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百科百景
徐州汉墓
来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两汉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自信力最为强劲,富有热情奔放、兼容并蓄、浪漫而进取的时代精神,呈现出雄浑威仪、阔大浑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盛世气象,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基调,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汉墓、汉俑和汉画像石被称作“汉代三绝” ,成为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代表与符号。“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意在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两汉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民族自信力最为强劲, 富有热情奔放、兼容并蓄、浪漫而进取的时代精神,呈现出雄浑威仪、阔大浑厚、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多样性的盛世气象,并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基调,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汉墓、汉俑和汉画像石被称作“汉代三绝”,成为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代表与符号。

本期宅家阅江苏为您推荐的是由梁勇著的《徐州汉墓》。《徐州汉墓》是“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丛书中的一本,选取了一个时段——汉代;一个群体——分封在徐州的楚王与彭城王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一个视角——徐州汉墓,来叙述那段丰满而多彩的历史。书中重点介绍了徐州汉楚王陵、汉画像石墓以及出土的玉器、陶俑、封泥印章等在全国有影响的文物,同时兼顾了徐州汉墓的总体面貌,对科学发掘汉墓的数量、分布、形制与分类,对陵园、墓园、祠堂以及其他文物、文物保护也有涉及,同时收录了精美文物图像,文字追求科学准确而又通俗易懂。

本书目录

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

徐州古称彭城,在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处,历史悠久。徐州新沂马陵山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大贤庄和爪墩遗址出土的细石器,距今大约1-3万年,说明此时这里已经有人类活动。徐州具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据《史记》记载,夏代陆终氏之子篯铿创建彭方国,篯铿亦称彭铿,被视为彭国之袓,即传说中的寿星彭祖。商代彭国比较强大,被称为“大彭”。彭国历夏商约800年。西周时期彭城属宋,据钱穆考证,宋受魏国等强国威胁,战国曾迁都彭城。秦统一后设彭城县。楚汉战争期间,西楚霸王项羽建都彭城。彭城是西汉楚国、东汉彭城国治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徐州的治所,自此彭城始称徐州。

秦末农民战争

徐州是刘邦的家乡和发迹地,助刘邦打天下的徐州人很多;徐州人对两汉政治作出了很多贡献,曹参是沛县人,他将任齐国丞相时按黄老学说制定的无为政治推行至全国,成效显著;汉初儒家学说重新抬头的带头人是刘邦及其弟刘交;佛教传入我国和道教的产生也都与徐州直接有关,统治者信奉佛教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刘秀之子楚王刘英,五斗米教的首领是丰县人张道陵。可以说徐州的先贤们为大汉帝国的建立、经济的发达、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关于徐州两汉文化,可以从两个角度界定:一是按地域原则,即徐州地区两汉时期文化,或两汉时期各种文化在徐州地区的状况;二是按形态原则,即中华文化系统中在两汉时期徐州地区形成的、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亚文化形态。也就是特指两汉时期该地区居民特有的共同心理、意念、性格及其物化和行为化。徐州两汉时期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特色的亚文化形态,也就是没有形态原则意义上的徐州两汉文化。只有按地域原则意义上的徐州两汉文化,即徐州在两汉时期的文化。

徐州地区汉代城址

徐州汉代物质文化遗存指徐州两汉遗迹、遗物的综合体。最具代表性的是徐州两汉文物,如汉墓、汉俑、汉画像石、汉代玉器、汉代金属器、汉代陶器、汉代封泥印章等,汉代文物基本上是汉墓出土的。两汉遗迹主要是汉墓、汉代城址、汉代采石场等;汉墓包括汉楚王墓群、竖穴石坑墓、汉画像石墓以及大量小型墓葬等;汉代城址有彭城、石户城、湖陵城、司吾城、梁王城、吕城、下邳城等。

徐州是汉画像石的集中出土地之一,且绝大多数是汉画像石墓的建筑构件,其艺术特点是:样式繁多,种类齐全;出现时间早,延续时间长;题材丰实,内容广泛;雕刻技法多样,兼施混用;浅浮雕为主,不够精致;画面充盈繁密,构图布局有致。其艺术价值足以支撑起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在世界石雕艺术史上的地位,凸显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装饰艺术的特点。

地下的王国

 

西汉竖穴石坑墓—图刹山墓群M66 号下层双椁室墓

古人常常将人死后进入的世界称作“墓”“地府”“地宫”“阴间”,帝王将相们则幻想着死后建立其地下的王朝,其核心载体便是墓葬。由于汉代徐州的特殊地位,徐州汉墓所展现的埋葬习俗与埋葬制度不仅是当时徐州社会的缩影,也代表了江苏汉代文明发展水平。

地宫探秘

地宫是陵寝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汉墓发现发掘数量众多,形制多样,等级明显,器物组合复杂,文保任务量大,形成了大量谜团式地宫。这增加了研究保护的难度,也是徐州汉墓的魅力所在。徐州汉墓科学发掘的历史远远不及盗掘的历史悠久。大规模盗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新莽时期,很多楚王陵墓都是那个时期被盗掘的。自1952年科学发掘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徐州汉墓已经有相当的数量,据有关学者统计,至1990年调查和发掘约有300座,至2006年徐州地区调查和发掘的汉墓数量有2000座左右;至2014年徐州地区调查和发掘的汉墓数量有2500座左右,至2017年徐州地区调查和发掘的汉墓数量有近3000座。

