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百科百景
梅兰芳
来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一个人的名字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化身和特定的符号,吸引着中国乃至于世界各界人们的目光。他就是梅兰芳。

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一个人的名字逐渐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化身和特定的符号,吸引着中国乃至于世界各界人们的目光。在中国近代戏曲史上,恐怕再也没有哪位艺术家的受关注程度能够超过他,他就是梅兰芳。

本期宅家阅江苏为您推荐的是由徐同华著的《梅兰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傅谨称梅兰芳为20世纪中国戏剧的一个奇迹。朗润明珠,翩仙彩凤,梅郎合受千秋供。对于这样的一个奇迹,他的思想需要系统研究,他的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他曲折的人生经历,更是我们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窗口。 

 

本书目录

《梅兰芳》是“符号江苏”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以口袋本的形式,将梅兰芳这个“奇迹”推荐给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力求对京剧艺术及梅兰芳一生所走过的不平凡的生活和艺术道路有较为全面的展现。

家道与学艺

 

《思凡》梅兰芳饰演色空

白居易《长恨歌》里有“梨园弟子白发新”的句子。作为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梨园已衍变成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戏曲界习惯地被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也被称为梨园弟子,而一家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便被称为梨园世家。

所谓的梨园世家,其传承少则三代。作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梨园世家所代表的家族式传承赋予了其传承的特殊性,以及传承之外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京剧里的梨园世家据说有百余家之多,比较有名的如谭家、梅家。

 

梅巧玲在《雁门关》饰演萧太后

梅家自是以梅兰芳而臻至梨园世家的巅峰高度,然而到他为止,却已然是第三代了。梅家开始唱戏是从其祖父梅巧玲开始的,在此之前,梅家还是泰州城外半耕半读的一个务农人家。1950年10月27日梅兰芳刊载在《文汇报》上的回忆录就有这样一段:

“我出生在先祖去世十一年之后,我没有能亲受他老人家的教诲,他的事迹,我是从前辈口中一鳞半爪地听来的。关于他学艺的经过,先伯大略对我说过。先祖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巧玲是他的艺名。他原名芳,号蕙仙,又字雪芬。原籍江苏泰州,迁居苏州。上辈都是务农的,半耕半读,家境贫寒,而先祖自幼就对戏剧发生兴趣……”

作为梨园世家,梅巧玲与梅竹芬父子都是旦行的名角,作为梅氏子孙,或许本该就有这样的传承。然而在梅兰芳出生的时候,祖父梅巧玲已去世11年,父亲梅竹芬去世的时候,梅兰芳4岁。“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虽说是生在梨园世家,然梅兰芳之所以成为梅兰芳,半是天然半是功。

梅兰芳的艺术师承,大致有四:一是家学;二是转益多师;三是“梅党” 之襄助;最后关键是个人的体悟。

 

少年梅兰芳

所谓家学,某种程度上也就只能说梅雨田了。梅雨田,梅巧玲的长子,梅兰芳的伯父。在父亲与弟弟相继去世后,支撑起梅家的重担也便压在了梅雨田一个人的身上。梅雨田教过梅兰芳《玉堂春》《武家坡》《大登殿》,其中的《玉堂春》对于梅兰芳有着不一般的意义,这是他第一次成功试唱新腔。应该说在梅兰芳艺术成长的道路上,梅雨田付出了很多心血。

除了家学,师承多门也是梅兰芳艺术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吴菱仙,是梅兰芳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恩师,是他为未来的“伶界大王”打开了京剧艺术殿堂的大门。吴菱仙给梅兰芳教戏时,已经50多岁。特别认真而严格的他,教唱步骤一般先教唱词,词儿背熟,再教唱腔。教授时桌上摆着一摞有“康熙通宝”四字的大制钱。每个唱段规定学二十遍或三十遍,唱一遍拿一个制钱放到漆盘内,到了十遍,再把钱送回原处,再翻头。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种对艺术负责的态度。

关于自己学习的过程,梅兰芳曾经总结了这样三点:

 

梅兰芳练功

“我学戏的过程,也和大家没有什么两样。我以为, 一个演员的成就:第一要靠‘幼工’结实,动作部分应该练好腰腿,唱念部分应该练好发音咬字;第二要靠舞台实践,戏唱得越熟,理解力越强,正如俗语所说熟能生巧;第三是要多看前辈们的表演,什么行当的戏都看,什么剧种的戏都看。但是看戏必须具备一种鉴别能力,才能分出好坏来……”

