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黄浦江畔,一场以“做优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产业对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产业合作恳谈会正在举行,美国科霸生物科技等12个重大产业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投资近152亿元,将扬州经开区“上海招商月”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是扬州经开区锚定全年目标、抢抓机遇、聚焦聚力,强势招引项目的最新成果。今年1-6月,该区已完成新签约项目86个,其中2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6个,投资超百亿项目2个,招商引资实现了“双过半、硬过半”。
“加快园区‘二次创业’,项目、产业和人才是基础,必须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市委常委、扬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关键在行动,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迅捷的奔跑姿态,扛起“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勇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排头兵、敢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先行军”的使命和重任。
比干劲 领导放样,全员跟上,“AB制”与全员全域全时并举,持续掀起招商热潮
7月6日下午,上海闵行开发区,潘学元率一支招商小分队与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闵行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冯晓明等再次坐在一起,就园区共建、产业对接等达成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柏兴带着另一支招商小分队,与上海吉泰电阻器公司总经理于阳等公司高层座谈,宣传推介经开区产业基础、投资环境等,并盛情邀请对方来扬州深入考察、投资兴业。
两位主要领导亲任“招商专员”,正是扬州经开区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硬核举措之一。“项目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我们去抢、去争、去拼。”潘学元在经开区各类会议上反复强调。
唯有大招商,才有大项目。今年以来,扬州经开区从顶层设计开始,对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区域区块、招商重点、产业布局、方式方法、招商队伍、机制制度等招商引资工作全流程进行“再造”,明确区领导带头认领任务,各地、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坚持“AB制”轮流抓招商,专业招商部门当主力,其他所有机关和基层干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上而下建立起全员、全域、全时、全力抓招商的工作网络。同时,根据实际贡献度对脱颖而出的招商人员给“位子”(优先提拔)、给“票子”(重奖)、给“牌子”(表彰)。
“领导认领招商任务,带头放样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跟上?”经开区招商局局长张明介绍,作为专业招商部门,该局实施了“周计划、月竞赛、季推介、半年考核”的倒逼机制和“作战计划”,明确部门每周2/3人员、2/3时间,聚焦重点地区“敲门招商”、目标企业“驻点招商”。今年以来,已先后组织12支招商小分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大城市开展了60余次各种规模的招商活动。
为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经开区各地、各部门纷纷立下“军令状”、挂起“作战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或单独或组团,成立招商小分队奔赴第一线、冲到最前沿。今年4月,四川成都举办“杰出科学家天府论坛-先进材料创新与应用峰会”,汇聚了一大批国内新材料领域专家教授和企业负责人。经开区组织人事部获此信息后,立即组织一支招商小分队赶到现场,搭起台子宣传推介。电子科技大学磁性材料专家张怀武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苟国庆教授等听完介绍后,当即表示要带着研发团队来经开区考察洽谈。经开区组织人事部副部长诸芳说,这些顶尖人才不仅会带来项目,而且会给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
据统计,今年以来,经开区组织各类招商小分队750余人次,在境内开展了各种规模的招商活动170余次。
强载体 打造产业集群,建立特色“园中园”,以“强磁场”形成招商“葡萄串效应”
今年1月23日,晶澳太阳能新增光伏电池组件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扬州经开区,项目投资100亿元,其中一期总投资60亿元,重点建设10GW电池和6GW组件生产线,预计2021年建成投产。这个百亿项目是经开区坚持“靶向招商”的重大突破。
晶澳集团是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排名第二的大型企业,是各地招商争抢的座上宾。2008年,晶澳太阳能项目落户后,扬州经开区以此为龙头,先后引进了荣德、协鑫等太阳能光伏产业巨头,并形成了“多晶硅料-单(多)晶硅铸锭-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光伏应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全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地”,摘得国内首块国家级绿色新能源产业基地的“金字招牌”。这也成为经开区产业招商闪亮的“名片”。晶澳集团总裁牛新伟在项目签约仪式上坦言,晶澳之所以增加投资100亿元新上光伏电池组件项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中了扬州经开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高集聚度和完整产业链。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得凤凰来。在经开区人眼里,这个“梧桐树”就是高度集聚的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高原”。为此,扬州经开区在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今年因地制宜、“靠船下篙”,依托区内一批龙头企业、“旗舰”企业、高新企业,再次明晰产业发展方向,明确招商指南和项目重点,即:深耕绿色光电、汽车及零部件、高档轻工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新一高”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主力型先进制造业集群、标志型特色产业集群和领先型科创产业集群。
