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百科百景
张謇
来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翻开近代中国历史长卷,一个名字映入眼帘。这个名字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紧密相连,与清末民初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紧密相连。这个人就是——张謇。

翻开近代中国历史长卷,一个名字映入眼帘。这个名字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紧密相连,与清末民初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紧密相连。这个人就是——张謇。

张謇离世已近百年。岁月变迁,沧海桑田,但他的功绩影响泽被后世。

本期宅家阅江苏为您推荐的是由王敦琴、陈蕊著的《张謇》。张謇是我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主张 “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张謇》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紧扣张謇一生的事业成就,采用人物传记以时间为序的写法,概括了中国近现代工业的时代背景,将张謇这个人物置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描述了张謇科举以及创办实业跌宕起伏的历程。

本书目录

张 謇

1853-1926

张謇,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人们常尊称他啬翁、啬公、张季子、张季翁、张南通。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国家政权几多变更,历代政要亦各具政见,但他们都推崇张謇,尊敬张謇,感佩于张謇的丰功伟绩。张謇在世时,孙中山不仅聘请他出任实业总长,且赠予他照片,称赞他“在南通做出了实实在在的事情”;张謇去世后,北洋政府特颁嘉奖令“效绩昭著”,“生平事迹宣付国史立传”;新中国领导人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有四个人不能忘记, 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交通运输业不能忘记卢作浮。”

张謇生活的时代,内忧外患共存,社会急剧转型,中西文化碰撞。在这样的时代,张謇既不怨天尤人,亦不随波逐流,而是坚定地选择了一条自救自强之路,从自己做起,“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终于成就了宏大的事业。他以自己先进的理念、救国强国的坚定信念、对世界大势的深刻感知及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为中国早期的现代转型做出了艰辛的探索,“当了30 年的开路先锋”,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开创了众多的全国第一。张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并深深地感动了中国和世界。

二十六年科举路

张謇一生以42岁中状元为重要分水岭,分为前后半生,前半生可谓是知识能力的积累时期。42岁之前,他的活动半径主要是读书、参加科举考试、当幕僚、执教并执掌书院,在科举仕途的崎岖山路上奋力攀登,最终登上读书人的光辉顶峰,成为状元。

他从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到42岁中状元,经历了整整26年。其间,几多辛苦,几多惆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知其滋味。张謇4岁时,父亲就教导他读书识字,从《千字文》开始认读。父亲张彭年虽然读书不多,但却是一名贤达之人,以慷慨助人、办事公道而远近闻名。张彭年儿时对读书的渴望及读不起书的遗憾一直如影随形,他热切盼望子辈中能有人去实现他的夙愿,读书科考,成就功名,光宗耀祖。于是,他对天赋甚高的第四子张謇寄予厚望。

16岁张謇准备参加科举考试,但他却没有直接参考的资格。按当时惯例,三代之内没有中过秀才的“冷籍”不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而须廪膳生和学官“认保”和“派保”。当时的担保体系弊端丛生,考生家庭须拿出一大笔钱财请保并酬谢。就当时张謇家经济情形看,出大笔钱实属不易, 而如碰上敲诈勒索之事就更是捉襟见肘了。尽管如此,张彭年还是力求找人担保具结,但未能如愿。为能有应试的机会,也为避免敲诈勒索之灾,父亲张彭年顺从了私塾先生的安排,让张謇顶替有资格考试的如皋张之孙以张育才之名赴如皋应试。

如皋张家不会让别人免费占籍的,他们提出了银子的要求。并且如皋的这个张家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利用张謇家不敢声张的心理,一次次敲诈勒索,害得张謇走投无路,甚至被关押如皋学宫3个月。搞得张謇家官司缠身、身心疲惫,张謇生母金氏因此愁病,父亲张彭年四处借贷、八方求人。最后,人是放了,但张謇家已倾家荡产,一家人痛苦、愤怒,但却无可奈何。占籍科考之事给青少年张謇极深的刺激,使他深深感到家族中没有读书人的痛苦和无助,激发了他发愤苦读的决心和意志。

随后,张謇仍孜孜不倦地读书准备考试,同时,他也曾在江宁发审局任职、在家乡试种农桑、在教书院执教。这些经历不但丰富了他的见闻,更让他的名声逐渐增大。

张謇殿试策

自助者,天助也。漫漫科举之途艰难跋涉26个春秋的张謇终于在42岁时高中状元,摘取了科举王冠上的那颗璀璨明珠,实现了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1894年, 张謇参加恩科会试,取第十名,殿试钦点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