“水能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这副名联用来形容梅兰芳,真是恰如其分。

成角与尘劫

所谓伶王,源于梅兰芳被人尊称为“伶界大王”。尽管生在梨园世家,然而从一个普通演员成长到这“伶界大王”,路漫漫其修远兮,个中遇到的艰难困顿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而梅兰芳之所以最终能成为一代“ 伶王” ——“ 四大名旦” 之首,其实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青年梅兰芳

早在民国元年(1912)的春天,年仅19岁的梅兰芳便将古乐府《木兰辞》改编成京剧《木兰从军》,在前门外西珠市口的第一舞台,一连首演头本接二本近30场,轰动一时。经过了众多老师的调教,此时的梅兰芳已是京城响当当的一个角儿。他在京剧表演艺术方面表现出的天赋,让越来越多人称奇的同时,也对京剧的未来更加充满了希望,这里面就包括谭鑫培、杨小楼、王瑶卿、王凤卿等前辈艺人,他们对处于成长关键期的梅兰芳也多有提携。

其中,谭鑫培对于梅兰芳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进入了民国,内廷供奉随着旧时代一去而不复返,作为梨园公会的精忠庙也正式改称为正乐育化会。伶界公推谭鑫培任会长,自然是众望所归。也就在这一年冬天,年轻的梅兰芳得以与谭鑫培第一次同台演出。高山仰止,对于这样一位京剧泰斗式的大师,年轻的梅兰芳之反应竟然是“我并不发怵”。面对久享盛名的老前辈,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表现出了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英气。并且,作为改革派的谭鑫培,默许了梅兰芳对于《汾河湾》中青衣的创新,极大促进了梅兰芳改革旧戏的信心。所以,没有谭鑫培就没有梅兰芳!也是很有道理的。

 

《战蒲关》梅兰芳饰演徐艳贞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行全国首届旦角名伶评选活动,让广大观众和读者公开投票,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而梅兰芳作为“四大名旦”之首,被选为“伶界大王”。

“四大名旦”的出现,改变了老生唱主角的一统天下,形成了旦角挑班唱戏的新局面,创造了京剧舞台争奇斗艳、绚丽多姿的鼎盛年华,将京剧推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四大名旦

1931年5月,北平国剧学会正式成立,梅兰芳被推为会长。此时距离民国元年谭鑫培被推为正乐育化会会长,已经过去整整20年。这时候的梨园行,谭鑫培仙逝,杨小楼年老,到了梅兰芳挑大梁的时代。

正当梅兰芳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一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袭击沈阳,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山河破碎,瞬尔进入了危急存亡之秋。“九一八”事变打断了梅兰芳正常的演剧生涯。起初的一段时间,北京城依旧歌舞升平,其中的京剧照样繁荣,然而梅兰芳的心情“安”中又有“不安”,当日军进一步攻占热河直逼平津时,他想到了南迁。

 

上海马斯南路梅兰芳故居

到了上海,日子并不太平。随着战火的绵延,纷扰也随之而来。

众所周知,鲁迅用他的笔来写文章,就像战士用刀枪来战。对于梅兰芳而言,京剧就是他的武器。他是个典型的温文尔雅的人,但这并不代表着他“怯战”,在内忧外患并存的年代,他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梅兰芳后来在《关于表演艺术的讲话》中回忆说:“‘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疯狂的侵略,我当时以无比愤怒的心情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两个戏。这两个戏,是以反抗侵略、鼓舞人心为主题的,在各地公演,得到观众的热烈支持。”

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件发生。对于梅兰芳而言,又一次面临抉择。面对日寇汉奸的威逼利诱,梅兰芳断然拒绝,再一次表明了对日寇斗争的严正态度和坚定立场,他打定了主意,再次南迁。也就是从此时起,梅兰芳的“抗战罢演”正式开始,他以一种无声抵抗,将自己的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从这一刻到抗战胜利他重登舞台,足足有8年时间。

 

梅兰芳“蓄须明志”照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5日,香港沦陷,梅兰芳对时局深感忧虑,从这一天起蓄起了唇髭,这便是广为人知的梅兰芳“蓄须明志”之事迹。从1941年12月25日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梅兰芳蓄须的时间长达3年8个月。梅绍武的《我的父亲梅兰芳》中是这样记述这件事的:“父亲一向爱好整洁,每天清晨起来必定刮脸,但这时他看出自己难以逃出虎口,便不再剃唇髭了。我那年13 岁,不懂事,看见父亲的唇髭,便问道:‘爸爸,您怎么留起卓别林的小胡子啦?’他答道:‘我留了小胡子,日本鬼子如果来了,还能强迫我演戏吗?’”

