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际在线 > 推荐阅读
再访南通探寻“张謇精神”
来源:新华日报   2020-11-23 09:54:00
张謇百年前留下的精神赓续至今,对当代企业家有怎样的启示?

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专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参观张謇生平介绍展陈,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救国、发展教育、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事迹,并称其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

在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以张謇等爱国企业家为榜样,勉励企业家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正所谓“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实业报国、创新报国。张謇百年前留下的精神赓续至今,对当代企业家有怎样的启示?记者再访南通,寻找“张謇”。

爱国,贯穿张謇一生的主线

上周末,寒风细雨,气温骤降,但位于濠河之畔的南通博物苑暖意融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人群热情高涨,纷纷涌入博物苑里的一栋四层民国建筑,专程前来探访“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张謇。

“张謇身上究竟有何独到之处?”“张謇精神究竟是什么精神?”踏入张謇生平事迹展陈前,不少访客的心中都带着类似疑问。“张謇,字季直,号啬翁。中国近代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事业活动家……”在张謇故居濠南别业的二楼入口处,讲解员陆苒苒总会以这一句作为开场白。不少游客注意到,讲解员在“爱国”两字上明显提高了语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以中国失败告终。在落后挨打的现实面前,张謇和许多有识之士一样,认识到只有发展民族工业,增强国力,才能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挽救民族于危亡。

“爱国可以说是张謇精神的底色。”南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正平研究张謇多年,还曾出过研究专著。他告诉记者,张謇考取状元后没几年,就毅然离开官场,投身实业救国的大潮,“无论是考功名、办实业、兴教育、做慈善,爱国不仅是贯穿张謇一生的主线,也是其全部实践活动的中心点和出发点,强烈的家国情怀、鲜明的爱国主义是张謇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他说。

展厅内,一张张饱经沧桑的历史图片述说着张謇实业救国的艰辛历程。“‘大生’二字源自《易经》中的‘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寄托了他的理想——天地间最大的政治是国计民生。”在大生纱厂钟楼旧照前,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张謇先生一生创办了数十家企业,涉及纺纱、盐垦、面粉、冶铁、机械制造等工农商各领域,他为自己的企业取名为“大生”“阜生”“颐生”“资生”等,都寄托了其深沉的民生情怀。

“母实业而父教育。”实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张謇意识到“一国之强,基于教育”“苟欲兴工,必先兴学”“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他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等近400所学校。张謇还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创办了医院、养老院、育婴堂、贫民工场、女工传习所等,诞生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

“民生情怀和社会责任是张謇精神的重要内涵。”南通博物苑副院长徐宁说,张謇出生自农商家族,作为一名成长自基层的儒商,他通过自己的实干苦干为改善民生而不懈努力,兴实业、办教育、广慈善等,从生活资源到文体设施,从普通百姓到弱势群体,从城区市镇到滨海滩涂等多层面、全方位致力于民众生活的改善,体现了其为百姓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为政府分责任的思想高度和精神境界。

张謇精神,影响了一代代南通企业家

有人说:“在南通这座城市里,几乎每个角落都可以看见张謇时代遗留下来的事业。”在当地也留下了“一山一水一人”的说法——山是狼山,水是濠河,人是张謇。作为南通事业的缔造者,张謇的印记与南通这座城市永远地烙在了一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以大生纱厂为核心,还创办了油厂、面粉公司、肥皂厂、纸厂、电话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形成一个轻重工业并举、工农业兼顾、功能互补的地方工业体系,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族企业集团。

如今,南通对外推介的地方名片有“八大乡”之称,包括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平安之乡等,其多数品牌,皆缘起张謇。纺织之乡自然源于大生纱厂,海门叠石桥的“家纺小镇”,目前成长为“国际家纺城”,家纺产品占全国市场半壁江山,并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南通基础教育质量长期处于江苏乃至全国领先地位,与张謇当年创办的300多所小学密不可分,而这些学校大部分仍然被保留着。

张謇不仅影响了这座城市的气质,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也影响了几代南通企业家。

2016年4月27日,南通市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经审议,全票通过相关议案,把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正式投产的5月23日,设立为“南通企业家日”,每年开展“张謇杯”杰出企业家评选,让当代通商赓续“张謇精神”。