经开区还对园区“版图”进行优化完善,根据产业发展定位和特色,加大力度建设和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绿色光电、新能源、朴席智能、高档轻工、港口物流、双创示范等7个产业“园中园”,为项目落地提供“机场”和“跑道”。
与此同时,经开区先后建立和升级扬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省扬州留学生创业园等一批高水准创新成果孵化和产业化基地,大力推进院地院企合作,建成国家级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南大光电研究院、西安交大科技园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店多成市”。大项目好项目的集聚、特色“园中园”的打造、公共技术平台的扎堆,使得经开区产业链成了招商的“强磁场”,形成了“葡萄串效应”。张明说,现在有客商来考察,招商人员就带他们到园区走一走、看一看。“在经开区,许多企业可以找到自己产品的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
今年以来,投资1亿美元的法国圣戈班二期、投资30亿元的尤佳医疗、投资1亿美元的美国戴那米斯高端环保设备等35个重大产业项目先后落户经开区,总投资达410亿元。
拼服务
当好“店小二”,把服务做到企业家心坎里,良好的营商环境赢得客商青睐
7月8日,扬州经开区在上海举办的产业合作恳谈会上,总投资30.88亿元的台湾元太科技高端显示产业园增资项目顺利签约。新任扬州公司总经理周麟恩说:“经开区上下‘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招商局专业高效的服务打动了我们。为此,我们积极争取扩大投资、新上项目,得到了总部的批准。”
“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服务做到企业家、投资者的心坎里。”潘学元说,与苏南、沿海先进园区相比,扬州经开区“硬件”不占优势,只能在“软件”上下更大功夫。“在服务企业上更优,在办事效率上更快,在要素保障上更实,企业家、投资者才能在经开区投资发展得舒心、省心、顺心、安心、暖心。”
前不久,乾照光电母公司厦门乾照光电股份决定在经开区增资32亿元,新上高端显示芯片项目。这在全国同行业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乾照光电是扬州经开区10年前引进的一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主要从事超高亮度LED外延片和芯片等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开区投资服务局领导当“项目经理”,专门成立工作班子,在人才引进、厂房扩建、工人招收、科技专项申报等方面提供“贴身服务”,助力企业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年初,扬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履新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企业,服务企业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建立“企业家工作群”,目的只有一个——让政企天天、时时“见面”,第一时间倾听企业呼声诉求、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2月1日,扬州鼎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绎在群里反映一个小问题,当天便得到回应解决。“小问题折射出大服务。”张绎高兴地说,以前企业反映类似问题,需要先打报告“走流程”,解决周期要好几天。现在企业只要发个声,问题立刻能得到解决。“企业家工作群”建立1个月,便为28家企业解决事项近30件。
“谁给企业下‘黑脚’,我们就让谁上‘黑榜’;谁让企业不好过,我们就让谁很难过。”这是潘学元在全区企业发展大会上掷地有声的承诺。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扬州经开区最新出台了《工业企业培大育强“211”五年行动计划》《先进制造业招大引强扶持政策意见》《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人才新政十二条》等政策文件,以空前的硬核举措和“真金白银”的支持,助力区内企业做优做大做强。
经开区各级干部都自觉遵守一条“规矩”:一切围绕项目和企业转,当好“店小二”。现在,每个项目、每家企业都有“包办人”。海信容声总投资5000万元、年产100万台小冰箱生产线项目就是“包办人”用腿“跑”出来的新项目。海信容声(扬州)公司总经理于国强介绍说,经开区政务服务人员把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家事,一趟趟地跑,帮助解决一个个难题。“他们的付出使集团总部领导增强了在扬州追加投资的信心。”
行政审批直接影响到项目招引的成效和建设进度。今年以来,扬州经开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初步实现项目“拿地即开工”。总投资100亿元的中化国际锂电池项目落户后,经开区行政审批局量身定制“信用+承诺”、“容缺许可”审批机制,保证了项目顺利开工,扬开集团投资2800万元,将一处老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后先让项目使用。中化国际锂电池扬州公司总经理马齐伟说:“厂房建设工期缩短一天,我们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主动权就增加一点。”
良好的营商环境赢得客商青睐。在这次上海产业合作恳谈会上,李尔集团亚太区CFO谢登波、扬州尤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伯侯等愉快地当起了经开区的“招商大使”,他们的推介发言引起了现场客商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