报记者:

南京科教资源丰富,这些年在放大科教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引领发展有哪些做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又是什么?

吴炜:

感谢您的提问。

正如您所说,南京作为全国科教重镇,科教和科技成果资源富集。近年来,南京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实践探索,初步构建形成了科技成果从“成果产出—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工程化转化—企业孵化”的全链条转化流程,在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我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评价获优数量近三年每年都是位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地孵化培育比例均超过95%。又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我市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全国领先的基因测序等六大专业技术中心,助推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此外,我市获批的国家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由东南大学等高校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主要致力于突破产业“卡脖子”技术,培育专业人才和孵化科技企业,目前已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科技和产业双向发力,进一步完善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全链条推进科技成果的发现、转化和落地。主要有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当好“挖矿人”,优化成果发现和对接机制。我们将紧密跟踪在宁高校院所产出的高价值科研成果,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发布和披露制度,升级科技成果信息发布与供需对接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两张清单”实时发布。强化技术转移专业力量培育,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培养,推动设立技术经纪专业职称序列,每年培训技术经纪人不少于500人次。二是建强“主阵地”,深化高校成果转移转化。全力争创国家区域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南京基地,打造“以江北新区、紫金山科技城、仙林大学城为核心承载区,以15个高新园区为主阵地,以在宁高校为代表”的高校全域转化体系。三是建好“中继站”,提升转化平台发展质效。从今年起,我们将滚动重点支持建设10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中试基地,遴选2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培育40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25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壮大,构建成果验证、项目中试、投融资洽谈、公共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体系。四是织牢“保障网”,出台专项政策促进转化。制定出台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政策,强化部门协同和板块联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金融供给、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和应用场景示范推广力度,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全要素保障。

总之,我们将继续放大南京科教资源优势,锻长板、补短板,形成企业为主体、创新需求为导向、高校院所为基地、专业化服务为支撑、市场化运行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格局,努力转化更多的高质量创新成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提供支撑。

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区域协同会放大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优势,在新形势下,南京应该如何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更好地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局?

陈之常:

好,谢谢,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南京是长三角特大城市,近年来,我们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特别是放大南京都市圈作为国家首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示范效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2023年,南京都市圈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亿,常住人口超3500万,在产业、创新、人才和公共服务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借此机会,我想引用三张“缩影”来与记者朋友们进行分享。第一张“缩影”是一个跨区域创业的故事:有一个甘肃小伙子,毕业于南京的高校,创立了“苏青合伙人”青创服务生态链品牌,他把南京的高校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资源与长三角、都市圈城市深度对接合作。目前,“苏青合伙人”发展的不错,它的总部基地就在我们南京,同时在上海、淮安、滁州等地都搭建了平台。累计服务培育各类企业1500余家,同时联动长三角50多所高校达成合作,推动形成“研发在南京,制造在周边”的模式。第二张“缩影”是一幅创新生态的图谱:我们将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资源,集成到一张可视化的生态图谱上,目的就是促进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精准对接。我们组织推动长三角(都市圈)科技合作,目前已累计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和解决方案近3500项,服务企业超过4000家,促成技术合作成果近400项。第三张“缩影”是一处产业集聚的载体:在南京和滁州交界处,有一个顶山-汊河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集聚区,以江北新区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为中心,已经形成了包含138家企业的配套完整、高效稳定的轨道交通产业供应链,已经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4家。

这三张“小缩影”也是我们正在奋力谱写的科技创新、产业协同的一个写照。下一步,我们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立足南京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有三个方面的思考,第一个方面,就是打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我们将全面提升与长三角科创需求适配度,深化科创飞地建设,进一步优化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图谱,充分释放南京科教人才优势,培育形成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的创新生态。第二个方面,就是实施区域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我们将坚持“统筹布局、因地构链、错位竞争、集群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好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优势,推动更大范围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联动,以产业的协同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第三个方面,就是建设高效联动的要素市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各类基础设施等“硬件联通”,在这个基础上,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政务服务等“软件协同”,以更加丰富、完善的功能,为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的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提供支撑。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也必将迎来更多的合作机遇。我们将张开怀抱、热忱欢迎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到南京来创业创新、实现梦想。

我就回答这么多,谢谢!

