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暖,万象“耕”新。近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街道洪泽园三村,农民驾驶植保机对小麦进行施肥作业,提升土地肥力、改善土壤质量,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扎实基础。
洪泽区地处江苏省北部,水网密布,土壤肥沃,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全区耕地面积59.18万亩,是中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当前正是春耕备耕重要时节,该区扎实开展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持续净化化肥市场,助力春季农业生产顺利开展。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化肥安全关乎夏粮丰收工作。开春以来,洪泽区先后5次出动执法人员50余人次,深入全区肥料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开展检查11次,抽检肥料产品10个,全区肥料经销企业120个,储备量已基本满足当前春耕需求。
同时,该区以辖区内岔河镇35家农资销售网点和一个肥料生产企业作为试点,安装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将人脸识别系统与智能读取设备接入农资购销终端,完成“身份信息+人脸识别”实名验证,确保农民买到放心的化肥产品。
3月21日,“奋战120天夺取夏粮丰收行动”小麦产业专家团深入洪泽基地调研指导,“返青期施用肥料造成第一节间间距长,在茎蘖数适宜的情况下,不宜施用返青肥,而应重施拔节孕穗肥,此田块后期要适时化控,预防倒伏”。在洪泽稻麦科技综合示范基地,针对该农户田块群体过大,旺长的情况,专家组拔苗诊断。
近年来,洪泽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绿色化,提高全区粮食绿色生产水平。全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99.4万亩,开展农户施肥监测调查160户,推广水稻侧深施肥0.5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0.5万亩,推广小麦种肥同播面积42万亩。在岔河东陈、唐圩,东双沟宋庄、三庄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4个。全区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5%,带动全区2022年化肥使用量较2020年削减1.4%。
今年,该区通过聘请专家论证,制定试点区域稻、麦等主要农作物化肥限量标准,出台《洪泽区推行稻、麦等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实名制购买定额制使用的实施意见》,分作物制定化肥指导性定额使用标准,推广商品有机肥3500吨,生物有机肥1600吨,有机无机复混肥2400吨,种植绿肥0.3万亩,秸秆直接还田面积37.8万亩。稻麦有机肥替代率达30%以上,设施农业有机肥替代率达50%以上。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一头连着粮食安全大局,一头系着乡村振兴,我们将继续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确保打赢春耕保卫战。”洪泽区耕保站推广研究员徐广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