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类文明进化史告诉我们,宏大的宇宙至少已存在120亿年,相当于太空中的一粒尘埃的地球至少存在40亿年之久,而人类可追溯的历史不过350万年左右而已。恐龙的灭绝发生在最早的人类出现前约6000万年,而鹤类在地球上出现也比人类早6000万年。
素以美丽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著称于世的丹顶鹤,无论以研究成果论,还是以出土文物考,或者以文字记载计,它一直以“健康长寿、忠贞爱情、团队合作、吉祥高雅”的形象长留人间,被誉为“世界上最有文化的鸟”。
本期宅家阅江苏为您推荐的是由吕士成著的《盐城丹顶鹤》。《盐城丹顶鹤》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将用通俗的描述为您破译世界珍禽丹顶鹤的自然遗传基因,从鹤文化、鹤类的演化、丹顶鹤的习性、丹顶鹤的生存现状——越冬地生活和种群保护等方面,详细的介绍这一神奇的物种,并为您解读其历史文化密码,揭示丹顶鹤及其湿地生存环境的神奇与瑰丽。
丹顶鹤(学名:Grus japonensis):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颈、尾部飞羽和脚黑色,头顶红色,其余全为白色;飞翔时仅次级和三级飞羽以及颈、脚黑色,其余全白色,特征极明显,极易识别。幼鸟头、颈棕褐色,体羽白色而缀栗色。
第一章 鹤文化
中国的丹顶鹤文化拥有3200多年的历史,它始于先秦,兴于汉,盛于唐宋,明清继而不衰。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鹤文化经历了由自然物到人格化、人格化到神化、神化到科学化的演变过程。它一方面广泛地渗透于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音乐、体育等多个领域,另一方面作为祥瑞、长寿、忠贞、正直、清明的象征,也深刻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形成了极具东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丹顶鹤自身的形态拥有极强的感染力,这也是它被誉为“文化鸟”的原因之一。丹顶鹤的色彩构成十分独特,别有一番韵味和意蕴。它整个身躯以白色为主基调,二、三级飞羽和颈部是黑色,头冠的一抹鲜红靓丽夺目,可谓点睛之笔。这种白、黑、红的色彩搭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黑白两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丹顶鹤头冠上的一点红,使它身上的整体色调变得跳跃而活泼,给人以鲜活生动的美感。另外,丹顶鹤整个躯体的线条优美而流畅,其双翅阔而长,飞翔时,黑白相间的长翅伸展开,头颈和双腿直而挺,“十”字般的曲线造型秀逸、潇洒,给人一种直冲云霄、奋发向上的感受。
其实从原始社会至周代,鹤文化萌芽于先民的生活世界中,形成一种朴素自然、萌发式而又原始性的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在图腾、文学、儒家经典、玉器、青铜器、壁画、帛画、宠养、舞蹈等方面都有表现。其中既有通过描绘鹤的自然形体暗示某种愿望之意,也有神化、艺术化,作为精神寄托的表达,把鹤当做祖先、保护神的标志。
鹤文化的明确记载一般都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鹤算起,至今有3200多年,在这悠久的历史演变中,鹤文化经久不衰,大致可分为如下三个过程:
1.由自然物到人格化的演变
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丹顶鹤的文字记载,《小雅·鹤鸣》中写道:“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此后,把皇帝招聘贤能之士的诏书称为“鹤板”,鹤板上的字体称为“鹤书”。《易经》也将鹤拟人化,后人将这个意义引申,把注重自身、修养高雅的人叫做“鹤鸣之士”,也用鹤来比喻高雅的人和人们之间的友情。
2.由人格化向神化的演变
丹顶鹤,因其神秘、神奇而令人神往,被视作仙禽、神灵。不同于虚拟的龙凤,它是真实存在的。大致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期间(公元25589年),随着道教的产生和推动,鹤日趋神化,且与一些神仙传记、古老传说结合,相得益彰。鹤逐渐由人格化向神格化转变,在这个时期,有两个因素对于促进这种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3.由神化到科学的演变