狮子山楚王墓内墓道及甬道

人有生就有死,生死乃大事。如何对待死亡,自始至终是人类关切的重大问题。徐州汉代遗存中汉墓占据了绝大多数。从伦理上看,丧葬是人情所致、礼俗所生;从政治上看,丧葬是身份表现、制度规定。徐州汉楚王墓群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的极好标本。迄今为止,徐州周围已发现、发掘9处19座西汉王级陵墓。西汉楚王与楚王(王后)墓发现大量高价值文物,资料丰富,相对系统完整,是研究徐州地域文化,两汉文化的重要资料。

西汉竖穴石坑墓—图刹山墓群M66 号下层双椁室墓

由于墓主与家人的尊贵地位和财力雄厚,汉楚王墓在选址、陵园布局、建筑规模、建筑工艺上都非常讲究。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其《放鹤亭记》中称“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灰岩山体成为西汉楚王选择自己地宫的风水宝地,由此也构成了徐州汉楚王墓群整体布局的基本特点:环西汉楚国都城彭城分布;东有狮子山楚王墓,东北有东洞山楚王墓、驮篮山楚王墓,南有南洞山楚王墓,西部有卧牛山楚王墓、西卧牛山楚王墓,西北有龟山楚王墓、楚王山楚王墓,北有北洞山楚王墓。

西汉楚王生前为一方诸侯、王国之君,死后地宫也要“藏风聚气”,占山为王;建立恢宏的陵园,开凿巨大的地宫,以作为其冥界的安身之所。地宫形制不同,结构复杂,其中狮子山楚王墓、北洞山楚王墓、龟山楚王墓最具代表性。

狮子山楚王墓平面示意图及透视图

狮子山楚王墓W1 府库局部

以“狮子山楚王(王后)墓”为例。狮子山楚王墓位于狮子山主峰南麓,坐北朝南,墓向188度,由外墓道、内墓道、天井、耳室、甬道、侧室、棺室、后室及陪葬墓等部分组成。尽管该墓在墓道、耳室、侧室及后室等多处都可看到未完成的痕迹,但其规模庞大、气势恢宏、结构奇特,令人叹为观止。W5室内出土遗物最为丰富,有璧、璜、龙形佩等玉器,及成组图案的木棺所镶碧玉片,墓主的下颌骨就出在该室中部。后室与过道出土有石磬、瑟枘等乐器,及玉泡钉、铜镞、铁甲片等,该室似为宴饮乐舞厅。

狮子山楚王墓外景

天工汉玉

狮子山楚王墓陪葬墓“食官监”玉枕

徐州出土玉器主要集中在新石器时代一汉代时期。汉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两汉400多年,为徐州留下了大量珍贵文物,精美绝伦的玉器便是其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体现着自然灵蕴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代表了中国汉代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徐州出土汉代玉器从整体上来说数量众多、品种全面、质地优良、雕琢精美,有一部分为目前全国最好。举凡汉代丧葬、礼仪、装饰、生活(陈设)类玉器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都极其精美。

西汉早期的丧葬用玉主要有玉棺、玉衣、缀玉面罩、玉枕、玉九窍塞、玉含和玉握等,战国风格比例较大,西汉中期丧葬用玉进一步发展,汉玉风格形成,西汉晚期丧葬用玉数量种类逐渐减少。

狮子山楚王墓-W5 镶玉木棺遗存

人死不得复生,但是要有归处,要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棺材是其载体之一。中国传统上喜爱以优质的梓木、楠木等材质制造棺材,所谓玉棺则最为尊贵。狮子山楚王墓发掘时,棺木朽毁,仅剩下一些木棺上的漆皮与大量玉棺上的玉片,玉片散落在西第五侧室(W5)、东第五侧室(E5)、甬道与盗洞中,其中前两处有玉棺局部原貌6组。

狮子山楚王墓玉衣(左),狮子山楚王墓玉衣头部(右)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玉制殓服,玉衣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完整的玉衣由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连缀而成。根据等级的不同,用于编缀玉片的线分别为金缕、银缕、铜缕或丝缕。

狮子山楚王墓玉衣足部图(左),狮子山楚王墓玉衣手部(右)

在众多出土的玉衣中,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金缕玉衣最为惊艳。玉衣由金丝穿缀精美的玉片而成、用以保护逝者尸身和彰显帝王来世荣耀。印证了中国人从新石器时代起就崇玉爱玉,赋予玉石以吉祥之意,广泛运用于高等级墓葬之中,并认为玉器能确保永生不朽。

