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无差别开放!“夸父一号”卫星观测部分数据全球共享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作者:储希豪 胡玉梅   2023-04-13 17:25:00

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4月12日消息,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经过半年的在轨调试,获得了大约80TB的原始太阳观测数据,目前已具备部分数据准实时对外试开放条件。

在轨运行半年

具备部分数据试开放条件

“夸父一号”的全称为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继“悟空”“墨子号”“慧眼”“实践十号”“太极一号”“怀柔一号”之后,研制发射的又一颗空间科学卫星,实现了我国天基太阳探测卫星跨越式突破,开启了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的新时代。

△“夸父一号”卫星上FMG载荷观测到耀斑爆发前纵向磁场变化

“夸父一号”的科学目标可以用“一磁两暴”来概括,即在一个卫星平台上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和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

为了全方位“看”太阳,科学家们为“夸父一号”装载了三大神器,分别是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和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其中,全日面矢量磁像仪是我国第一台空间太阳磁场测量设备,可实现全日面光球矢量磁场的持续观测;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具有耀斑爆发自触发观测能力,并能实现高分辨成像;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不仅可以对太阳从日冕到内日冕实现无缝观测,还可以自动监测太阳耀斑爆发能力,使观测模式在天上能自主转换。

△“夸父一号”卫星上HXI载荷高质量地观测到丰富多彩的太阳耀斑硬X射线结构(等值线)

经过半年的在轨调试,三大神器相互配合,“夸父一号”已经获得大约80TB的原始太阳观测数据。根据卫星运行情况和“夸父一号”数据发布政策,目前已经具备部分数据准实时对外试开放的条件。

全球近400位科学家参加培训

鼓励国际合作研究

4月11至12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及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联合主办的“夸父一号”观测数据试开放全球发布暨数据使用培训会在线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25个国家近400位太阳物理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夸父一号”卫星上LST载荷观测到一系列太阳活动现象

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甘为群在会上宣布了此次“夸父一号”卫星观测数据试开放的范围,包括自4月1日起的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HXI)的全部观测数据、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MG)的部分观测数据、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的部分观测数据,以及它们之后的准实时观测数据。

同时,甘为群还宣布了“夸父一号”国际访问学者计划,以鼓励基于“夸父一号”观测数据的国际合作研究。

“从会议结束起,不断动态增加的‘夸父一号’卫星准实时观测部分数据将对国内外同行实行无差别开放,实现数据共享。后续,科学团队将视卫星在轨测试情况,适时做出调整,最终达到卫星全部观测数据的准实时开放。”甘为群表示,数据开放只是手段,其目的还是要实现卫星的科学目标。接下来,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努力促进国内外太阳物理学家广泛使用“夸父一号”卫星观测数据开展太阳物理前沿研究,加强合作,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

此次会议上,“夸父一号”科学团队成员着重向与会者介绍了卫星三台有效载荷的观测数据、数据处理及有关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并指导与会者现场实习,学习和掌握“夸父一号”卫星数据的下载和分析处理方法。

(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标签: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