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read_image.jpeg
3_副本.jpg
“有了你们的守护,为海外华人的健康筑起长城!”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23-11-07 10:19:00

扬子晚报讯(记者 吕彦霖 通讯员 蒋国庆)当地时间11月1日,中国驻桑给巴尔总领事馆收到一封来自当地华人感谢中国(江苏)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信。信中朴素的言语饱含着一名海外华人对医疗队及韦医生真挚的谢意和虔诚的感恩:“正是有了你们的爱心守护,我们这些生活在异乡的华人能够安心在海外拼搏,你们为我们海外华人的健康筑起了长城。”

记者了解到,写信人是一名男性青年人,已在桑给巴尔打拼多年,算是一位“老非洲”了。近半年他身体上持续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头晕脑涨、浑身乏力、吃不下饭、情绪低落等不适,且渐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回国治疗,虽然在当地医院多次检查仍不能明确病因,服药数月不能缓解症状。正在艰难抉择是否要放弃非洲创业回国治疗时,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到来为“老非洲”带来最后希望。医疗队蒋国庆队长了解情况后,立即组织内科和针灸等专业队员们会诊讨论病情,最后确定以针灸治疗为主,运动康复为辅的治疗方案。

“以前我从来没扎过针,没想到疗效会这么好!刚扎两天,饭量立马上升,精神状态明显恢复起来。”“老非洲”如是说。其间“老非洲”出现出汗不止、少气力的症状,韦医生及时让其到驻地来进行多方会诊,当时医疗队呼吸科的王正东主任、消化内科王璐主任以及麻醉科李勇主任均对其悉心答疑解惑,并提出诊疗建议,这些举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宽慰了“老非洲”的心灵。“老非洲”因半年内多次就诊疗效不佳,顾虑较多,开始时对针灸治疗没有信心。韦医生每天详细询问患者感觉及情况,及时调整针灸方案。经过三个礼拜的精心针灸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又渐渐恢复往日的工作热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康复。

“老非洲”在信中表达了激动的心情:“经过韦医生的精心治疗我有重获新生的感觉,几根神奇的银针就解决了我的顽疾,避免我为治病放弃在非洲拼搏多年的事业。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中国(江苏)第33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感谢韦医生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职业精神!让在异国他乡的我们随时都能感受祖国的温暖,为伟大的祖国而自豪!”

据悉,非洲的医疗条件远远不如国内,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特别适合缺医少药的非洲,韦长群医生到桑给巴尔一个月内已经为当地居民和华人针灸治疗超过100人次。越来越多的非洲人通过医疗队和韦长群医生了解到中医和中华文化,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标签:非洲;桑给巴尔;医疗队

责任编辑:王晶枫

阅读推荐
wechat_2025-08-25_102046_647.png
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加速布局这一新兴领域,“娃衣”生产企业也迎来大量海外订单。
W020250818526178034155_副本.png
这部融合珍贵史料与艺术表现的影片,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影像,揭露日军侵华暴行,将这段被西方长期忽视的历史重新带入全球视野。
96b85e4e-7315-41c1-9e54-5cfd85049818.png
越来越多的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思维,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讲得深入人心。
墙1(1)_副本.jpg
展览通过338幅人物画作,再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血泪史和抗争精神。
wechat_2025-08-07_100918_780.png
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本网策划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