26年的科考历程,历经艰辛。他经历了乡试6次, 会试5次,前4次都失败,共90天;县州考、岁科试、优行、考到、录科等试,10多次,共30日。40岁时想着自己屡试不第,而年迈的父亲仍在为自己操心,深感惭愧, “乃尽摒试具”。心灰意冷的张謇参加最后一场会试是在父兄的坚持下被动赴考的,而这次却一举中的,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厚积薄发,实业兴国

张謇的后半生可谓是各种事业的爆发期。在这段时期他的活动半径主要是办实业、办教育、办各种社会事业,也曾担任过数10个职务,在短短30多年中艰难创业,在10多个领域都有重大建树,干成了许多人几辈子都干不了的大事。

1.状元“下海”

大生纱厂

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屈辱收场。《马关条约》使得中国的主权被践踏,财富被侵吞,张謇极为愤慨,他在日记中愤然写道:“和约十款,几罄中国之膏血也。”《马关条约》除了割地赔款外,还允许外国人在华设厂开矿筑路,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赚取大量的利润。因此,国人应自己办企业,与外人争利润,这成为有识之士们的共识。

大生纱厂股票

大生纱厂商标

于是,张謇决定办纱厂,取名为大生。他办厂之初衷,除了与外国人争利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让生者生”,这体现了张謇的社会理想。经过四五年的艰辛努力,1899年,大生纱厂开车运行。张謇讲诚信,制度管理,用心经营,采取合理的营销策略, 开车第二年便有盈利。尽管其间仍有曲折,生产、经营过程中也面临过各种困难和困境,然而,都被张謇一一克服并且突破了。

从创办大生纱厂开始,状元张謇其实就意味着放弃荣华富贵和养尊处优,走上一条他从未预设过的人生之路, 也是一条荆棘丛生、充满艰难险阻的崎岖山路。在这条山路上,他寂寞地艰难跋涉,奋力拼搏,最终大获成功。

张謇高举“实业救国”大旗,以大生纱厂为依托,20多年中不断办企业,先后创办数十个,且门类众多,涵盖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水利、盐垦、金融、通讯、文化、慈善、公益、城建等,可谓应有尽有,构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大生资本集团。起初,他的想法可能比较简单,主要是解决原料、废料问题,逐步地各类企业不仅构成了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产业链,且构成了庞大的大生资本集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叱咤政坛

农商总长时的张謇

张謇中状元前后的晚清社会,危机四伏,而朝廷帝后两党斗争仍极为激烈,戊戌变法及戊戌政变可谓达到白热化,这促使张謇对上层政治格局进行思考。同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然从办厂经商的艰难历程中,张謇深感“商之视官,政猛于虎”,“但有征商之政,少有护商之法”。内忧外患使得张謇深深感到“须亟改革政体”,较为可行的是实行君主立宪。君主立宪是一种国家体制,君主通过宪法来治理国家,而不是君主专制。

1901年,张謇知道朝廷提出“新政”主张时,便深感振奋,赶写了一篇2万多字的长文《变法平议》。看似是赶写,其实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写《变法平议》开始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发生,张謇为君主立宪奔走呼号,成为国内立宪运动领袖。他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普及君主立宪的思想和主张。

江苏谘议局

这一切,使得“立宪救亡”的道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日俄战争结局也给人们以深刻的教育,连沙俄都宣布立宪了,清政府不得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考虑立宪问题以尝试进行政治改革。于是,慈禧便让大臣们讨论立宪,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尝试政治制度的改革。清廷于1905年宣布“预备立宪”上谕,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张謇率先在苏州成立“江苏立宪学会”,担任会长, 在上海成立学术性质的“宪政研究会”。在其影响下,各地纷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以推动立宪。除此之外,张謇还曾勉力东南互保、发起国会请愿、兴起立法高潮,他呼吁改革政体,领导谘议局争取民主权益,从客观上推进了革命的进程,助燃了革命的烈焰。特别是,他在转向民主共和后, 为各地独立、南北议和、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及运行、政治改革等不遗余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3.教育与慈善