现代鹤文化的一个质的飞跃,是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讴歌鹤、保护鹤。中国古代曾经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但由于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有限,人口剧增,过度开发,以及后来的工业化,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丹顶鹤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数量急剧减少,已成为濒危物种。现代人爱鹤,除了受传统文化影响外,很重要的原因是认识到了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开发利用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和自然界包括野生动物必须和谐相处。
第二章 鹤类的演化
据记载,鹤类在地球上出现大约是在6000万年以前。始新世时期的化石记录表明,大约在4000万年前的鹤类与现在的艳丽的非洲冠鹤相似,这些有冠毛的、面部裸露的、羽毛松散的鹤,有30多种栖息在林中,繁殖在沼泽地里。那时鹤类遍布气候温暖、覆盖着大片湿地的北部大陆。鹤类不曾移居到南美洲,而它们在北美、欧亚大陆和非洲,种类、数量都很丰富。
进入第四纪冰川期后,大地开始变冷,新的山脉将陆地断开。由于冰川和山峰的作用,大片的湿地消失。艳丽的冠鹤不能适应寒冷的气候,因此它们的栖息区域缩减到赤道附近的非洲,那里在冰川期始终保持着热带的环境。然而,北方地理环境的改变,作为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为产生新的鹤类提供了条件。最后构成了现在世界上15种优美的鹤。
世界现存鹤类名录
丹顶鹤便是其中最受人们喜爱、民间流传甚广的一种,也是世界濒危鸟类之一,其野生种群的个体总数在3100只左右。迁徙的西部种群,其越冬期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盐城和山东东营的沿海滩涂,其中以江苏盐城沿海滩涂的分布数量最多。
第三章 丹顶鹤的习性
黑龙江省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境内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区。每年的3-4月份,丹顶鹤由南方的江苏盐城等越冬地相继迁至北方的扎龙等地,进行新一轮繁殖周期。来到扎龙后,每对鹤首先要抢占自己的领地,约在2-3平方千米,然后要将自己上年生的小丹顶鹤赶出它们的身边,以便安心繁育新一代。开始小鹤极不情愿离开自己的父母,大鹤只好用它们的尖喙攻击小鹤,有时甚至将小鹤啄得头破血流,并几经反复,小鹤才被迫离开自己的父母,和其他遭到同样命运的小鹤一起混群,过着游荡的生活。待繁殖期过后,它们中部分个体会重新回到父母身边,一起南下过冬。
丹顶鹤的迁徙年复一年,永不间断,是什么使之产生迁徙的冲动呢?这主要是由鹤的遗传、记忆和生物钟节律等因素引起的。秋天从北向南迁,主要是为了觅食。冬天,北方的湿地被大雪覆盖,没有食物可寻,湖河结冰无水可喝,只有南迁才能生存。而从南往北迁,还受繁殖期体内生理刺激的影响。北方的春夏拥有更多的食物和更充沛的阳光以抚育幼鸟,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幼鹤的快速成长。天气的变化是迁徙的前提,以当地气温正负3℃为条件。每年,当北方开始出现霜冻、冰雪,地面吹起较强的偏北风时,丹顶鹤飞往南方。来年春回大地,地面吹起偏南风时,丹顶鹤又会飞回北方。
寒潮即将来袭,在一个刮西北风的清晨,丹顶鹤家族的南迁之旅开始了。它们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二人世界或三四口之家,没有形成家族的青年鹤集结成10只左右的集群。第一次参加迁飞的小鹤紧紧跟随在父母身边。第一次迁徙小鹤们需要牢记地面的标记,为今后独立迁飞确定方向和位置。迁徙途中,不同的丹顶鹤集群不断加入,逐渐合为一个大群,最多可达几十只。在仙鹤南飞的季节里,秋高气爽,东边的大海也越显平静。人们举目远眺,成群的丹顶鹤从头顶飞过。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风声鹤唳,渐行渐远,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动容,为之思绪万千。
第四章
丹顶鹤的生存现状——越冬地生活
飞越千山万水,丹顶鹤抵达盐城滨海湿地,开始每年长达五个月的越冬生活。这里是鸟类的天堂,众多珍稀濒危鸟类的迁徙目的地,是来到300万只迁徙候鸟、50万只留鸟繁衍生息的家园。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先后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国际重要湿地、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区合作伙伴等国际组织,是中国最大的海岸带自然保护区,中国魅力湿地之一。
丹顶鹤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陆续迁徙至盐城沿海滩涂越冬,翌年2月下旬又相继迁出,3月上中旬迁徙结束,越冬期4-5个月。
