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大地,日晷经流。明代先贤王阳明在一个落日的傍晚(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带着一腔遗憾和毕生追求,永远地闭上了自己的眼睛。作为一代大儒,集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于一身的巨擘,面对明王朝执政理念与文化体制的先天缺陷,寂寞地告别了那个时代,将背影留给了后代思想界。王阳明去世后,出自王学之门的王艮一方面继承了王阳明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改造、发展了王学的思想,创立了以他为首,经颜均、何心隐的发展,至李贽而至顶峰的独立的“异端”学派——泰州学派。
本期宅家阅江苏为您推荐的是由张树俊著的《泰州学派》。《泰州学派》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从泰州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起源及发展、创始人及其主要流派介绍、学派的影响及文化遗存等几个方面对泰州学派做了全面介绍。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它发扬了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始人王艮,为明代哲学家,人称王泰州,本书将带领读者,共同领略由他创建的这一极具创新意识的思想学派。
泰州学派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
壹
泰州学派根植于王阳明心学,为什么不称泰州王学,而称泰州学派呢?一方面是因为该派成员多为泰州人,另一方面泰州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第一个带有启蒙色彩的学派,是明代心学运动中一个带有激进政治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平民价值观,且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哲学学派。在长达76年的时间里,泰州学派的学者们踟蹰于明王朝中叶的江淮腹地,绘出了一幅启蒙思想的长卷。
泰州学派讲学论道
泰州学派是一个全国性的平民学派,它诞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消亡于明万历三十年至三十二年间(1602—1604)。泰州学派不仅存世时间较长,且学者分布极为广泛。泰州学派弟子除江苏外,遍布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山东、四川、河北、河南、陕西、广东等地。泰州学派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学派,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品格,其学者们以不受名教所束缚的“狂者”和“异端”风格背离传统,在社会上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
王艮讲学图
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其成员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开始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特别是他们以“身本”为核心内容,重视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社会地位,强调维护人的尊严,主张人欲合理等主张,是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弘扬,对自由与个性解放的争取,极具启蒙特色。
贰
泰州学派的产生
顺应时代
泰州学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时代的产物,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总的来说,泰州学派的产生和发展与明中叶以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环境有关。
姜堰古镇
一是封建社会的衰败。泰州学派的学者们生活的时代,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衰落的晚期,而衰败没落的封建统治阶级更加腐败,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更加残酷,激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人民起义连续不断。二是商品经济的刺激。嘉靖、万历之际,商品经济日渐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手工业作坊大量涌现,商人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些变化,不仅说明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解体,而且反映了在封建生产方式中产生了促使其解体的资本主义幼芽和新兴的市民阶层。
三是下层平民的诉求。泰州学派的成员大多处于社会的底层,比如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本身就是制盐出身。
龙岗书院内王阳明塑像
四是阳明心学的激荡。面对社会动荡与人心思变,统治者在加紧镇压农民起义的同时,企图通过强化“理学”这一精神支柱,从思想文化方面对人民进行控制。但是这时的朱熹理学已经完全成了人们追逐功名利禄的空洞教条,变得陈腐僵化。王阳明心学逐渐成为思想界新的控制力量。生动活泼、不以圣贤经书和理学教条为是非善恶标准的阳明心学,冲破了朱学的思想禁锢,客观上为某些进步的思想家反对圣贤偶像和封建礼教束缚的“异端”思想提供了思想资料。王艮曾师事王阳明,阳明心学也为泰州学派的创立提供了养料。
泰州学派创始人
王艮(1483—1541),原名银,字汝止,号心斋,明代泰州安丰镇人(今属东台市)。艮名及汝止字,均为其师王阳明所改。王艮是泰州学派创始人,他的一生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时期。
从孩提至26岁是王艮烧盐、贩盐发家时期。小时家境贫寒,不得已参加烧盐劳动,后随父亲外出从事经商,由于他善经营、懂管理、会理财,很快成为富户。王艮25岁在山东拜谒孔子等诸庙时,忽然想到,孔子是人,我也是人,孔子可以通过学习成为圣人,我也能。他萌发了通过医道来谋求生活之路的念头,从此悉心研究医道。
27 岁至37 岁是王艮发奋刻苦自学、悟道讲学的时期。王艮修道的方式,类似于顿悟法。如他27 岁时就闭门静思,不分夜日、寒暑。32 岁时,王艮开始讲说经书,但他讲说经书多“发明自得,不泥传注”。家乡的族长知道王艮有志天下,每当有了难事请教他,他就立即为其辨析。
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雕像
38 岁至46 岁是王艮从学王(守仁)门时期。正德十五年(1520),王艮38 岁时,他从吉安籍塾师黄文刚处了解到王阳明的学说,好学心切、求知若渴的王艮,立即冲破家庭的重重阻力,不远千里,趋舟赴南昌向江西巡抚王守仁(阳明)求教。开头两人话不投机,经过多次讨论,王艮终于心服。从此,王艮成为王阳明门下的学生。王阳明为了抑制他的“傲气”,还将他的名字“银”改为“艮”。