交汇点新闻记者:

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开放型经济大市,请问将如何发挥特色优势,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谢谢!

邓智毅:

谢谢你的提问。开放是南京的特质,开放也是南京的优势。我们将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来引领高质量发展,全力争当全省“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排头兵。具体来说,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全力打造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南京是全省唯一叠加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城市,我们牢牢抓住制度型开放这个关键,不断加大国际国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创新和衔接,促进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力要素更有效地聚合,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在自贸试验区全力推进生物医药全链条的创新试点,有一个例子,过去特殊物品进口由于管理标准和审批流程等因素,周期需要2个月以上,我们通过对标国际经贸规则进行了改革,使进口周期从2个月缩减到2周左右,极大地提升了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效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金字招牌,创造更多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成果,发挥好我们作为省会城市的作用,努力做到“试在南京、服务全省、贡献全国”。

二是全力塑造内外联通的新优势。南京是全国20 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也是省内唯一同时拥有千万级大型机场、亿吨级港口和国家级高铁枢纽的城市。我们将以开放“硬联通”为突破口,实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去年以来我们新开辟了纽约、达卡、波士顿等新的国际精品航线,使民众出行、经贸往来更加便捷,我们南京的老百姓非常方便地能够吃到世界各地的冰鲜水产品,这也得益于我们口岸通行能力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潜力,以禄口机场三期建设为重点,扩大和引进更多基地航空公司。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质效,加快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深水航道的潜能。就在前天,有一艘利比里亚籍“艾米”轮顺利靠泊南京港新生圩港区,装载了5万多吨大豆从巴西出发,吃水线达到了11.6米,相较于过去的11.36米有了很大的进步,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推动12.5米深水航道全天候通达南京,进一步释放长江航运黄金水道的优势,通过“水铁联运”“水水联运”等新的内外联通“立交桥”来提高效率,为“水运江苏”建设贡献南京力量。

三是全力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新动能。我们坚持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让全球企业共享南京机遇,也让南京企业畅达全球市场。我们通过不断培育新动能来应对复杂的新变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我市实际使用外资水平保持正增长,外资利润再投资规模全省第一,跨境电商、“新三样”出口规模在全省都是第一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来南京投资。今年以来,像巴斯夫、西门子、宝马、博世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到访南京、洽谈合作,应该说这是看好中国、看好江苏、看好南京的具体写照。我们将进一步吸引外资,把更多先进项目落户南京,不断优化外经、外贸结构,在稳住一般贸易、货物贸易等传统贸易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这些新的风口。

总之,我们将通过打造制度型开放的新高地、塑造内外联通的新优势、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新动能,来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力争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在新质生产力培育过程中发挥南京应有的作用。

谢谢。

江苏卫视记者:

去年南京印发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请问下一步南京在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吴炜:

去年以来,南京坚持把产业强市作为“头号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持续聚焦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着力锻长补短、集群强链,加快建设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考虑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巩固提升支柱产业。石化、钢铁、汽车、电子信息四大产业是南京的支柱产业,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60%,是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基石。去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以重大项目引领支柱产业焕新升级,我们与中石化、宝武、长安、上汽、上汽大众等企业携手谋划推进了一批总投资千亿元的重大转型项目。当前,我们正抢抓机遇,开展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通过加快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重大技改突破行动,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工艺提升,让支柱产业能够更快地实现焕新升级。

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目前,我市新兴产业领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集群规模已超过8000亿元,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材料等5个新兴产业集群规模均超过千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巩固放大软件、智能电网等南京具有发展优势的产业,同时,积极瞄准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材料等领域,力争再争创一批国家级产业集群。比如,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我们正以工业软件、开源软件为新的发力点,全力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在智能电网方面,我们正在电力电子核心器件、电网调度自动化等环节加力突破,力争产值“十四五”末实现翻番。

