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的香肠铜山的菜,贾汪的草莓人人爱;丰县的牛蒡顶呱呱,邳州的黑蒜人人夸……”春节后返程,奔往嘉兴上班的朱伟东汽车后备厢里装满了家乡的牛蒡茶、黑蒜等农特产品,他不经意间说出的顺口溜道出了江苏徐州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越来越多的村镇拥有了特色品牌产业。
近年来,徐州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独特的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农村“一村一品”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实现产业富民。去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62元,增长6.6%。
“一天发货100吨左右,客户来自全国各地,好的话一亩地能赚3—5万元。”眼下,正值徐州市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郑庄村草莓集中上市期,村里的种植大户们在田间忙个不停。
郑庄村共有798户,村民4000余人。此前以种植大蒜、小麦、玉米为主,生活水平较低。近年来,村里实现草莓品种种植升级,2022年2月被评为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实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村共有草莓温室大棚2000余亩,从事草莓种植、经营的有1400人左右。
“辣根又称绿芥末,也是徐州比较独特的农产品。它原产于欧洲和土耳其地区,本身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一般可以用来治疗咳嗽、风湿等。”在睢宁县桃园镇魏洼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猛用自身经历阐释了富民强村的关键在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养蚕、种植辣根并通过网络平台销售是魏洼村的特色,目前村里推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000亩,特色种养面积超千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0多万元,处处见绿荫,户户有笑脸。下一步,村里准备建设淮海经济区一流的辣根和蚕丝物流市场和集散中心,夯实产业振兴的基础。
省委帮扶工作队队员、范楼镇徐平村“第一书记”王建高兴地告诉记者:“在安徽岳西,农户种植小黄姜非常普遍,平均每亩亩产能有4000斤左右,市场价格每斤大约5元多,种植户每亩纯收入达8000—10000元。去年12月小黄姜价格每斤涨至9元,更坚定了种植信心。”据了解,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经多方调研设立“徐平楼村”示范田,试种安徽省岳西县小黄姜。小黄姜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利润大、用处广等特点,成长周期7个月,既可食用又能入药。目前“徐平楼村”小黄姜亩产收益超过9000元。
市农业农村局最新数据显示,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徐州各地农产品差别化、特色化竞争战略得到了长足发展。去年沛县敬安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贾汪区耿集镇等3个镇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睢宁县邱集镇仝海村等4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江苏鑫瑞源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选了全国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
与此同时,徐州重点整合打造了“农香徐来”区域公用品牌。去年以来,新增丰县牛蒡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丰县牛蒡区域公用品牌和骆马湖稻米、维维豆奶、苏北贡稻米、宫品梨4个产品品牌入选江苏省2022农产品品牌目录。打好家乡“特色牌”“品牌牌”,一款款徐州特色农产品飞向国内外,为乡村产业发展赢得满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