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田万顷,绿意如云。在春风和煦的三月走进江苏如皋磨头镇,田间地头的各类农作物争相露头,长势喜人。“党建联盟办得好,我们学到的农技知识真不少!”在磨头镇丁冒村的天泽家庭农场内,负责人陈文梅抓起一把水灵灵的豌豆苗,喜笑颜开。
近年来,如皋市磨头镇坚持“田园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探索实践,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家庭农场党建联盟的成立为契机,聚焦特色产业优势,高效运作党建联盟,不断凝聚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合伙人”,实现“把堡垒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凝聚在发展链上、把群众引领到致富链上”。
联通“科技链”创新发展“强动力”
乘着政策与时代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以信息为生产要素,让创新领航、与科技接轨。
“现在时代变了,科技加好活,好活造好货,好货才好售。”金旺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小龙是农业创新的忠实拥护者,看着大棚里满地的“宝贝”,他自豪地说:“这都是引进的新品种,除了芦笋还有台湾枸杞、双季茭白、子莲等蔬菜新品种30多个。”这个场景常常出现在“家庭农场党建联盟”的现场培训会上,王小龙也是“老讲师”了。
近年来,金旺农场创新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综合开展生态田埂、生态沟渠、生态廊道等田园生态系统整治与建设,采用农产品清洁加工、节能贮存、低碳运输等绿色收储运技术,建设高标准果蔬加工包装中心,并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监测体系。
除了引进新品种,金旺家庭农场先后开展多个创新示范应用,其中,大棚蕹菜水旱轮作栽培技术、设施蘘荷早熟栽培配套技术被江苏省农委列入2016年全省新技术、新模式典型材料汇编。农场也成为如皋市“三新”技术应用先进典型。
搭好“服务链” 赋能增收“后驱力”
“家庭农场党建联盟”是广大农业者的“服务站”,以此为轴,磨头镇围绕创“新”推广农业技术,依托科研单位组织成立科技联盟,邀请农科院、扬州大学、沿江地区农科所等单位专家定期为联盟成员提供全方位免费技术服务、搭建科技供求平台、争取政策支持。
“组建家庭农场党建联盟主要目的是搭建联动平台,实现家庭农场与加工企业无缝对接,支持农场建设农产品冷藏和加工中心,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磨头镇党委副书记严海兵表示,农场主们还可以通过土地入股、项目带动、技术指导等各种帮扶结对形式,实现链上产业“抱团发展”。
做优“党建链” 凝聚人才“向心力”
一间小屋,一方桌子,农场主们围坐在一处,便是一场氛围热烈的农技交流盛会。“我们是第一批加入‘家庭农场党建联盟’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在‘新农人’培训班上,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种植技术和经营方面的好点子,大家共同努力进步,感觉真的很好!”磨头镇果香家庭农场负责人吴亮亮感慨道。
“‘家庭农场党建联盟’是我镇推进果蔬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生产的一次有益尝试。”磨头镇党委书记王红介绍道。该镇创新“党建+互联网+乡村旅游+家庭农场”的“1+3”模式,培育家庭农场党建联盟品牌,旨在充分发挥党建“磁吸效应”,聚拢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平台资源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今年以来,磨头镇贴“新”加强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鼓励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主现场指导,传授经验,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同时,积极把农场主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农场主,把农场主培养成村干部,目前共有7名农场主被培养为村干部,其中3名农场主担任村(社区)书记一职。
近年来,如皋市磨头镇积极制定党建联盟活动计划,结合各农场经营产业,开展各类特色活动,推动家庭农场向现代休闲农业转型升级。同时,为放大书记直播带货效应,帮助当地土特产品打开销路,磨头镇积极探索“电商直播+特色产业”联合发展新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推动家庭农场由单一走向集聚协同、由“一产”转向“三产”融合,合力打造共同富裕“红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