三是加速布局未来产业。南京正在未来产业上加速布局,部分已形成一定规模,比如,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的碳化硅电子器件已实现规模量产,以未来网络大科学装置为基础的“东数西算”安全新总线示范项目以及城市算力调度网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像这样的抢滩占先案例还有不少。市里昨天还召开了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基于南京在低空经济方面较好的科技和产业基础,全力抢占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接下来,我们将瞄准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商业航天、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等领域,着力培育创新策源、转化孵化、应用牵引、生态丰富的产业链条,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努力在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上跑出加速度。

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超过一半,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交通物流等产业有力地助推了全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现代商贸、高端文旅等生活性服务业也正在加快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接下来,一方面,我们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咨询服务、会计审计、节能环保等专业服务业,加快培育新业态、探索新模式、打造新场景;另一方面,我们将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加快文商旅融合,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从而不断完善消费供给、提升消费体验、激发消费活力,构建高质量的服务业新体系。

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我们知道江北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在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什么着力点?

吴勇强:

谢谢您的提问。江北新区是全国第13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国务院赋予的“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战略定位,理应在“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中践行使命担当、展现更大作为,重点将紧扣“创新”和“产业”两个关键词,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一个关键词:“创新”,这是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首要特质。

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拥有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获批建设国家级EDA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我们将进一步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战略引领作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前沿技术攻关突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牢牢把握制度创新核心任务,累计形成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5项全国复制推广、48项全省复制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改革举措走在全国前列,特殊物品联合监管通关试点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畅通了“快车道”。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数据跨境安全管理、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等试点,力争在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领域形成更多引领性、集成化制度创新成果,让市场主体获得更大政策红利。

第二个关键词:“产业”,这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

钢铁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轨道交通产业是新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已经迈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特种钢、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产品正全面提升新区传统产业价值能级,南钢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3星级评估企业,获评全国首批“数字领航”企业。我们将继续推动更多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着力培育更多国家级、省级示范性智能工厂,持续增强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产业是新区重点打造的“强引擎”,正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集成电路江北一体化“链式”效应初显,集聚上下游企业超500家,已经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等各环节全产业链格局;生物医药主攻“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方向,一类新药近两年新上市3个、目前在研200余个,产业营收年均增长两位数以上;现代服务重点发力产业金融,组建了百亿级产业母基金及系列子基金,我们将锚定江苏金融集聚区目标,进一步撬动新区近3000亿元管理规模的社会基金,引导“金融活水”更加精准浇灌产业森林、赋能实体经济。

此外,我们正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重点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中心等平台,积极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脑机领域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力争形成先发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

谢谢!

南京日报记者:

南京是全国现有七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之一,请问试验区建设一年多来,给科创企业融资带来哪些变化,南京重点从哪些方面开展试验区建设的?

操文荣:

谢谢您的提问。南京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市,全市存贷款余额超过11万亿元,金融市场规模占全省比重超过20%,金融综合竞争力全国第7,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63位。科技金融位列金融“五篇大文章”之首,南京通过一年多的国家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功能有效彰显,可以用四个“更”字来概括:力度更大,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0.9%、28.8%,私募股权投资活跃度位居全国第六,2023年南京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4家,位居全国第五;品类更全,各类科创金融专属产品超过200款,全国首批混合型科创票据,首单“科技创新”主题理财直接融资工具在南京落地,“投贷联动”累计为科创企业提供融资超过100亿元;成本更低,科技型企业平均贷款利率降至4%左右,在全省首创“宁创融”货币政策工具,为科创企业引入100亿元低成本资金,实际投放平均利率低至3.34%;环境更优,设立60家科创金融专营组织,全国首创设立18家科创金融服务驿站,科创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专业的科创金融服务。