一直实行着个人的抗战!多么好的一句赞誉。

至于电影中十三燕“把唱戏的地位,给提拔提拔”的嘱托,梅兰芳自当可以交上一份超乎其意的答卷了。

新生与流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周扬与梅兰芳、周信芳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

新的时代到来了!1949年10月1日,梅兰芳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受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了阅兵式。从梅巧玲到梅雨田,都曾供奉过清廷,即便他们的技艺再高,说到底还只是供人娱乐的戏子。曾几何时,他们进入这宏伟壮丽的巍巍紫禁城,不知是从哪个角落的偏门躬身而入,几曾登上过这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俯瞰这皇城十二衢。然而,他们的后人梅兰芳做到了。

在与国家领导人和普通党员的交往中,梅兰芳深切地感受到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在巡演结束回到北京后不久,便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1959年3月16日,梅兰芳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完成了从一个旧社会名伶到新中国的党的艺术家的转变。

 

梅兰芳出席政协会时与梁思成、老舍、华罗庚

1959年是建国10周年,为了迎接国庆,全国戏曲界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庆祝高潮。中国京剧院在这年3月也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梅兰芳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演出剧目,最终确定了《穆桂英挂帅》。经过紧张的剧本撰写、唱腔、服装、舞台设计等工作,5月25日,由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穆桂英挂帅》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一连几场,场场爆满,引起强烈反响。

 

梅兰芳最后一出新戏《穆桂英挂帅》

作为梅兰芳老年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几乎展示了他的全部艺术才华,这也是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编演的唯一一部新戏。此后的一段时期,梅兰芳在舞台上最常上演的就是这出《穆桂英挂帅》。1961年5月31日,在北京中关村,梅兰芳为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又一次演出了此剧,谢幕时还与郭沫若院长合影留念。可谁又知道,这是梅兰芳一生中最后一次演出。

这一年的8月8日凌晨5时,梅兰芳在北京病逝,享年68岁。

 

梅兰芳全家合影

回顾梅兰芳的一生,三次赴日、一次赴美、四次赴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亦曾赴朝慰问演出。40多年间,九次海外演出,传播了中国京剧艺术,增进了国际友谊,让世界了解中国,其贡献本身已远远超出了艺术范畴。梅兰芳也因此被赞为京剧引向世界第一人。

刘曾复先生曾说过:京剧200年,后面这100年就是梅兰芳一个人的历史。据说听到梅兰芳逝世的消息后,萧长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你把京剧带走了。”

 

梅兰芳与梅葆玖合作《游园惊梦》

在梅兰芳的追悼大会上,主持人陈毅喟然长叹:“梅兰芳先生是一代完人。”盖棺定论,这种评价不可谓之不高。事实也确实如此,环顾梨园界,梅兰芳的艺术,他的品德,也只有“完人”这个词能称颂了。

梅兰芳体系现在常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并称为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三个体系,从舞台艺术实践看,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演剧方法;从戏剧理论上看,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戏剧观和戏剧美学思想;从戏剧艺术风格上看,是三种不同的戏剧艺术流派;从戏剧史的角度看,它们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形态。

 

左《游园惊梦》饰杜丽娘;右《奇双会》饰李桂枝

徐城北在《梅兰芳百年祭》中则是引用“离恨恰如春草,渐行渐远还生”,来形容我们对京剧的珍惜,以及对京剧未来的企望。在很多时候,梅兰芳不止是一个人的姓名,而是一种代表,代表了京剧;也是一种象征,象征了京剧的辉煌。

难怪有人说:梅兰芳演得最好的一出戏是人生。

——本篇图文摘自《梅兰芳》

“符号江苏”系列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意在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标签:梅兰芳;京剧;中华人民共和国

责任编辑:冯晓丹

mcu;芯片;安全
紫金山实验室正式发布ESC0830内生安全MCU芯片等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扬州评话;老一辈艺术家;扬州
世界各地,都有各自的说唱艺术,欧洲有游吟诗人,中国有曲艺艺术。
英烈;苏联;抗日航空
87年前的今天,苏联志愿航空队在南京上空打响援华首战。
出口;苏州;民营企业
今年以来,苏州市外贸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结构持续优化。
青年;;City不City;训练营
今天推出第六期,由青春之声— —江苏“理”响青年训练营首期学员,苏州团市委青年讲师团成员、张家港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张天琪讲述《年轻人热衷新中式, “ City不City ” ?
乌镇;江苏;场景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在浙江乌镇举行。
长江;江苏;海事局
长江黄金水道,超过70%的货运量集中在江苏段,一大批“中国制造”由此走向全球。
brad;江苏;城墙
对于Brad来说,南京是一座古今交汇的城市,这一点在城墙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核心技术;船舶;研发
这是我国在重型液压设备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展示了在大型海工特种装备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马拉松;南京;中国
11月17日上午,2024南京国际马拉松赛即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