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jpg
《采茶》周明生  摄于镇江茶博园_副本.jpg
2019年4月19日,几位爱好紫砂艺术的外国友人在位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紫砂艺术家家中,赏玩紫砂壶。朱智辉_副本.jpg
P111 苏扇_副本.jpg
《无尘仓储》陈卫东,摄于江苏南钢无尘储煤场。13775584488_副本.jpg
3_副本.jpg
全球首个双通路眼底创新药物完成江苏省首批处方
来源: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2024-03-15 10:34:00

2024年3月14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同时开出了眼底病创新药物罗视佳®(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单抗)在江苏省的首张处方。罗视佳®是全球首个眼内注射双特异性抗体,能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同时增强血管稳定性,改善患者长期视力获益和生活质量。该药已于2023年底先后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成为中国眼底病领域高效、安全的全新治疗选择。

视力受损是全球瞩目的健康问题,影响着超过2.53 亿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卫生组织(WHO)2019 年发布的《世界视觉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盲人和视觉损伤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作为最主要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我国有超过4000万的眼底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数量超过3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眼底病及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影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公众议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主要眼底疾病类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姚进教授表示,“我国有超过4000万的眼底病患者,每年新增超过300万的眼底病患者走进医院,但正确治疗率不足10%。法瑞西单抗是首个眼内注射双通路药物,其双重作用机制和持久性优势可以进一步帮助患者实现疾病控制,增强依从性,改善长期视力获益和生活质量。法瑞西单抗在国内获批与上市,将为中国眼底病常规的一线治疗方案注入新的活力。”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邹文军教授表示,“既往仅拮抗 VEGF 治疗需要每月连续注射,也导致我国眼底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不佳。多重因素导致目前大部分眼底病患者未能取得理想的治疗结局,临床上迫切需要创新有效的治疗选择。”

作为首个专为眼内注射设计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罗视佳®可以同时靶向抑制引起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关键致病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原有抗VEGF治疗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强效、特异性地同时结合并抑制Ang-2/VEGF-A两种途径,在增强血管稳定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眼底渗漏,实现内外双重消除渗漏,稳定血管。

在DME领域,YOSEMITE和RHI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显示,约80%的患者接受罗视佳®治疗间隔可延长至3-4个月,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获得同样甚至更佳的治疗目标。中国亚群1年研究结果显示:罗视佳®个体化治疗组75%患者的给药间隔可达到12周及以上,50%患者可达到16周,安全性和耐受性总体数据与全球数据一致。

在nAMD领域,TENAYA和LUCERNE两项全球性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约80%的患者在接受负荷期治疗后积液得以彻底消除,而传统单通路药物仅为40%。约60%的患者给药间隔可达16周,约80%的患者治疗间隔可达12周及以上,维持期长久不复发,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实现稳定的疾病控制。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朱蓉嵘教授介绍,“多项全球III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约80%的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患者,在接受双通路药物法瑞西治疗后,其治疗间隔能延长至3-4个月,维持期长久不复发,帮助患者通过更少的治疗次数获得同样甚至更佳的治疗效果。凭借创新的作用机制,双抗法瑞西能更好地帮助国内眼底病患者获得长期的视力获益和生活质量改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李明新教授也指出“双抗法瑞西为患者实现的更长治疗间隔,不仅能够显著地减轻患者治疗负担,也能够减少患者家属陪同就诊的压力,增强患者依从性,进一步促进患者取得更理想的治疗结局。”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已经正式将眼底病新增为重要防治病种,并明确提出要关注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以期降低疾病负担和致盲率。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季晓燕教授指出,“双特异性抗体法瑞西的成功研发并投入临床应用是眼底病治疗的重要里程碑。期待罗视佳能够尽早进入国家医保目录,造福更多的中国眼底病患者,为他们带来长期视力获益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拥抱‘临床治愈’的曙光。”

扬子晚报网/紫牛新闻记者 刘浏

标签:罗视佳®;眼底病;治疗

责任编辑:王晶枫