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四个突出”:突出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出台科创金融高质量发展12条,构建了“宁科投”“宁创融”“宁科贷”“宁科债”“宁创担”以及“企业上市宁航行动计划”的接力式金融服务体系。突出流程再造和服务创新,制定科创金融专营组织标准,推动科创金融服务“团队专业、政策专有、产品专属、流程专设”,搭建了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开展认股权综合服务试点。突出痛点疏解和靶向改革,实施企业信用报告替代上市合规证明改革,有效降低企业上市成本,引入企业创新积分制,让企业的“科技报表”转换为金融机构认可的“财务报表”,有一家企业,原来通过传统的资产规模和财务报表评估,银行只能授信3000万元,引入创新积分评价后,授信增加到1亿元。突出区域特色和产业协同,面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金融服务“一行业一方案”,创新金融支持体制机制,助力紫金山实验室、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重点载体发展,与深交所共建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南京专区。

南京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我们将聚焦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科技创新人才创业展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制度型金融改革创新,培育和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努力让金融资本“愿投”“敢贷”,让广大的科创企业融资更有获得感。谢谢!

香港大公文汇记者:

我们都知道南京具有创新动能强、人才富集、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等优势,请问南京将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助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

钱维: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营商环境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有力抓手,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连续两年获评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2023年,入选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十,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三。“一件事一次办”“质量小站”等惠及中小微企业的做法,被国务院作为典型经验表扬并推广。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坚持以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助力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服务科创企业我们着力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为科创企业搭建产业链对接平台。我们积极打造产业链供应链的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供需精准对接,举办活动近70场,实现了政府搭台、企业获益的良性互动。举个例子,康迈(南京)机械有限公司是康迈公司-中国区总部,是全球商用车头部轮毂总成供应商。箬(音同“若”)升机电是我市一家精密机械制造类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我们的撮合下,双方就精密零部件供应达成了合作。后续,我们将搭建更加多元、更加契合产业科技创新特质的企业对接平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推动更多项目合作落地。

第二件事情,为科创企业打通融资堵点。我们打造了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性金融服务体系,还设立了民营企业转贷基金,帮助科创企业低成本、高效率、更便捷融资。目前,已助力1.26万家民营企业畅通转贷堵点,基金累计转贷金额超1460亿元。比如,江苏某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位居行业前列的高新技术企业,但在去年出现了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该公司通过民营企业转贷基金以零成本方式获得共计近4000万元的转贷资金支持。后续,我们将持续梳理各类企业,特别是科创型、初成长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第三件事情,为科创企业拓宽引才渠道。我们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促进“校地”“校企”优势互补,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南京国轩是国轩高科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已组建了一支200余人的工艺研发团队。在我们牵线搭桥下,南京国轩与南京工业大学深入开展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协同开展固态锂离子电池开发等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后续,我们将持续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搭建桥梁,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精准对接的机会,驱动创新要素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我们坚持客户思维,连续发布了6个营商环境政策文件,在全省率先施行《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今年,我们主动对接国际先进评价标准和市场规则,聚焦企业关心的优化监管执法、强化惠企政策落地等方面,开展“综研联检”“免申即享”等一系列优化举措,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我们相信,在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下,会有越来越多产业科技创新的成功案例出现在南京,让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赵金松:

谢谢陈市长和其他五位发布人,谢谢媒体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

标签:

责任编辑:冯晓丹

阅读推荐
e5af7f27-3353-42bb-ab31-5d33d7ebcebb.jpg.jpg
扬州“护线爱鸟”示范经验多次亮相国际舞台,赢得海外国家关注。
d498d86b-1a99-4360-b88b-028799ac470d.jpg
这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OXnqJecTd4xC4nxTCW2AEHl2_副本.jpg
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5大行动、1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和24项具体举措。
微信截图_20241216164725.png
随着欧美年终购物季的到来,南京跨境电商出口持续升温。
微信截图_20241213111118.png
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鼓楼医院工作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周纪穆则担任他的助手,两人携手救助难民。
本网策划
微信图片_20240703093100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