47 岁至58 岁是王艮独立讲学、自成一家时期。这一时期,为王艮活动的鼎盛时期。王艮一方面继承王学传统,另一方面又汇集四方之学,熔铸新说,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和学术风格。王艮还把他的这种新学说称为大成之学。所谓大成之学,就是经他改造了的、平民能够接受的新儒学。王艮的大成之学吸引了许多远近弟子。他讲学时,四面八方的人都赶过来听他讲。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王艮大成学的内容较新,符合平民的实际需要。
传承与发展
斗争精神一代高似一代
叁
泰州学派从王艮开门授徒开始到明代末期,共有五代传人。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发展变化及其影响来看,16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泰州学派创立时期。王艮之后,泰州学派的弟子们是一代传一代,其斗争精神也一代高似一代。泰州学派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6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为第一阶段,这是泰州学派发展的兴盛时期,主要以颜钧、王襞、何心隐为代表。从16世纪80年代至17世纪30年代为第二阶段,是泰州学派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以李贽为代表。
第一阶段: 兴盛时期
从16 世纪40 年代到70 年代是泰州学派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的第一阶段,此阶段为泰州学派的兴盛时期,主要是王艮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表人物有王栋、王襞、颜钧、何心隐等,其主要特点是对王艮的阐述、继承和传播、发展。
韩贞
徐樾
颜钧
罗汝芳
第二阶段:顶峰时期
在这个时期,泰州学派经过四传、五传,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文艺领域,以及以徐光启为代表的科学领域,将泰州学派思想发扬光大,掀起了一股股声势浩大的早期启蒙思潮。事实上,泰州学派的思想发展到李贽,进入了更全面、更成熟、更系统也更激进的阶段,这也就是泰州学派的顶峰阶段。
李贽像
徐光启画像
肆
主要思想
以自然为宗
泰州学派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泰州学派的许多人既是重要的思想家,又是宣传教育家和鼓动家。他们的哲学、宣传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泰州学派的思想极其丰富,几乎涉及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修养等各个层面,而从泰州学派最具特色的思想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以“百姓日用是道”为主体的平等思想
泰州学派从“王道”社会理想出发,企盼建立君民同乐、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按照王艮的设计,在这个大同世界里,无贵贱、等级之分,万物各得其所,人人君子,家家安乐。这就是他们提出的“万物一体之政”。实现“万物一体之政”的前提是平等,所以他们强调天下平等的思想。
贵州修文阳明洞龙岗书院内“知行合一”石刻
以“淮南格物”为主体的身本思想
“淮南格物”思想是王艮求学于王阳明之前就已经形成的理论。在投到王阳明门下之前,王艮就以格物说教授于人。王艮成为王阳明的弟子后,也没有忘记、抛弃他的“淮南格物”论。事实上,在王艮的思想体系中,格物论是他讲学传道的思想基础,也是有异于王阳明的标志之一。
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在格物”
以“率性而为”为主体的自由思想
泰州学派冲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主要是用儒家经典和封建伦理纲常来统治人们的思想。因此,不冲破儒家经典和封建伦理纲常的思想禁锢,是不可能获得思想自由的。王艮的思想虽然还带有传统儒家的色彩,但他已开始突破儒家经典和封建伦理纲常的羁绊,朦胧地向思想自由方向前进。比如王艮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统一的,人的生理欲望是道的一种呈现,理即存在于自然的人欲之中。
王艮名言:“我命虽在天,造命却由我”
以“乐学”为主体的教学观
“乐学”思想是泰州学派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艮认为,道既然是天然自有之理,并且不能加入人的意见,那么,天理也好,良知也好,都自然而然地存在于人心之中,不需要去刻意追求;只要顺从人心、听其自然,也就能获得快乐。而要做到顺人心、任自然,还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方面是从学的角度去努力,另一方面要从教的角度去努力。
泰州崇儒祠乐学堂匾额
文化遗存
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伍
泰州学派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反映了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泰州学派文化遗存比较丰厚,各代弟子在他们各自的家乡都有遗存。就泰州“淮南三王”而言,其文化遗存主要表现为墓祠遗存、文献遗存、旧迹遗存三个方面。
墓祠遗存
王艮及王氏墓群。东台市安丰镇九桥村古时有王氏家族8 座墓,按东西顺序排列,中间是王艮父亲王守庵的墓,右边为王艮的墓,其余是王艮兄弟的墓。墓的后面有长约30 米、高20 余米弧形小土山,人称“贤人山”。8 座墓的墓前立有两块碑,一块是王氏家族墓碑,碑上刻有王守庵及其7 个儿子的姓名;另一块是王东厓(王襞)的墓碑。后来墓被摧毁,但两块墓碑由于被生产队挖去做了水沟上的踏脚板得以幸存,今收藏于安丰镇文化馆。后来安丰镇在本镇公园内建“心斋园”,在园内重建王艮、王东厓父子墓。
古籍记载的江苏东台安丰古镇贤人山图考
文献遗存
王艮讲学传道,一般都是当面口传心授,所以文字作品不多。王栋、王襞基本保持这一风格,几乎没有长篇大作。现在我们见到的“三王”著作,皆为其后人与门人整理增订,曾有不少刊印本行世。
《明儒王心斋先生文集》
泰州学派的启蒙思想,是一个持久且永远的哲学课题。21 世纪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的时代,拨开历史的迷雾,泰州学派独树一帜,“以自然为宗”,重视人本价值,切实关注民本、民生,为我们所处时代归本存源、和谐万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文化路标。对用心读过泰州学派学者们学说的读者而言,是一种启悟,一次心灵的沐浴。
《符号江苏》系列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意在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