中天科技集团董事长薛济萍正是首届“张謇杯”的得主之一。“随着对张謇先生了解越深,我就越能体会到他的胸襟与伟业不易,我们‘能做的’和‘要做的’还有很多。”薛济萍感慨。毫不夸张地说,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好实业的理念已经深入南通企业家们的骨髓。

自豪和骄傲,成为听着张謇故事长大的南通企业家们的共同情怀。眼下,张謇这个名字,已不仅仅是南通人的“城市记忆”。张謇精神从几代通商心中的标杆,变成持续向前的“动力源泉”。

“弘扬张謇精神,对我们新时代企业家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启东市工商联副主席、南通二建集团董事长杨晓东看来,作为张謇家乡的南通“建筑人”,全面内化融合张謇“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奋力践行“超越、跨越、卓越”的企业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实业创新,融入苏商群体精神基因

曾经主政南通多年的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罗一民曾用三句话评价张謇——把救国、济民放在首位;奉行正确的义利观;坚持以德兴商。而这些鲜明的品质,也正与近代苏商精神相契合。

江苏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实业报国”传统。从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到进入21世纪,制造业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直至去年全国民营制造业500强中江苏占86席……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先贤创下的基础。

历史映照进现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顾万峰认为,作为近代苏商的杰出代表,张謇身上展现出来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历经时代变迁,始终焕发出新的价值,已深深烙入苏商群体的精神基因,成为“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新时代苏商精神的源泉。

张謇一生所推崇的企业家精神中的“社会责任感”,正愈发成为今天苏商群体的共同追求。据不完全统计, 在今年疫情防控中,江苏民营企业捐款捐物达21.67亿元,47家民营企业直接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尽显家国情怀。

百年之后说张謇,不能不提他“实业救国”时展现出的敢为人先的创新胆识。“创新与实干是张謇一生的真实写照。新时代呼唤企业家精神,特别是张謇精神。”五星控股董事长汪建国是张謇“铁粉”之一,他一边回顾着张謇人生中的一个个“第一”,一边感慨张謇在兴办实业、教育以及慈善事业的实践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国际视野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无不值得当代企业家去弘扬与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称张謇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企业家”,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张謇是他心中“排第一的企业家”……这些不吝盛赞的背后,也正是各界对张謇精神在当下中国重新闪耀时代光芒的殷殷期待。

“当今世界遇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张謇精神在当下成为了一面镜子、一根标杆。”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南通大学长三角城市群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何建华认为,企业家精神作为文化行为,具有一种传承的思想魅力与精神价值,是一代代企业家实践中升华的结晶,“张謇精神非但没有过时,而且随着时代进步与实践升华,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新内涵,当代企业家与青少年应该在‘坚定梦想理想,坚持创新创造,坚信实干苦干’的启示下砥砺前行。”

本报记者 贲 腾 付 奇 文/摄

标签:实业报国

责任编辑:刘慧

长江隧道;扩建工程;太仓
“江海号”盾构机新近组装完成的隧道管片,毫米级误差,滴水不漏,外国友人很是感慨,忍不住上手触摸。
大运河;江苏;比利时
当天,“千年运河水韵江苏”专题展览精彩亮相,此外,一系列精彩活动还将相继在比利时、克罗地亚举行。
航站楼;淮安;涟水
近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淮安涟水国际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房屋建筑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商行;地方经济发展;金融业联合会
经过近两个月的角逐,最终平安银行南京分行以2∶0战胜江苏银行,获得冠军。
江苏;江苏省;青年体育
5月21日,2025 “一带一路”青年体育交流周(江苏)活动在无锡江阴拉开帷幕。
江苏;世博会;大阪府
以“携手美丽江苏,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的江苏周活动20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幕。
无锡;古镇;江南
4月21日,28位外籍青年在春雨里,踏入这诗画江南的景致,开启了一场独特的无锡文化之旅。
职业技能;东盟国家;中文
活动为期10天,将围绕“中文+职业技能”主题,开设专题讲座、示范课程、企业参访以及文化体验等课程和活动。
经贸关系;美方;白皮书
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按照两国元首通话指明的方向,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通过平等对话磋商解决各自关切,共同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江豚;视频;刘春
姜盟表示,这样的情景在他们以往的江豚调查观察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