通州民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训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丰富、前瞻,且成体系。“教育救国”。这是张謇办教育的初衷,他说:“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图存救亡,舍教育无由。”这方面的论述很多,这也是他创办几百所学校的根本出发点。普及教育。张謇认为“窃维自治之本在兴学,兴学之效在普及”,“洗国耻,必先开民智;而要开民智,必须普及国民之教育,尤其要重视贫民教育”。要普及,不仅是青少年要接受教育,还要特别重视普通老百姓的教育, 广大的官吏也必须受教育,同时弱势群体亦不能遗漏。同时,普及教育要讲究方法,视其情况区别对待。他说:“各省风气不一,内地民智未开,苟非强迫,诚难普及。”张謇强调把强迫与开导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明白为什么要读书学习,说到底是为了救国强国。

第一幼稚园

张謇一生创办或参与创办各级各类学校数百所,创办的近代学校之多、门类之广、筹措经费方法之活在近代中国可谓首屈一指。他不仅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开路先锋,亦是创办近代新式教育的开路先锋。他创办了一个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包括普通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女子教育、社会教育乃至慈善教育。

女子师范学校第一届毕业生合影

从幼稚园到中学,再到大学,张謇创办的学校百年来不断地滋育着这片土壤上的人们。其中,1902年筹办的三江师范学堂是清末倡导新教育后规模最大、设计最新的一所师范学堂,亦是中国近代设立最早的师范学校之一,它也成为当今9所大学的源头,即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江苏大学。这些与张謇有关的大学,有的是他参与创办的,有的是在他呼吁下创办的,有的是在他支持下创办的,有的是在办不下去的时候他支持继续办下去的。

总之,张謇创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学校教育之教育宗旨、教育方针、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经费来源、办学思路、办学层次、办学步骤、学制年限、课程体系等等都很明确, 都是这个完整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特别是形成全社会人人受教育、人人学知识的良好氛围,这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新育婴堂

除此之外,张謇在慈善公益方面也有极大的建树。100年前,张謇将慈善公益与教育、实业一起看作是地方自治的三大支柱。他在通海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慈善公益体系,惠及通海及其周边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独树一帜。

南通医院X光室

第二养老院

张謇认为:“以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慈善公益的作用尽管只是弥缝实业、教育所不及者,然而“失教之民与失养之民,苟悉置而不为之所,为地方自治之缺憾者小, 为国家政治之隐忧者大也”。因此,张謇决心在通海一隅做出成效来。随后,他逐渐创办了育婴堂、养老院、医院、济良所、贫民工场等院所,真正地做到了实心为民。张謇的一生,于他个人而言,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抱负和人生价值;于他所代表的新兴阶层而言,表达了其要求改善政治环境、发展社会经济、改善民生福祉的愿望;于江苏南通而言,成就了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灿烂辉煌;于今天而言,张謇的影响仍然清晰可辨;于明天而言,张謇的影响仍将继续下去。

——本篇图文摘自《张謇》

《符号江苏》系列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意在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标签:纱厂;教育;立宪

责任编辑:冯晓丹

江苏省;小剧场;民营企业
过去一年,江苏省的代表委员们认真履职,用行动诠释担当,以实干践行使命。
互动;网民;小红书
希望这样美好的故事越来越多,让“读懂中国”成为一场双向奔赴。
昆山;张浦镇;启德
1月15日,苏州昆山张浦镇举办“携手同行 共谱新篇”2025昆山德国工业园外资企业迎新春活动,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浓厚氛围。
宁工享•职工;职工食堂;食堂
南京市总工会将通过建设“宁工享”职工食堂,重点打造“食堂+讲堂”,推动“知”“食”共享。
民生实事;聚焦;民生
今年民生实事项目牵头单位共涉及21个部门,其中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 、省委金融办、省商务厅等部门为首次参与。
封底;浇筑;隔舱
1月11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南锚碇隔舱封底施工完美收官,标志着南锚碇施工全面进入“看得见、摸得着”的干作业新阶段。
文蛤;青虾;龙虾
全省特色水产养殖面积占比超80%,特色水产养殖产值超1000亿元。
lng;储罐;LNG储罐
标志着我国首座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全球单罐容量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一次性投用成功。
技师;技能人才;学徒工
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优化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培育更多江苏工匠!
宁镇;南京;协同
如何把“一群城市”变成“一个城市群”,用更加紧密的“一手牵”澎湃出更强劲的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