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您推荐由陶艺著的《广陵琴派》。《广陵琴派》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广陵琴派,孕育发展于江苏扬州,是十七世纪以来影响最为广泛的古琴流派。在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广陵琴人代代相传,广陵琴谱层层相继,广陵琴韵频频回响,广陵琴派伴随着时势变幻而兴衰沉浮,逐渐形成了跌宕多变、绮丽细腻、刚柔相济、音韵并茂的风格特征,兼收并蓄,蔚为大观。本书梳理了广陵琴派的发展历史,提炼出广陵琴派综合融汇、创新求变、自由洒脱、守雅通俗的文化价值,介绍了广陵琴派诸名曲,为近代以来的广陵名家们做了生动传神的描摹叙述。作者陶艺为古琴文化学者,其外祖父为广陵派古琴大师刘少椿。
广陵琴韵在江苏扬州响起,曾在乱世中荡涤人心,在发展中成熟稳定,又在战争中归于沉寂。如今,世间已无嵇康,所幸《广陵散》未成绝响。在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今天,广陵琴派重现光华,广陵琴韵奏响在世界各地。
第一章 广陵琴派简史
广陵琴派源于江苏扬州。广陵,即扬州的古称。说到“广陵”与古琴的关系,中国人的脑海中,常常会联想到古琴曲《广陵散》。《广陵散》相传是汉魏时期流行于广陵地区的琴曲。它萌芽于秦汉时期,到魏晋时期逐渐成形,随后一度失传。此曲旋律激昂慷慨,其杀伐争斗的气氛在古琴音乐中难得一见。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历经三百余年悠久历史的广陵琴派,正向世人展现出其前所未有的多元繁荣的面貌。2008年,古琴艺术(广陵琴派)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三百多年历史的传承、衰落和复兴,广陵琴派在当代重现光华。
第二章 广陵琴派的文化价值
清朱影梅《抚琴图》(扬州博物馆藏)
综合融汇:广陵地近虞山,广陵琴派在发端之初就以虞山派为基础,《澄鉴堂琴谱》与《五知斋琴谱》也广收虞山派曲目。在虞山派的基础之上,广陵琴派又广泛借鉴了金陵、浙派等琴派。由此可见,广陵琴派融汇各派的文化取向。
创新求变:一个琴派的树立与发展,离不开其独特风格的新创。所以从另一个向度来看,广陵琴派的历史发展,始终处于推陈出新的新变状态中;而创新求变,也是广陵琴派突出的文化价值。
自由洒脱:自由洒脱,是广陵琴派最为鲜明也最为知名的风格特征,同时也是其最为显著最为通行的文化价值。自由洒脱不仅仅是广陵琴派在音乐形式上鲜明的外在特点,还是广陵琴人在主体精神和个性价值上富有意味的文化追求与构建。自由洒脱的文化取向,既是琴派历史上流动的价值传统,又是现实生活中先进的价值理念,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
守雅通俗:古琴艺术一向被推崇为阳春白雪,不过曲高往往和寡。现当代广陵琴家,常常以崇雅且乐于俗的面貌活跃于世,在这里就可以寻味出守雅通俗取向的文化价值。当然,广陵琴派守雅通俗的文化价值,其意义远不止于此。
第三章 广陵琴派的名曲与名家
广陵琴派四大曲,并称“渔樵墨佩”,分别是:《渔歌》《樵歌》《墨子悲丝》和《佩兰》。
刘少椿手抄《渔歌》谱
刘少椿手抄《樵歌》谱
《平沙落雁》是广陵琴派的又一代表作。明代时,此曲被称为《雁落平沙》。关于它的作者,历来有多种说法,如唐代陈子昂,宋代毛敏仲、田芝翁,明代朱权等。顾梅羹曾根据宋人小说,推论此曲于北宋时就已流传。此曲主题,是借助鸿鹄之远志,表达高士的胸怀,所以乐曲有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之时,表现了雁群从天际飞鸣到渐渐靠近水边,最终落在沙洲之上的场景。
第四章 广陵琴人逸事
韩畕推琴而起:韩畕(生卒年不详),字经正,号石耕,河北大兴人(今北京大兴区)。因明末北方战乱频频,故自幼随父迁居江南,主要活动于吴越一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浙江萧山的毛奇龄在《竟山乐录》里称他为“广陵韩山人畕”,可见江南文士已经将韩畕视为江南人了。韩畕自诩“醉琴先生”,性格高僻,善于诗文,尤其精于鼓琴,在江南地区享有盛名。
孙绍陶独挑大梁:孙绍陶(1879-1949),亦名亮祖,字以行,扬州人。早年毕业于如皋师范学校与政法研习所,然终身以家庭塾师为业,教授古文,兼授琴艺。孙绍陶弹琴,出音清、亮、圆、润,在他的指下,《樵歌》的高旷萧疏、《山居吟》的优游自在、《墨子悲丝》的凄怆顿挫、《平沙落雁》的高远静逸、《梅花三弄》的高古遒劲、《龙翔操》的跌宕自由,无不纤微毕现,着实令人叹服。他在琴会中独挑大梁的担当意识和一无保留的开放心态,乃真正配得上复兴古琴的伟大使命。
张子谦学《流水》:张子谦先生原名“益昌”,《尚书》上说:“满招损,谦受益。”观其一生,可以说字如其人、名如其人。晚年张子谦更是功成名就,可是却对自己的学生成公亮说:“ 你们都说我琴弹得好,其实彭祉卿弹得才真好啊!你们是没听过彭祉卿弹琴!”
《符号江苏》系列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意在精选最具有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