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嚣中
寻得一个安静的角落
取一把紫砂壶泡上佳茗
鼻腔感受着佳茗的芬芳
沁人心脾
手指感受着紫砂的温度
恬然舒心
此时你将忘却了时间
也忘却了烦恼
与紫砂为伴
品绿茗香菡
收获内心的宁静
本期宅家阅江苏为您推荐的是由贺云翱、朱棒著的《宜兴紫砂》。《宜兴紫砂》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从紫砂陶工艺的历史流传、紫砂陶的制作以及紫砂工艺的特征和价值等多个维度,详细介绍了这一历史悠久的制陶工艺。宜兴紫砂,以特殊的紫砂土为原料,以“手工打片、拼镶成型并加以修饰和烧成”为特色,同时又与饮茶、篆刻、书法、绘画、诗文等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使紫砂陶艺成为表达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载体,也将手工制陶工艺推到了历史的顶峰。
宜兴紫砂是江苏省宜兴市的特产,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由于其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因此得名宜兴紫砂。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加之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使得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01丨源远流长的紫砂陶工艺
出产紫砂陶的中国“陶都”宜兴市,坐落在江苏省南端的太湖西岸。这里是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境内茶园众多、生态优良、矿产资源丰富,其中又以陶土为主,陶土矿中还夹杂有其他地区罕见的紫砂泥料,为紫砂陶工艺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自然基础。城市周边盛产林木,河流众多,水路交通便利,给宜兴陶瓷产品的烧制销售带来了天然的条件。
考古学家发现,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宜兴已经开始了制陶手工业。此后一直到宋元时期,宜兴陶瓷业长盛不衰。在大约 700 年前的宋代,紫砂陶工艺终于诞生了。宋代的紫砂陶主要还是日常生活用品,如陶罐、陶钵等。到了明代,紫砂陶已经与茶文化相结合,使“紫砂壶”成为紫砂陶最杰出的代表。
根据明末天启年间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的记载,紫砂壶的发展与明中期宜兴金沙寺的一位老僧人有关。后来,当地学宪吴颐山家的家童供春在金沙寺学到了老僧人的制壶技术,又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树瘿的形状创作了“树瘿壶”,开创了紫砂壶的新领域。因壶把旁刻有“供春款”,所以人们又把树瘿壶称为供春壶。
明清时期,紫砂大家云集,包括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陈曼生等。各位大师设计精妙、风格各异,对紫砂壶的发展和流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近代,紫砂壶已被更多人所熟知,更是慢慢走向了国际,这其中少不了程寿珍、俞国良、吴汉文、戴国宝等紫砂巨匠的努力。到了现代,在几百年的紫砂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使紫砂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这其中又以徐汉棠、徐秀棠、汪寅仙等名家为代表。
02丨紫砂陶的制作工艺
宜兴地下百米深处埋藏着奇特的紫砂泥料。紫砂泥料的天然颜色丰富多变:朱色艳若红花;紫黑深沉典雅;黄褐色宛若秋梨,表面隐隐有沙点;还有墨绿色似仲夏荷叶。为此,紫砂泥在历史上就有“五色土”之称。紫砂泥料的开采是紫砂工艺的首要步骤。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所谓的“明宕”“明掘”,也就是露天开采,这种矿藏一般埋藏不深,矿层浅而易采;另一种就是所谓的“暗宕”“暗掘”,需要深入到地下百米乃至数百米进行采掘。
紫砂壶的制作最少要经过12道工序,有的甚至更多。一般工艺流程为:加工好的泥料通过手工打泥片、打泥条、打身筒(即以泥片拍打成圆形器体)或镶身筒(以泥片镶接成方形或多边形器体)→装底、满→ 上大只→上假底→复脂泥、上线片→做嘴、把、盖(做盖板→上虚片→装子口→挖盖头→捻的子→钻孔)→ 装嘴、把→啄嘴、把→开口→用明针光身筒(刮压修整坯体)→成器→阴干待烧。
紫砂陶器以素面为主(或辅以调砂、铺砂之法),内外不施釉,从而充分展现其独特的天然材质纯朴、古雅、细致、含蓄的肌理之美以及独特的透气性能。但不少艺人也对陶器表面进行装饰,以提高紫砂器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观赏性。明清以来,经艺人的长期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紫砂装饰技艺,大致有陶刻、镶嵌、包锡、模印等。
03丨紫砂工艺特征及其价值
宜兴紫砂工艺自明代发展成熟以来,至今已有 800 年左右的历史,其具有工艺形成及传承地域高度集中与稳定、工艺体系发展脉络与结构清晰且延绵不绝、作品类型适应我国民间饮茶等活动需求而逐渐丰富这三者统一的唯一性特征。根据目前资料,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任何一个地点存在与宜兴手工紫砂陶艺相同的工艺体系。另外,其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体、成型技法个性化、造型和装饰风格人文化等特征,使得紫砂工艺历尽千百年后,仍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保持着它独有的文化活力 。
传统紫砂工艺的价值,自明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主要价值可以概括为: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宜兴手工紫砂陶艺作为一种经过千百年积淀形成的民族民间工艺遗产体系,其生存空间、工艺特征、传承谱系、传统文化内涵等迄今保存完好,见证了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也维系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作为一种民艺类生活器具,紫砂陶作品真正达到了雅俗共赏、可用可品的崇高艺术境界,从而将中国陶器之美推进到了极致。
信息延伸:
《符号江苏》系国家“十二五”重点出版项目,是江苏省重点外宣项目,被列入江苏省政府“十三五”重点规划。系列丛书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目前,丛书已出版五辑52册,收获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全国优秀美术图书金牛杯铜奖、江苏省优秀科普图书一等奖(2017、2018),入围2017“苏版好书”、优秀输出版图书。第五辑中英文版10种20册于2019年3月伦敦书展期间成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