狮子山楚王墓出土谷纹玉璧

礼仪玉器主要用于祭祀、朝聘、会盟等礼仪活动的玉器,简称“礼玉”,亦称“祭玉”“瑞玉”。汉代礼仪玉器虽然延续了周代的传统,但已远不如周代普遍和严格,器形也较少,主要有璧、圭、璜、戈、矟等。其中玉璧所占比例较大,亦用于丧葬。如狮子山楚王墓出土谷纹玉璧,青白色,新疆和田玉,玉质温润,直径14厘米。玉璧正面为谷纹,背面素面。战国时期流行谷纹玉璧,其谷粒似旋涡,排列紧密。汉代谷纹璧则不同,谷粒小而圆,凸起较高,排列稀疏。该玉璧虽然雕琢精细,但背面无纹饰,作为佩戴玉璧的可能性较小,当为玉棺上饰件,镶贴于玉棺外面。

狮子山楚王墓玉璜

装饰用玉主要分为佩玉及器物上的装饰玉两类。装饰用玉品类丰富,造型和纹饰多样。汉代佩玉在继承先秦风格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佩玉有组佩和单佩之别, 组佩常见的组合有璧、环、璜、珩、珑、舞人、觽、冲牙、韘及管、珠等的各种组合,单佩有璧、环、蝉、韘、龙等。佩玉既是装饰品,也是身份、财富、道德与人格的象征。

俑偶华彩

陶俑在世界各地许多文明遗存中都有所发现。中国古代陶俑使用周期之长、地域分布之广、样式品类之全,在世界上是独领风骚,极具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汉代陶俑是中国陶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世人瞩目,徐州汉代陶俑是其重要代表。其中狮子山楚王墓兵马俑、北洞山楚王墓彩绘仪仗俑,驮篮山楚王墓乐舞俑,以及各类中型墓葬中出土的陶俑,对我们研究徐州两汉文化和汉代丧葬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狮子山楚王墓陪葬俑坑

兵马方阵主要出土于狮子山楚王墓的陪葬俑坑中,以军阵形式出现,俑坑在狮子山楚王墓王后墓东西陵区都有发现按照兵种划分,可分为步兵俑、骑兵俑、车兵俑等;按照个体角色划分,可以分为“飞骑”俑、马俑、甲胄俑、执兵俑、发辫俑和驭手俑等。体量相比秦俑要小得多,基本合乎人体比例,形体端正,雕塑技法简约,人物的表情平静含蓄。

驮篮山楚王墓乐舞俑

驮篮山楚王墓、北洞山楚王墓、龟山楚王墓均出土乐舞俑,而以驮篮山汉墓最具特色。驮篮山一号汉墓乐舞俑组合完整清晰。有跪坐抚琴状的抚琴俑、跪坐吹奏状的吹奏俑、跪坐敲击状的打击俑和舞俑等,反映出汉代工匠高超的审美意趣和炉火纯青的雕塑技艺,成为汉代多姿多彩舞蹈艺术的永久定格。

土山彭城王墓陶鸭

动物俑分为家禽俑、家畜俑和猛禽俑三种。家畜因饲养目的不同,也有食用与蓄力之别。徐州西汉墓出土动物俑不多,而且以蓄力为主,如马俑;东汉墓出土动物俑的种类增多,如猪、鸡、鸭,以食用为主。徐州地区动物俑以狮子山出土马俑最多也最为精彩,其他动物俑则以土山彭城王墓出土最为精彩。

徐州汉墓是了解徐州、理解两汉文化的重要视角。这丰富的文化遗产,或出土于徐州,或与徐州有直接的历史关系,成为徐州人民的文化基因与难以割舍的情感,成为人们关注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原因。

——本篇图文摘自《徐州汉墓》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

“符号江苏·口袋本”系列意在精选最具代表性、最具符号意义的江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中英文图书,剖析历史与现实内涵,凸显江苏的人文底蕴,扩大江苏的文化影响力,形成江苏文化品牌。

标签:徐州;狮子山;汉墓

责任编辑:冯晓丹

扬州;巴西;东方白鹳
扬州“护线爱鸟”示范经验多次亮相国际舞台,赢得海外国家关注。
中草药;中医文化;中医药学
这不仅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座连接中国与世界、过去与未来、人类与自然的桥梁。
新型城镇;城镇化;江苏省
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了具体部署,提出了5大行动、1项体制机制改革任务和24项具体举措。
电商;跨境;跨境电商
随着欧美年终购物季的到来,南京跨境电商出口持续升温。
威尔逊;南京大屠杀;鼓楼
南京大屠杀期间,在鼓楼医院工作的罗伯特·威尔逊医生是南京城内唯一的外科医生,周纪穆则担任他的助手,两人携手救助难民。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南京大屠杀历史;传承
见证两个“32”背后一个又一个家庭为传承这段历史记忆所做出的努力。
视频;南京大屠杀惨案;历史记忆
一幅长卷穿越时空,感受缅怀与纪念、记忆与和平的生生不息。
公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2024年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十周年。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留学生
纪念碑前,在宁留学生神情肃穆,静立默哀,依次敬献手中白菊,以表缅怀之情。
南京大屠杀;传承;纪念馆
有这样一群人,接过铭记历史、捍卫真相的接力棒,传承着民族之殇、吾辈自强的记忆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