对于冬天移居盐城的野鹤部落,整个海涂湿地就是一座天然的家园,这是一个更为智慧的理念。它们干脆省略了筑巢的麻烦,也就省却了捍卫一切身外之物的烦恼,因此,丹顶鹤虽然久负盛名,却活得清风明月;虽身长1米有余,却飞得身轻如燕。丹顶鹤群一路远行来到冬季行宫,从云层降至湿地,在尚未结冰的浅水里沐浴洗尘。飞行者的角色暂时中止。在整个冬季,它们享受着闲云野鹤以舞蹈与觅食为主要特征的休闲生活。
每年冬季,约有700-1200只丹顶鹤来到盐城湿地,在保护区核心区,它们将组合成大的族群。在组合的过程中,看不出有族群管理者和大型活动组织者,整个体系和机制都是在久远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相对固定,聚散离合,顺乎自然,井然成序,了无痕迹。或许像麋鹿那样的大家族鹿王管理系统完全不适合这个种族每年两次的远走高飞,而小型紧密性的组合更具机动性、灵活性。关于丹顶鹤大型族群组织体系,有待更长期的观察与研究。
早春二月,盐城沿海滩涂刚刚苏醒,乍暖还寒,丹顶鹤准备出发了。在整个冬季,成年鹤积蓄了充分的体能,将再次领航北上。收获最大的莫过于鹤童,这期间它们的丹顶越发鲜红,更可喜的是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伴侣,如果说年前的那次南下,仍然懵懵懂懂,而即将到来的北上远行,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与使命,它们跃跃欲试,欢鸣,舞蹈,只欠东南风至,立即展翅高飞。
第五章 种群保护
当我们徜徉在湿地的梦幻之境,感叹于丹顶鹤的优雅美丽时,也不禁要痛心它们正在遭受的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栖息地被破坏
湿地是丹顶鹤赖以生存的基础。历史上由于缺水干旱,许多核心区的荒地被开垦。盐碱土地上进行的农业经济效益并不大,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湿地面积急剧减少让丹顶鹤失去了大面积的栖息地,被迫离开家园。丹顶鹤是具有领域性的,长此下去必将威胁种群的稳定。据统计,近40年来,全国湖泊围垦面积已经超过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沿海湿地围垦近1/2,丹顶鹤的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
人为干扰
人口增长、人类活动频繁,严重影响鹤类的生存。春季是丹顶鹤繁殖的季节,也是湿地居民春耕的旺季。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对于生性机警、正在选择巢区的丹顶鹤影响很大。它们常常为了躲避人的干扰而在沼泽中游荡,甚至推迟繁殖。
环境污染
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造纸、石油勘探、钻井、采油等工业的污水排入湿地,造成土壤和水质污染,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了丹顶鹤的生存。此外,湿地周边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是湿地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丹顶鹤捕食受污染的水生生物,有害物质沉积于体内,会导致生病或造成胚胎及雏鸟的死亡,影响种群的生存。
猎杀和火灾
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不时有不法分子潜入湿地偷捕丹顶鹤,更有甚者会在湿地投放毒饵,造成众多鸟类被误杀。湿地居民为了捕鱼方便会放火烧掉苇草,经常发生大面积的荒火,导致丹顶鹤赖以隐蔽的芦苇丛及巢材全部烧尽。丹顶鹤不会在火烧地活动,这致使它的分布区更加狭窄。
鹤娘——徐秀娟
培育鹤蛋
江苏盐城国家级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又称盐城生物圈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海岸带自然保护区之一。盐城保护区地处江苏中部沿海,由盐城沿海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亭湖六县(市、区)的滩涂组成,海岸线长约500公里,总面积24.7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为2.26万公顷。主要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30年来,盐城人民为保护丹顶鹤作出特殊贡献,保护珍稀物种是全人类的福祉,盐城地方为此作出较大的投入和无私的奉献。盐城国家级珍禽保护区为保护丹顶鹤所作出的业绩有目共睹,堪称典范。
丹顶鹤从远古走来,走进人类的生活。它们是天地孕育的美丽精灵,是自然进化的湿地之神,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丹顶鹤的故事,在这里每天仍在继续。
《符号江苏》系列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意在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